第22章 首輔舉薦
史書上記載,李承乾和李泰兩個人爲了皇位爭得不可開交,最終太宗皇帝沒轍了。
立了李承乾而李泰不存,立李泰而李承乾與李治都要死。所以最後只能立李治,這樣就能保住李承乾和李泰的性命。
因為李治是唯一不會殺死他們兩個人的人。
可是狄仁傑從刑部和大理寺的密卷之中得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歷史”。
太宗晚年之時,鬼母門透過樂府潛入內廷。李承乾身邊的稱心便是他們的首領,鬼母門門主。他做了兩個木偶,是根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生前畫像所做。
結果他和此次的鬼母門做法一般,潛入後宮行刺太宗皇帝。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也嚇得太宗皇帝一病不起。
若不是秦瓊、尉遲恭兩個人守衛宮門讓他不敢接近,他幾乎行刺成功。
現在那兩個木偶還在刑部倉庫中落灰呢。
至於李承乾和李泰那就更精彩了。他們兩個人之所以交惡就是因為樂府的樂童稱心。
據說這個稱心男身女相,俊美異常,而且吹的一手好蕭,填的一手好詞。他的聲音甜美,甚至是可男可女。
李承乾和李泰就是因為誰請他去府上才“爭風吃醋”,乃至於最後大打出手。
稱心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心,最終弄得雙方水火不容。
再加上道士方士說宮內有鬼,謠傳四起,弄得長安城內人心惶惶。侯君集,杜荷等人更是被下了金蠶蠱,做成了蠱人,被稱心控制。
一直到最後謀反將起被人告發之後,太宗皇帝這才集中長安城內高手,火燒樂府剿滅鬼母門眾人。
這一戰,稱心更是殺的諸多高手膽戰心驚。若不是那個時候尚且不是方丈的弘忍大師出手,稱心幾乎逃脫。
李治當年也見過稱心手段,此時被狄仁傑一語驚醒,難免心中陰影。
“皇上,此次事情臣已經調查清楚是鬼母門所做,就怕他們如當年一般深入內廷。此次,武后遇襲,就說明宮中有他們的內應。還好這個內應只是疥癬之疾,沒有深入,更沒有掌權。”
“但年的漏網之魚?”高宗問道。
“不是,如果只是那些邊邊角角的人,用不了五十兩就能收買。更何況,此次鬼母門再起,調轉了目標是衝着江湖門派去的。臣估計,華山派內既然有鬼母門的人,恐怕其他的大門派也有。全真、崆峒,崑崙,甚至是少林都不能倖免。”
狄仁傑的說法是否是真事,李治不知道。
可是他相信狄仁傑的判斷,也相信狄仁傑一定會有辦法。
“狄卿,依你之見,應該如何?”
“依臣之見,應該以八百里加急通報邊關,讓邊關將巡哨擴大到中間地帶百里之內。萬一遇到突厥大軍,趕快回報纔是。”
“啊?”李治一時間想不明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狄仁傑剛剛說的明明是大唐境內的諸多門派已經被鬼母門染指,怎麼一下子又說到邊關去了?
“狄卿,朕是聽錯了嗎?你說的貌似是大唐境內的事情啊?”
狄仁傑拱手低頭畢恭畢敬的說道:“臣沒有說錯,皇上也沒有聽錯,臣說的就是邊關。這一次對方雖然來過大明宮,但是主要勢力還是在江湖之中,並非廟堂。所以他們也就是一幫草寇而已,成不了大事。大唐如果關起門打狗他們一定完蛋。所以對方真正的殺招就在突厥。”
“突厥?”
“突厥內部雖然已經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但是西突厥卻一直不穩。雖然咄陸可汗已經稱臣,可是突厥內部尚有欲戰之人。邊關不穩纔是大唐真正的隱患。也幸虧對方沉不住氣,露了突厥騎兵,否則就連臣都不能將華山和邊關聯絡起來。”
這兩個本來就是風牛馬不相及的。
不過這件事情對於大唐而言,沒有任何危機。
以突厥現在的實力而言,除非是偷襲否則在賓館佔不到任何便宜。
就算是偷襲,也過不了玉門關。
因為長安城內左右威衛,左龍武衛還有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一共是十多萬人。這10多萬人當中,可沒有一個是吃素的,全都是上陣打仗的精兵猛將。
大唐內部,秦瓊,尉遲恭還有薛仁貴等人的確是沒了。但是程知節、蘇定方等開國老將還在,梁建方、王孝傑等等年輕將領也不是吃素的。
更何況還有更年輕的一輩人,閻立本最近剛剛收了一個邊關的小將姚崇做學生,據說也是武功超群的人物。
更何況……李治打量一下狄仁傑。
狄仁傑斷案思路如此清晰,真正打起仗來對敵方的判定也應該可以決勝千里。
跟何況,狄仁傑一手弩箭百步穿楊,如果是兩個武林高手交戰可能會被人鄙視,但是兩軍陣前卻正好是鎮軍之技。
“狄卿,不知道你能否帶兵呢?”李治試著問道。
狄仁傑就知道高宗肯定會這麼想,恭恭敬敬的回答。
“臣的確可以帶兵,但是帶出來的恐怕是中規中矩。自古以來上陣打仗那都是真正打出來的,臣尚未上過戰場,和諸多大將相比,略顯稚色。”
“行,等到你願意上戰場的時候跟朕說一聲就行。”
隨便嗎?李治就是一個這麼隨便的人。只要手底下的人有能耐有心氣兒,他就可以讓對方試一試。
不拘一格降人才,天下英才入吾聘中,這正是太宗皇帝的用人之道。
不要隨隨便便給人家打上刻板印象,用想象代替實際的人。你覺得兩者之間毫不相關,也不愛防著人家雙修啊?
說起打仗,李治倒是想起了最近的一件事情。
這個事情在朝廷當中不算是熱議,可是卻是李治幾次都懸而不決的事情。
那就是狄仁傑述職之後應該任命何種官職。
狄仁傑現在已經將大理寺的寺丞印信交還給了大理寺,也去吏部掛職了。他還在述職階段,只是有一個七品的官銜,而沒有任何的實權。
關於他接下來應該任命什麼樣的職務,朝內言論紛紛。背後上揍的人很多,可是卻沒有一個人直接說出來。
“狄卿,你覺得你應該任何種官職?”李治問道。
他覺得最好還是找狄仁傑問問。
“皇上,這話讓臣誠惶誠恐。不能臣說自己要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臣自然是信奉大道公行,由吏部的大人們共議之後決定。”
果然。
李治早就問過閻立本,當時閻立本就說狄仁傑一定會這麼說。
現在,果然如此。
狄仁傑的任命的確是一件難事。
按道理來說狄仁傑任職大理寺寺丞一年,應該算是貢獻傑出。這樣就可以成為大理寺主簿,升任從六品。這是中規中矩的升職。
可是狄仁傑實在太優秀了,如果只不過是一個從六品的主簿實在讓人難以信服。別說高宗這一關過不去,就算是閻立本都不批。
但是如果拔的太高……實際上上邊已經沒有職務了。
高宗頭疼就頭疼在這裏,狄仁傑再往上走,就要涉及另外一些人的安排了。那就是長孫無忌舉薦的人。
每一年,官員述職大篦的時候,長孫無忌這邊就會提供一份名單。
前幾年的時候,高宗皇帝都會按照來這份名這份名單來用人。可是這一次,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長孫無忌這一次偏偏上上下下把大理寺的人員安排滿滿的。
最上邊的陸雄文不動,但是剩下的人全都晉升一級。如果按照他的名單,狄仁傑就只能原地不動了。
當然對這件事情,長孫無忌也有他的說法:“狄仁傑尚且年輕,而且只是到京城一年。雖然表現傑出,但是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皇上英明,朝局開朗的原因。所以他還是原地七品,多歷練一些的好。”
聽過了這些之後,李治就更覺得憋得慌。
他是皇帝,現在想破格提拔一個人怎麼就這麼困難?
外甥你又不是當年的外甥了,舅舅貌似也不像是當年的舅舅。
李治總覺得長孫無忌對狄仁傑的態度有些不太對,可是又不能說什麼。
畢竟當朝首輔不喜歡一個後進也算是正常。尤其是這其中還涉及到閻立本和他的事情。
最近兩年,狄仁傑的老師閻立本也提拔了一批年輕才俊上來。不知道是不是眼光問題,長孫無忌這兩年提拔的人一個比一個有問題。不是考評平庸就是年紀太大沒上這兩年就需要換人。
總之,最近論及識人之能,長孫無忌好像要比閻立本略遜一籌。尤其是狄仁傑出現之後,長孫無忌對閻立本還有他身後的一幫學生都有“看法”。
所以狄仁傑所說的大道公行,實際上……李治並不認為是大道公行,反而認為有點黑。
“狄卿,要不最近你抽出一段時間過去拜訪一下太舅爺吧。關於這一次你的任用上……”
李治還沒有把話說完,狄仁傑便保持拱手的姿勢,後退一步。
他正色說道:“皇上,現在正是用人之時,狄仁傑不宜和皇親國戚走的太近。拜訪長孫大人一事,等到臣任職穩定之後自會前往。現在請皇上允許臣以案情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