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利矛堅盾
李陵帶著甘田和項天回到長安後,暫住在潁陰候府,重新請了一些傭人修葺、清掃將軍府。
甘田和張雪多年未見,妯娌間的感情依舊十分融洽,要不是項天非要到將軍府去住,甘田倒是更願意跟張雪住在一起。
還沒等到搬回將軍府的那天,天子的詔令到了,要求李陵率領五千精兵駐紮到張掖和酒泉,並教將士們射箭。
李陵於是對甘田和項天說:“天子有令,我不得不前往張掖和酒泉,雖然我沒時間去家裏了,還請你們把它當自己家,儘早搬回去吧!”
沒等甘田開口,項天第一個不同意:“你想得簡單,我要跟你一起去張掖!”
李陵想拒絕,看著甘田,想讓她勸勸項天。
甘田知道女兒的性格,她在塞外野慣了,來長安的這些天,項天經常抱怨無聊。
李陵以為指望不上甘田了,準備自己來勸項天。就在此時甘田開口了:“少卿,你就依了她吧,但是要好好保護她,不要讓她走太遠了。”
李陵沒想到,甘田是向着女兒說話的,他跟甘田解釋:“女兒家在軍中多有不便。”
項天才不管這些,她生氣地說:“你前兩天還親口答應過我,無論如何都不能一走了之,這麼快就忘了?”
張雪看他們爭得熱鬧,提議道:“妹妹啊,你就別搬回去了,留在這陪我做個伴,任由他們年輕人去闖吧!”
項天望著張雪,心中感激不已。
李陵雖然待人誠懇,但比他祖父李廣更有心眼,嘴上說著不要項天跟過去,心底裏哪捨得把項天留在家裏?
第二天早上,李陵到了長安城外的軍營,幾名校尉領著各部司馬,集齊了五千人馬等候多時。
李陵和項天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不少將士竊竊私語:“將軍怎麼還帶著女眷啊!”
也有見過些市面將士,比如說副將韓延年,他反駁道:“帶女眷怎麼了?據說當年李將軍在蕭關,正是一名奇女子幫了大忙呢!”
李陵登上檢閱臺,下面鴉雀無聲。李陵一排排地望過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這些士卒的個子普遍不高,但眼神裡透露出一股狠勁。
李陵讓部下拿來花名冊,一看才知道,這五千人當中,八成來自丹陽、楚地,一成是建章營裡選拔出來的。
李陵之前只知道“自古秦兵耐苦戰”,並沒有聽說吳楚之地的人擅長射箭。
這五千人馬躊躇滿志地跟著李陵來到張掖。
李陵對項天說:“這可是我親祖母的老家所在啊!只可惜我不知道她的家在哪裏,不然我一定要去看看。”
項天說:“既然不知道在哪,就當張掖城是她的老家吧,我們好好守護它。”
李陵皺著眉說:“這五千人絕大部分是吳、楚之地的人,我擔心他們沒法學會我的箭術!”
項天不知道李陵為什麼對吳、楚之地的人有偏見,於是問:“你憑什麼斷定吳、楚之地計程車兵學不好箭術?”
“你不知道嗎,當初吳楚叛亂,朝廷的軍隊很輕易就把他們擊潰了。”李陵拿吳楚叛亂被快速平定作為論據。
項天偏不這麼認為,她辯駁道:“不只是吳楚兩國吧,還有其他的幾個王也叛亂了,誰讓當時的朝廷猛將如雲呢?”
李陵的歪理有些站不住腳了,項天趁勢說:“當年的秦軍不僅擊敗了其他諸侯國,還戰勝了匈奴,最終還是敗給了楚霸王的江東子弟。”
“我相信你說的話,咱們就不要互相誇讚祖上的本事啦!不管是哪裏來計程車兵,我都會悉心教他們練習射箭!”李陵不想爲了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惹項天不開心。
李陵讓韓延年領了兩千人去酒泉駐守,兩處士兵每過一段時間便交換一部分,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有機會跟李陵射箭。
李陵教了一個月,發現這些士兵果然如自己所料,個子不高,手臂自然也不會太長,大多數人無法張開硬弓。
這種情況,讓李陵有些失望,李陵想過無數種辦法,試圖讓士兵們鍛鍊手臂的力量,但均告失敗。
無奈之下,李陵只好來請教項天,他見到項天便說:“我就說這些地方來計程車兵,學不好箭術。”
“看樣子,你是來找我抱怨的。”項天看李陵一籌莫展,心中暗自發笑。
李陵連忙收斂起來,問項天:“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他們快速學會射箭?”
項天想了想,突然想起一樣特殊的東西,她說:“你還記得我父親經常把什麼東西掛在腰上嗎?”
“不就是那雙弩嗎?你這下倒是提醒了我!”李陵說完便準備去找韓延年。
項天連忙將李陵叫住,問他:“你別這麼着急,你知道雙弩的巧妙之處在哪嗎?”
李陵這纔想起來,恭業不是第一個用弩的人,但他擅長製作弓弩和陷阱,雙弩自然有它的特殊之處。
項天看李陵停下來了,便找來一塊被風化的石頭,在石板上畫起來。
項天憑藉着幼時的記憶,嘗試了好幾次,才把雙弩的機關全部畫出來。李陵站在後麵耐心地觀察、揣摩。
直到天快黑了,李陵終於看懂了其中的奧妙:弩不僅有箭槽,弩機(扳機)上面還有望山(瞄準器),上面標有刻度。
李陵如醍醐灌頂,笑著對項天說:“仿照這種做法,士兵們稍加練習,就能掌握箭矢拋射的規律,也就很容易射中目標。”
項天回想起父親生前的裝扮,忍不住告訴李陵更多有用的資訊:
父親還有個上弦的巧妙辦法,腹甲兩邊裝有掛雙弩的鐵鉤,他習慣性地將弩弦分別掛在鐵鉤上,輕易地將雙弩上弦;
這還不算,父親將弩箭用絲線挨個捆在腿甲上,一旦雙弩上弦了,他只需將箭槽貼在腿上,便能箭矢夾起來裝進槽中。
只不過恭業自從有了盤龍戟,便很少用雙弩了,因為憑他的武藝,弩箭殺敵太慢了。
李陵聽項天告訴他這麼多,他心中便有了大膽的想法,乾脆讓士兵們練弩吧!
李陵轉眼有想到,士兵們的力氣不能跟恭業比,於是對項天說:“士兵們連硬弓都很難張開,要他們給弩上弦豈不是更難?”
項天呵呵笑道:“憑我雙手的力氣,未必能張開捕獸的鐵夾子,但是我可以用腳將它踩開,你想明白了嗎?”
“你說的對,士兵們可以用腳把弩踩在地上,透過腰部發力給它上弦,你真是太聰穎了!”李陵由衷地佩服項天的智慧。
李陵總結了兩人的想法,用筆畫了輪廓圖和細部大樣圖,讓兩郡計程車兵,加緊按圖製作弩和箭。
又過去了一個多月,弩和箭基本上製作完成了,李陵便開始向將士們講解如何用好弩箭。
這一次,總算沒有再讓李陵失望。
將士們剛開始有些不習慣用弩,但等到熟練後,發現自己用弩確實比用弓威力更大,射得更準,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笨重,很難在馬背上使用。
李陵原本是想率領一支精銳騎兵,像霍去病那樣千里奔襲,沒想到意外地練出一支神射手。
李陵在聽到將士們的想法之後,覺得確實有必要將戰馬和弩箭結合起來,因為在野外,步兵對戰騎兵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這一次,李陵沒有再去找項天,他覺得不能什麼事情都去問一個女人。
在春秋戰國時代,通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所謂的乘就是指戰車,由於到了戰國末期,以攻城為主,戰車逐漸被淘汰,即便是大漢還保留著輕車。
李陵又產生了一個在常人看來很奇怪的想法:馬拉弩車。
只可惜,這次朝廷給李陵配備的軍馬有限,李陵雖然有想法,但只能嘗試一下,無法批次投入。
即便是嘗試,李陵也取得了很理想的結果。他讓工匠加高了戰車,在戰車四面各安裝了一架弩機,解決了弩車行動遲緩的問題。
李陵如今只盼著能夠早日與匈奴交戰,讓他們嚐嚐弩箭的厲害。
匈奴前些年,和漢軍交戰一直處於劣勢,很大的原因是匈奴人不喜歡穿戴盔甲,確切地說,是他們冶煉的水平有限,無法裝備足夠的鐵甲。
漢初,匈奴憑藉着騎射的優勢,與漢軍交戰勝多敗少。但自從大漢冶煉的技術突飛猛進,匈奴普通的彎刀,根本抵禦不了大漢的百鍊鋼刃。
那時候,匈奴還保留著不少的銅箭鏃,等漢軍裝備了鐵甲後,銅箭鏃便很難射穿鐵甲,這就是“一漢抵五胡”的根本原因。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匈奴想像白登之圍那樣羞辱大漢的時代,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了。
匈奴這次之所以敢捲土重來,就是因為西遷西域的這段時間裏,掌握了先進的鍊鋼技術,所以想借此再度稱雄北方。
如今的匈奴,開始配備一定數量的重騎兵,為戰馬披上了馬甲,披甲戰馬不容易被從天而降的流矢射殺。
重騎兵的出現,得益於馬鐙的出現,騎兵的雙腳踩在馬鐙上,衝鋒時就能保持身體平衡了。
騎兵可以藉助戰馬奔跑時的衝擊力,不再是僅僅依靠自身的膂力,重騎兵高速衝鋒將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另一方面,面對鐵(鋼)甲,弓箭有些“力不從心”,除非是正面射中,不然很難射穿。當年在飛狐關李廣沒有射死伊稚斜,就是這個原因。
有堅盾就會有利矛,弩箭的離弦速度比弓箭快,拋射角度小,再配合錐頭箭,就能輕易破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