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59章:無可奈何

    且說王恢和李息在代郡埋伏,得知匈奴已經到達武州塞,且派出一萬先鋒部隊抵達雁門。

    王恢對李息說:“匈奴人還真是傻,這麼容易就上了我們的當。”

    李息說:“恐怕沒那麼簡單,匈奴只派出一萬人試探性地到雁門,並未全軍進入馬邑。這說明他們已經有所提防。”

    王恢笑著說:“就讓他們去提防吧,既然來了,就別想走。我們就按計劃出擊,毀壞匈奴後軍的輜重糧草,截斷他們的退路。”

    李息極不情願地跟隨王恢出戰,王恢率領三萬漢軍趕往雁門,準備在這裏堵住匈奴人的退路。

    等王恢趕到雁門時,發現關外有戰鬥的痕跡,且匈奴人馬已經撤退了。從撤退的跡象來看,交戰的只是匈奴一萬先鋒部隊。

    王恢對李息說:“真是遺憾啊,匈奴人都已經到雁門了,不知是誰貪功冒進,打亂了天子的計劃。讓我們撲空了。”

    李息解釋說:“從漢軍陣亡的人數來看,並不像是哪位將軍貪功冒進,倒像是小股偵察部隊被匈奴圍困了。”

    王恢搖搖頭說:“不管怎麼樣,都是因為這些人,目無天子,擅自行動,讓匈奴察覺有詐,打亂了整個計劃。”

    李息雖然不同意王恢的看法,但也不好說什麼。

    王恢對李息說:“漢軍有十萬騎兵,我們才區區三萬,如果正面交鋒,肯定會大敗而歸,不如撤回代郡吧?”

    李息嘆了口氣說:“事已至此,別無他法,聽王大人安排便是。只是馬邑的漢軍還沒得到訊息,我們應該派人通告。”

    王恢說:“不需我們去報信,這位攪局的將軍肯定知道情況了。”

    李息無奈,只好跟隨王恢回到代郡。

    馬邑城這邊,韓安國、公孫賀、李廣都已經埋伏妥當,等了兩天,還不見匈奴蹤影,十分奇怪。

    李廣剛經歷過喪子之痛,思緒有些紊亂,於是請來灌強商議。

    李廣問灌強:“你和恭兄弟趕到時,到底在哪交戰,匈奴是得到什麼資訊,為何不來馬邑了?”

    灌強回答:“我和二哥在雁門關發現幾名守軍屍體,火速趕到關外二十里地,恰好看到賢侄被上萬匈奴騎兵圍困,我們倆突入敵陣,將賢侄和剩餘人馬帶出來,只可惜他身負重傷……我心中愧疚啊!”

    李廣鎮定地說:“此事怎能怪你們?怨當戶太輕率了。還發現什麼可疑跡象了嗎?”

    灌強回想起來,對李廣說:“我記得當時匈奴有個領頭人,沒猜錯的話就是鐵坦。他一直護著身後的一名漢軍。我估計當戶就是爲了追殺他才陷入包圍”

    李廣一拍桌子,怒罵道:“我兒不惜生命去掩蓋實情,只為不讓匈奴人生疑,卻不想被這貪生怕死的豎子壞了大事。”

    灌強勸解道:“大哥消消氣吧,要怪就怪天子考慮不周,釀成這一幕。”

    李廣長嘆一口氣說:“天子年少,考慮不周,只怕這次當戶不只是白白犧牲了,我們還會受到欲加之罪啊!”

    兄弟二人唉聲嘆氣,一直到天黑,灌強回去,李廣陪在婉兒身邊。

    第二天,探馬來報:“軍臣單于已率十萬大軍撤回大漠。”

    李廣驚問:“埋伏在代郡的三萬人馬為何沒有攔住?”

    探馬回答:“那三萬人馬到了雁門關,發現匈奴撤退,便回到代郡了。”

    李廣對身邊的大小將領說:“非要等到匈奴中了埋伏纔敢出擊嗎?他們一個個都害怕跟匈奴人交戰!就算匈奴不中埋伏,憑我們這三十萬漢軍,趁勢追擊也有一定收穫。”

    一員裨將說:“將軍,話雖如此,但我們這三十萬人馬當中,步兵居多,只怕追不上。”

    李廣動怒地說:“以前老是說匈奴人來去如風,如今大漢強盛了,如果還是以前的觀念,那隻能等著匈奴殺了邊郡太守,我們才能與他們交戰了。”

    灌強站出來說:“匈奴這次無功而返,只怕一時半會不敢南下了!”

    “不敢南下?軍臣若知道漢軍如此怯弱,只敢伏擊,他們勢必瘋狂報復,只怕各郡不得安寧啊!”李廣憂慮的說。

    大小將領聽李廣這麼一說,嗟嘆不已。就在此時,天子命令李廣撤軍,交回兵權。

    李廣和灌強回到宮中,恰好恭業從隴西回來。李廣看到恭業,又忍不住想起當戶這可憐的孩子,心中十分悲愴。

    天子宣李廣和灌強進宮,針對馬邑之謀進行追責。

    李廣和灌強到了宮中,韓安國、王恢等人早已在殿內等候。

    天子看人到齊了,開始發問:“為何軍臣單于不進雁門關?”

    王恢搶先回答說:“不知是哪營的先鋒,擅自前往雁門,還與匈奴先鋒交戰,因此軍臣生疑,不敢入關。”

    天子拍著几案,怒問:“沒有朕的命令,到底是誰擅自出兵,擾亂了全盤計劃?”

    李廣出列說:“稟陛下,是臣的兒子李當戶領了二百人前往雁門。但匈奴撤軍,並非是我兒之過,望陛下明察。”

    幸好天子一向喜歡李當戶,聽李廣這麼說,他也耐著性子,想問清緣由。

    天子對眾人說:“李當戶何故要領二百人前去雁門?”

    灌強站出來說:“李將軍意識到,未安排雁門百姓假裝一切正常,將引起軍臣生疑。李先鋒聽聞後,便趕往雁門部署,卻不想雁門的一個亭尉已被敵人抓獲,李先鋒想搶回亭尉封鎖實情,卻不想遇上鐵坦一萬大軍,我等趕過去時,亭尉早已叛降,只怕陛下的計劃被他和盤托出。”

    天子驚問:“李當戶在哪裏?我要他當面跟眾愛卿說清楚!”

    “陛下,我兒已當場戰死!”李廣掩面痛哭,眾將軍聽後也忍不住替當戶的遭遇落下眼淚。

    天子仰頭望著殿上,噓了口氣,問灌強:“明知敵不過,又何必犧牲自己和兩百漢家子弟。”

    “哎,我兒一心想著封鎖計劃,卻撞入鐵坦的包圍圈,幸好灌都尉等人趕到,救出了半數漢軍。”李廣解釋道。

    天子噙住淚水,對眾人嘆息道:“就算堵住了亭尉的嘴巴,匈奴人看到漢軍,又豈會輕易入關啊!”

    李廣突然單膝跪在殿前,拱手對天子說:“事已至此,臣願替亡兒領罪!”

    天子伸手示意李廣起身,對李廣說:“事發突然,當戶不懼生死,驍勇果敢,是漢軍楷模,念其功勞,追封其為驍騎都尉!”

    李廣感恩戴德,抹淚退下。

    天子仍追問眾人:“事已至此,為何互為掎角之勢的代郡兵馬不進行救援?三萬人還怕他一萬人?”

    王恢心知逃不過這一劫,膽戰心驚地出列,回答:“陛下,臣當時並不知道李先鋒被圍困,且未得到陛下指令,不敢擅自作主張。”

    天子怒拍几案,把案上的卷宗全部掀翻在地,怒斥王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將著,應當機立斷,哪由得你猶豫不決!”

    王恢雙腿發抖,不敢再吱聲辯解。天子接著說:“昔日周亞夫屯兵細柳營,天子駕到,營中諸將不為所動,周亞夫終其一生,盡忠職守,平定吳楚之亂時,不顧孝王苦戰,奇襲叛軍後方糧道,這難道也要天子下指令嗎?”

    王恢心知難逃受罰,便狡辯道:“鐵坦雖然只有一萬人,但後方武州塞有軍臣數萬人馬,我營的職責是斷其輜重糧草,臣是不願以卵擊石……”

    話沒說完,天子將桌邊的硯臺扔向王恢,大罵:“當初獻策的是你,如今怯戰的還是你,給了你三萬精銳騎兵,還說什麼以卵擊石,朕有多少個三萬騎兵?”

    王恢連忙跪在殿前,哭喊道:“臣不是怯戰,是臣趕到時,鐵坦已撤退了,臣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天子此時已聽不進任何解釋,他這口怒氣,必須找一個人發泄出來,他的決策失誤,必須有個人來承擔,這個人便是王恢。

    王恢心知死罪難逃,便低頭認命。天子大聲宣告:“給朕把王恢關押問斬!”王恢無可奈何,只好伏罪。

    眾將領噤若寒蟬,李廣念王恢是同僚,便向天子求情:“匈奴此次回去,必然會對我大漢實施報復,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還望陛下寬恕死罪。”

    天子萬萬沒想到,此時是李廣出來求情,他更加怒不可遏,對眾人說:“倘若人人畏懼匈奴,再多的人又有什麼用?漢人每次見到匈奴人,便像軟弱的綿羊看到狼群一樣,只顧著撒腿保命,朕豈能安坐在這未央宮中?”

    李廣無奈地站回去,側身看到灌強滿臉怒容。李廣何嘗不恨透了王恢,要不是他出這餿主意,當戶又怎會離開已有身孕的嬌妻,若不是他怯戰,當戶又豈會孤立無援?

    當然,假如當日李廣率軍從馬邑出擊,一是未掌握準確資訊,且馬邑相距雁門較遠,步兵無法及時趕到,二是匈奴將徹底離開伏擊圈,三是當真出兵了,只怕今天要問斬的便是李廣了。

    這一次,李廣感受到了徹徹底底的無可奈何,那種有力無處使,有氣無處發泄的絕望。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