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那我就去北邊打仗
朱元璋的話說得很明白,面對北境草原上那些元朝舊部,只能開戰,想要開通貿易,是門都沒有。
朱權自然也知道皇帝老爹的態度,趕忙補充道:
“面對北境,暫時當然是沒有開通貿易的可能,但是咱們可以向南啊。”
“南海諸國,雖然不及咱們大明繁盛,但總歸是比苦寒的北境草原要好。”
“兒臣手裏那些‘奇技淫巧’,也多是從南海諸國的商船上獲取。”
朱權的話令朱元璋開啟了眼界,正要點頭贊同,但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在了朝堂之上。
“南海諸國的確有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供使用,但若是開通貿易的話,最先獲利的,還是十七王爺的嶺南吧?”
李元韜陰陽怪氣笑道:“嶺南地區面向南海,可以稱得上是大明國的對南門戶。”
“看來十七王爺還真是有心了,日後若是與南海諸國開通貿易,那些個進供得來的物品,看來還是要王爺您先把關,然後才能透過嶺南,到達應天,最後才能到了皇帝陛下的眼前。”
李元韜這番言語,看似玩笑與恭維,卻讓朱元璋心生後怕之意。
身為帝王,日夜考量國家大事,自然馬上就醒悟過來。
李元韜是在警醒自己,如果從南方沿海開通貿易,那麼嶺南就是無法越過的地界。
真到那時候,嶺南地區將更加富庶無比。
平民百姓認知有限,即便這天大的恩賜是他朱元璋應允操辦的,但是嶺南百姓能知道和記住的,只有他們嶺南的藩王朱權,而不是他朱元璋。
想到此處,朱元璋心下開始犯難。
他是真被朱權的建言獻策打動了,但李元韜提出的隱患,也必須要有所防備。
朱元璋側坐龍椅之上,沉思不語。
另一邊,朝堂下的朱權也在心思電轉。
果然,縱使我願意去大海上風吹雨淋,出海的事也輪不到我頭上。
思慮片刻,朱權搶在朱元璋之前開口。
“父皇,通商貿易的事,兒臣覺得還是應從朝廷裡專門派人,我現在天天管著嶺南那點兒瓜果蔬菜,已經是應接不暇了,海外的事兒複雜多變,如何對待南海諸國,我也不懂,這等有關國之體統的大事,兒臣是真做不來。”
朱元璋還未開口,李元韜就接著朱權的話道:“既然王爺想從朝廷裡出人,不知您希望選定的人選又是誰呢?”
朱權恨得牙癢,心道這李元韜果真是處處給他挖坑。
不管此時朱權說出哪個人來,都會被認作是他在應天留下的羽翼。
再加上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朱權的這張嘴,現在就等於是催命符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都恨不得從未和朱權有過一星半點兒的交情。
就在所有人沉默低頭不語之時,昨夜剛與朱權有過約定的那位,顫巍巍走出了佇列。
“陛下,臣……臣願前往。”
楊載生性膽小,一句話結結巴巴的說完,聲音又小,朱元璋在聽了太監的轉達後,才明白了他是請願擔下出使南海諸國的活計。
“你是……”
朱元璋低眉向下打量,但以楊載的官職,堪堪卡在能夠上朝面聖的最底層。
簡單來說,雖然有資格上朝面聖,但楊載根本沒有機會和朱元璋有過哪怕一言一句的交談。
“回稟陛下,臣名楊載,在戶部供職。”
做完自我介紹後,朱元璋依然對楊載沒有任何的印象,但也聽明白了幾分。
這個叫楊載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關官,但似乎真有些匡持國運的雄心壯志。
更為關鍵的,是他居然是戶部的官。
古往今來,制衡之道,都是帝王心術的根本。
朱元璋之所以認命李元韜為戶部尚書,並允許他去嶺南查賬,就是深營此道。
所以朱元璋深刻知道,李元韜和自己的小兒子朱權,早就是水火不容。
但是現在,李元韜手下的小吏,居然逾越上級,主動要去為朱權的研策去身體力行,這事兒就顯得有意思了。
幾乎只是轉瞬之間,朱元璋便對楊載產生了自己的認知。
這種主動將自己陷入裏外不討好境遇的人,只有兩種可能。
其一,要麼是個傻子,天生愚笨。
要麼,就是他真有報國之心,所以願意爲了國運承擔風險。
思前想後,朱元璋還是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畢竟,如果要是願意去巴結上司的話,楊載現在這個年紀,絕對不可能只是個小透明一樣的無名小卒。
當然,爲了謹慎起見,朱元璋還是需要再對楊載多加調查一番。
而此時的朱權,眼見朱元璋遲遲不肯表態,心下卻生憂患。
難道,昨晚上秘密會見楊載的事兒,已經被皇帝老爹知道了?
為表忠心,朱權無奈之下只能使用自己的B方案。
“父皇,兒臣方纔聽聞您憂心北境戰事。”
“兒臣雖並非能帶兵打仗的良將,但也想為國出一份力。”
“希望父皇應允,讓兒臣參軍去做一名馬前卒,上陣殺敵,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元璋眉眼一垂,立馬聽出了朱權的意思。
剛說完想要與南海諸國通商,自己這小兒子就主動請命要去北方戰場,這完全就是爲了力爭自己沒有圖謀不軌之心啊。
“小十七啊,上戰場可不是咱帶你小時候過家家那般,你身為皇子,是朕的兒子……”
若不是在朝堂之上,朱元璋就要將‘刀劍無言’這種字給說出來了。
朱權馬上接話:“父皇,兒臣明白。”
“兒臣是您的兒子,若是以皇子身份參軍,肯定會受到過多照顧。”
“所以,兒臣想要隱姓埋名,只做一名普通計程車卒,絕不濫用身份去建功立業。”
朱元璋眉心緊皺,內心中居然生出一番愧疚之意。
隱姓埋名,縱使依然會受到照顧,但已經失去了藉此籠絡兵將的機會。
自己這一直忌憚的小兒子,居然細心至此,連自己還沒想起來的憂患都給主動排除了。
一時間,朱元璋甚至懷疑,自己對於朱權,是不是過於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