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74章 朝廷送來了救濟糧

    就這樣,皇帝一個人孤零零地走了。

    來的時候一家四口整整齊齊的,走的時候皇帝卻形單影隻,他心裏那叫一個淒涼。

    “安娘,說好了啊,你一定要儘快帶著兩個孩子回來,我等著你們。”

    皇后當面答應得很好,等皇帝一走,她就和小公主對了個巴掌。

    母女倆相視一笑,露出了奸計得逞的表情。

    見狀,林曦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感情小公主早就和皇后串通好了。

    在場的也就只有小太子懵懵懂懂,被矇在鼓裏了。

    不過他也不在乎就是了,得知可以繼續留下來,他就小跑著回了自己屋,從書架上取了書下來,埋頭看了起來。

    儼然是個小書蟲。

    一心在書的海洋裡快樂徜徉。

    皇帝回了行宮,左等右等都沒能等來老婆孩子和自己相聚,頓時明白自己這個老父親被騙了。

    當場就灑下了兩滴辛酸淚。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信寄過去,控訴皇后對自己的無情。

    皇后看了信,並沒有感到良心作痛,反而忍俊不禁。

    將自己在林家和幾個孩子相處的情形寫下來,給皇帝回了信。

    字裏行間都是炫耀,洋溢著快樂。

    皇帝收到信,看完後唇角忍不住上揚,但心裏又更堵了。

    他在這行宮獨守空房,安娘卻和幾個孩子在林家玩兒的不亦樂乎,真是叫他心裏不平衡。

    但他暫時也抽不出空來去將孃兒幾個抓回來。

    因為他的弟弟瑞王來了,給他帶來了一個壞訊息——

    滄瀾道發生了旱災,自入夏後就沒有降過一滴雨了!

    天下三十六州,根據山川河流分爲了九道,每一道有四州。

    比如老國公原先掌管著的江南道,就下轄著沛州、沐州、鬆州、峽州。

    而滄瀾道,下轄著涿州、燕州、幽州、冀州。

    這四州都地處北方。

    滄瀾道,以滄瀾江命名,是平江的一條支流,貫穿了涿、燕、幽、冀四州。

    其上又有大大小小數條支流,滋養著整個滄瀾道的土地,供給著這四州百姓的用水。

    而如今,滄瀾道大旱,自入夏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老天卻一場雨都沒降下來過,滄瀾江都快枯了。

    田裏的莊稼被曬死了大半,地面都龜裂開了。

    瑞王的封地在涿州,但他的職位卻是滄瀾道總管,管轄著四州百姓。

    如今境內的情況,實在令他憂心忡忡。

    皇帝早已從乞生道長那裏提前知曉了旱災,但當旱災真的來臨時,他心頭還是焦灼了起來。

    幸好,他提前做了不少準備,能夠將這場旱災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他當即召來右相及幾位心腹重臣一齊商議如何應對,接著就向天下發布了一道罪己詔。

    也不是他自己願意發,而是爲了鞏固皇權,他和歷代的皇帝一樣,都不斷向百姓宣揚著“皇位得自天授”的思想,好讓自己皇位的得來顯得名正言順。

    既然用了“天授”的名頭,那現在發生了旱災,百姓自然就會認為是老天對他這個皇帝不滿了,所以降下了災罰。

    他可不就得下罪己詔,向上天告罪?

    接著就是賑災的各種常規操作了。

    賑銀放糧,派遣醫師,運送藥材……同時調集軍隊到滄瀾道邊境鎮守著,以防有人趁機作亂。

    當皇帝和大臣們爲了賑災而忙得焦頭爛額腳不著地時,林曦也沒閒著。

    她授意潘豔君在金鱗閣舉辦了一場慈善拍賣會。

    將拍賣會上賺來的錢,都捐給了朝廷,並言明是用來賑災的。

    隨後,皇后也舉辦了一場宴會,名為賞花,實則是募捐。

    天下九道,江南道的富庶是出了名的。

    而江南道四州,又以沛州最為繁華,光是一州上交的賦稅,就抵得上國庫收入的一半。

    可想而知,這裏的富貴人家有多少。

    皇后舉辦的賞花宴,邀請的就是這些有錢人家的夫人小姐。

    反正在那些出身世家底蘊深厚的貴夫人看來,她這個出身平民的皇后上不得檯面,根子上就沾染著土腥氣和銅臭味。

    既然如此,她又何必遮著掩著呢?

    她偏就要跟那些世家看不起的商賈家的女眷來往。

    起碼,她們捐起錢來是真的大方啊!

    幾千上萬兩銀子,說捐就捐了。

    一場宴會下來,皇后募到了不少錢糧物資。

    極大地緩解了國庫的壓力。

    皇后還專門請人造了一塊功德碑,將捐贈了物資的夫人小姐們的名字刻在了墓碑上。

    又將墓碑立在了行宮的廣場上。

    每一位從這裏經過的大臣、宮人都能看見。

    那些夫人小姐們得知後都樂開了花,覺得皇后此舉真是深得她們的心。

    同時還後悔自己捐少了。

    又紛紛慷慨解囊捐贈了不少銀錢首飾。

    然而再多的銀錢物資,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滄瀾道最需要的,是一場雨。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

    “老天爺啊,求您降下一場雨吧!”

    “地裏的莊稼眼見著就能收了,結果遭遇了這場大旱,全都乾死了!老天爺這是成心不給咱活路啊!”

    “幸好今年家裏種了兩畝紅薯,紅薯耐旱,雖然也枯死了不少,但好歹還有些收成,不至於顆粒無收。”

    “快快快,官府來人了,說是來給咱送救濟糧了。”

    “都排好隊,別一窩蜂地哄搶!否則誰都別想領到糧食和水!”

    “拿戶籍來,憑人口領糧食!”

    得益於右相藺堅上臺後實施的幾項革新政策,朝廷將三十六州的人口都覈查了一遍,重新給每家每戶登記造冊,發放了戶籍。

    戶籍一式三份,百姓家裏一份,當地官府一份,朝廷戶部一份。

    戶籍上-將百姓家中的人口、田產、房宅、牲畜等資訊都寫上了,若百姓家中的情況有所改動,則各處的戶籍資訊也會隨之改動更新。

    如此,朝廷需要下發多少賑災糧食,可以精確地算出來。

    每一戶能領多少糧食,前來賑災的衙役也心裏有數。

    想要貪墨、冒領的人,都可以歇了心思。

    就算有沒能及時登記上的人口,比如某家前不久出生了一個孫兒,因為太小還沒有來得及上戶口。

    這種情況,只要整個村子的人能夠出麵作保,即便是出生不久的嬰孩,也能領到屬於TA的那一份糧食。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