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菜刀的本質
沒有貿貿然直接開始動手,這次周深將幾樣輔料配菜淘洗乾淨之後,足足駐足在桌案旁,皺著眉頭站了差不多有三分多鐘,這才長舒了一口氣,舒展眉頭,緩緩提起了手中菜刀。
最悠閒需要考慮到的,便是桌上那兩顆翠綠挺括的青蒜苗。
因為白色的蒜頭與青翠色的葉子成熟度各自並不相同的緣故,所以周深打算將兩者分開處理。
首先,率先下鍋的白色蒜頭部分,可以切成拇指大小的斜刀片,這樣做能更好的入油爆香,逼出蒜頭內的香氣,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祛除掉豬肉中的腥臊氣。
其次是上方翠綠色的蒜苗葉,考慮到蒜苗葉片部位是爲了最後的點綴提香,因此可以將這個部位切成兩釐米左右的小段,方便夾取,同時也不會因為切得太小而影響到菜餚本身的口感。
處理完了蒜苗之後,青椒的處理要相對容易些,原因在於青椒的本身只是爲了提味,是作為輔料所使用,因此只需要切菱形小塊,而之所以這樣做,並不單單只是考慮火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些人極度討厭青椒的緣故,因此切成三釐米大小的菱形小塊可以避免討厭的人誤食。
最後,是韭菜。
這大概是這幾種輔料中,最無足輕重的一項,也是純粹只是爲了點綴的一項,因此只需要隨意切成小段,在即將出鍋的時候撒進去即可。
當然,刀工切到這裏,並不是完結。
因為接下來,
纔是這道菜中,最考驗刀工,也是最為困難的一個步驟。
切肉!
之所以說這是這道回鍋肉最困難的一個步驟,是因為在這裏,需要將之前煮好的那塊不規則的豬五花肉,均勻的切成大小均等的薄片。
而且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
如果周深將那塊豬五花肉切得太薄,那麼待會入鍋後就會一炒既碎,反之,如果切的太厚,不光炒製出來的肉口感欠佳,就連最符合回鍋肉這道菜特點的燈盞窩兒也沒沒辦法炒出。
手握著菜刀,周深駐足在砧板前,足足端詳了這塊豬五花肉四五分鐘,始終沒敢下手。
如果是以前什麼都不懂的時候,那他可能現在已經早就將肉切好下入鍋中,甚至可以說,如果手速夠快的話,這會兒回鍋肉都差不多已經出鍋了。
但現在,自從知道了自己跟老闆的差距後,特別是在得到了林凡的指點後,周深漸漸看清了兩者的差距在哪裏,同時,他也可以有意的讓自己去改進,縮小這種差距。
豬肉很膩,儘管煮熟之後的這塊豬五花肉表面摸起來已經沒有了那層油膩的感覺,但當菜刀切入其中的時候,仍舊能夠感受到那份筋膜阻隔刀身的感覺。
而且最難得點在於,這塊豬五花肉的形狀並不規則,因此想要將其切成大小差不多均等的形狀,需要在切之前,便先考慮好下刀的位置,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差不多,應該就從這裏下刀吧……”
周深端詳了好久,終於做出了決定,與此同時,手中的菜刀也緩緩地移動到了這塊豬五花肉某個指定位置的上方。
嗤……
食堂的菜刀並不算厚,雖然外表看起來一副烏沉沉,不起眼的模樣,但刃口卻是極其的鋒利,而且入手極其的沉重,尋常人使用起來很難習慣,稍不注意,甚至有可能傷到自己。
但使用這種刀,有弊就一定有利!
過於沉重的刀身,當習慣掌握它的重量之後,反而會有種異常穩重的感覺,極少會出現刀身被肉質本身的紋理帶歪的情況出現。
同樣的,極度鋒利的刃口在遇到粘連刀身的骨肉筋膜時,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其劃破,更進一步的確保了刀身的穩定與切菜的角度不會有偏移的情況發生。
感受著鋒利的菜刀刀身遊走在豬肉骨肉筋膜之間的那種順滑的舒暢感覺,周深第一次理解到了自家老闆之所以堅持使用這套菜刀的最根本原因,同時,他自己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樣的感覺。
正同庖丁解牛,
如果是給那位名叫丁的庖廚一把普普通通的鈍刀,那恐怕他就算有再高超的技巧,也不可能遊刃有餘的切割開整隻牛的身體,因為刃口的鋒利程度已經決定了刀所能發揮的極限。
這也正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同理,
一把菜刀,
即使它有著過於沉重,外貌不佳等諸多的缺點,但最本質的地方,還是在於它切菜本身的鋒利度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