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又生一計
“爹,方遠山來這有什麼事,難道他發現了什麼?”看著離去的方遠山,向衝來到他父親的身旁問道。
“不是發現了什麼,而是他心裏已經很清楚了。這次來,他是讓我來維持這城中的秩序,防止這些流民在城中鬧事!”
“既然他已經知道了,為什麼沒有帶兵前來?”
聽到自己父親這麼說,向衝更加疑惑,如果方遠山知道刺殺的始末,為什麼還能這麼淡定?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也猜不透他方遠山到底想幹什麼?先不說這了,那些金銀珠寶,你都已經藏好了?”
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那些白花花的銀兩纔是向城更加擔心的。
“這個爹你就放心吧,已經都藏好了!”向衝得意的說道。
“前幾天,我看了一下你以前那些記錄河間的文獻,發現河間除了北門之外,還有一個側門?”向衝眯著眼,小心翼翼的向周圍看了看,然後湊到向城耳邊說道。
“確實有一個側門,但這個側門很少有人知道,畢竟荒廢了那麼多年!你問這個幹什麼?”
向城解釋道,但他不解向衝為什麼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
可以說要不是向衝問起,他都已經忘了這回事。
“爹啊,經過我的深思熟慮之後,我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把事情做的這麼絕,無論如何,那方遠山都不能這麼輕易的放過我們,不如我們就更徹底一些,利用這個側門,直接引金兵入城。”
說完,向衝又斜著眼向周圍看了看,生怕此時的談話,會被外人聽到。
“這……”
向城開了口,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爹,這個時候不能猶豫。如果金兵真的入了城,他們能會放過方遠山嗎?他肯定是必死無疑。到時候金兵要想在河間行事,還不得依靠你們,畢竟他們在這裏是人生地不熟的,你可是對這裏的一草一木瞭如指掌。一旦金兵撤離,這皇帝還不得靠著你好好管理河間,在這個用人的關鍵時刻,朝廷是不會拿我們怎樣的!”
說完,向衝露出了奸詐的笑容。
聽完他的這一番謀劃,向城也隨即眼前一亮。
他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是越來越聰明瞭,所謂青出於藍勝於藍,論智謀,他現在已經遠不及自己的兒子了。
“那為父現在就派人從側門出去,到金兵大營跟金人商量此事!”
說完,向城起身就準備去安排這件事,但卻被向衝給阻攔了下來。
“爹,莫急,我現在先派人去打聽一下方遠山是否還在城中,然後再行動也不遲!”
“好,好,就這麼安排。”
向城點點頭,接著兩人便又哈哈大笑了起來。
……
依照方遠山的吩咐,周童已經在外奔波了好幾個時辰,忙著給那些流民送食物和衣物,此時的他正拖著疲憊的身體,往方府走去。
“這位小哥,我們是不是在哪見過?”突然,一個陌生人來到了周童身邊問道。
周童對著面前這個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又仔細在記憶中搜尋有關對方的印象,但他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見過這個長著濃厚眉毛、牙齒暴露在外、留著八字鬍的男人。
“這位兄臺,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看著眼前這個男人,周童疑惑的撓著腦袋說道。
“怎麼可能呢?我們前幾日還見過呢,你不就是河間赫赫有名的河間州府方大人家的書童嗎?”
那個人用兩根手指,捋了捋自己嘴角上那少的可憐的八字鬍,有板有眼的說著。
周童更加疑惑了,自己對眼前這個男人確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此人說的卻也分毫不差。
周童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因為這幾天太過於忙碌,導致記性變差,連見過的人也都忘了。
“正是,請問兄臺找我何事?”周童也沒考慮太多,開口詢問道。
“沒什麼,只是想知道你家老爺現在身在何處,你也看到了這城中流民很多,怎地不見他出來維持一下這裏的治安。”
那人慢慢將捋鬍子的手放了下來,兩個手掌放在一起不停的搓著道。
“我家老爺眼下正在城樓禦敵呢,哪裏還顧得上這些!”周童聽這人口中隱有埋怨之意,心中不喜,說完便繼續往方府走去。
“那你家少爺呢?也不見他出來,他是不是害怕了?”
那人依然不依不撓的詢問著。
“哎,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害怕了,我家少爺現在跟著老爺一起在城樓禦敵,哪像你們這些人長著胳膊長著腿,卻像個娘們一樣,說人長短。”
聽到那人說自己少爺壞話,周童便氣不打一處來,直接懟了那人幾句。
“那你家……“
“我說你這人甚是奇怪,此刻還有閒工夫操心別人家的事,道別人家的長短,你要是再在這胡亂問道,小心我對你不客氣。”
周童急忙打斷那人的話,然後伸出拳頭,做出一副要打人的動作,以此來震懾對方。
果然,看到周童這個態度,那人也不敢再繼續詢問,便急忙走開,鑽進一個衚衕不見了蹤跡。
見那人走遠,周童便晃了晃腦袋,繼續向府中走去。
本就已經很疲憊,沒有想到又碰上這種事情,著實讓他很生氣。
但沒走多遠,周童又仔細的想了想剛剛所發生的一切,總感覺有些不對勁。
哪有不相干的人一上來就詢問自家老爺少爺的去處的?
他有些不放心,便又急忙走向那個衚衕,想看看那個人究竟是什麼目的。
可是,等到周童走進那個衚衕,卻怎麼也尋不得那個人的蹤跡了。
但周童並沒有因此放棄,仍然根據那些岔路去判斷剛剛那個人到底走的是哪一條路。
再說這個八字鬍,他此刻已按照吩咐、打聽完方家父子的訊息後,便急忙去向府去彙報情況了。
八字鬍很樂意做這樣的活,畢竟什麼都不需要做,只是向方家書童詢問幾個問題便得了幾兩銀子,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