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74章:孤軍深入

    元朔五年(前124年),李蔡任輕騎將軍,跟隨衛青一同出兵朔方,擊敗匈奴右賢王。

    右賢王乘夜暮遁逃,漢軍捉得幾十個匈奴士兵,俘獲了民眾一萬五千餘人。

    李蔡在這次戰役中立下了顯赫戰功,被漢武帝封為樂安侯(今山東博興北),從此棄武從政。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銀印青綬。

    李廣在右北平聽到這個訊息,十分高興,李家終於有人封侯了,雖然李蔡沒有親自寫信告訴他這些事,他仍然替堂弟感到驕傲。

    他請來恭業等人一起喝酒,隔著幾千里路,替李蔡慶祝。

    灌強有些鬱悶,對李廣說:“天子什麼時候纔會讓我們出擊啊,我們在這整整待了四年,匈奴人知道是我們鎮守右北平,根本就不敢來進攻,我們也就沒了殺敵立功的機會了。”

    李廣安慰道:“我們在此保一方平安,不也挺好的嗎?你這屬於那種挖開蛇洞找蛇打的人!”

    灌強在酒桌上,從頭至尾都沒露出笑顏。恭業和灌強相反,他已經厭倦了漢匈之間的戰爭,已為人父的他,只想天下早日太平,他可以親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

    灌強的這些話,好像長了腿一樣,第二年,郎中令(宮殿禁衛軍長官,九卿之一)石建死了,天子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擔任郎中令。

    不久,天子下詔,任李廣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戰時最高指揮)衛青,從定襄(今山西忻州)出兵,征討匈奴。

    當時,天子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降將)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共計十萬騎兵,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

    大軍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戰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斬獲匈奴軍一萬多人。

    此戰,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天子的妻外甥),獨自領八百騎出擊,俘虜了伊稚斜的叔父和骨都侯,斬殺了兩千人,被天子封為冠軍侯。天子只賞給衛青千金,因為他已經是萬戶侯了,不能再往上封了。

    這一次,很多人都立了大功,被天子封了候,張騫以校尉的身份出征,戰後因功升爲衛尉。唯獨李廣擔任後將軍,跟在大軍的後方,既沒有受到損失,也沒有斬殺敵人。

    事後,恭業笑著對灌強說:“大漠兩月遊,風景如何?”

    灌強知道恭業是在自我嘲諷,他於是跟著調侃:“難得深入大漠數百里,風景另有一番趣味,只是山重水複,都是光禿禿的一片,看多了讓人厭倦。”

    李廣聽他們說的如此輕巧,本想勸阻,但一時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用來排遣心中的鬱悶:明明可以輕鬆分一杯羹,偏偏沒趕上。

    一生轉戰三千里,戰後李廣又回到了長安,過上了平靜的宮中生活,這不就是李廣和恭業想要的生活嗎?

    時光荏苒,兩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李敢也慢慢地老練了,他被天子任命為虎賁中郎將(秩比兩千石),作為李廣的下屬官員。

    這一年夏天,伊稚斜召集左賢王烏維(長子)、右賢王於單(軍臣幼子)。

    伊稚斜從本部挑選兩萬人馬,烏維和於單分別集齊帳下四萬人馬,共計十萬騎兵,由伊稚斜統一指揮。

    伊稚斜趁雁門關守軍防備鬆弛,閃電一般入侵了雁門郡,掠奪無數財富,還擄走了兩千民眾。

    天子問訊後大怒,得知此時伊稚斜已撤至右北平以北的饒樂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暫時修整。

    天子於是派遣郎中令李廣,率四千騎兵先行從右北平出塞追擊,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從上谷出兵,與李廣軍在塞外匯合。

    李廣收到指令,隨即叫上李敢、恭業、灌強等人一起率兵趕往右北平。

    一路上,灌強不斷地提醒李廣:“這次伊稚斜集齊了左、右賢王,人數預計在三萬以上,光我們四千騎兵,無異於以卵擊石,也不知天子是怎麼想的。”

    李廣說:“不還有張騫的一萬騎兵作為後援嗎?”

    甘夫趕上李廣說:“張大人雖然到過西域各國,其實他並不懂行軍。”

    李廣聽甘夫這麼一說,心裏有點沒底了,不過大軍剛出發,必須封鎖這個不利的訊息,只希望張騫能夠因勢利導,儘快跟上來。

    李廣到達右北平後,讓甘夫帶著蒼利,率兩百騎兵先行偵查。

    甘夫出塞,沿著饒樂水的支流往北走了五百里,直到饒樂水主流附近,並未發現匈奴人的蹤跡。

    甘夫覺得此事蹊蹺,便立即返程,將情況向李廣報告。

    李廣收到情報後,與眾將商議:“天子得到訊息,說匈奴盤踞在饒樂水一帶,甘將軍前去偵查卻未發現蹤跡,莫非匈奴已知曉我軍動向,刻意隱藏起來了?”

    李敢分析道:“極有可能,我們每次出兵,匈奴幾乎都知道我們的動向,除非是我們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奇襲匈奴。”

    恭業覺得這樣過於冒險,理由是:“我們才四千騎兵,即便是知道匈奴大軍的位置,奇襲他們的話,我們也撈不到好處。”

    灌強則認為:“漢軍裝備精良,不說每次都能以一敵五,起碼面對兩倍的敵人,不會落下風。”

    李廣綜合分析了大家的意見,覺得奇襲是一個較好的戰術,前提是匈奴人馬確實在三萬左右。

    李廣於是令甘夫繼續領兵前往饒樂水南岸偵查,自己率主力出塞往北進發。

    李廣剛出塞,甘夫回來彙報:“匈奴人終於出現了,我觀察了一段時間,他們只有一萬多人在饒樂水附近出沒。”

    這真是個好訊息,李廣於是讓王安帶著書信和地圖,前往上谷尋找張騫的位置,跟他約定三天後在饒樂水源頭匯合。

    李廣趕到又往北走了兩百里,在離饒樂水南岸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停下,讓甘夫再帶人查探。

    甘夫回來報告:“匈奴似乎察覺我們的到來,此時饒樂水北岸又多出了將近一萬的人馬。”

    李廣此時心裏有些犯愁了:

    在張騫的一萬騎兵趕來之前,現有的四千漢軍,可以透過分批襲擾的辦法,將這近兩萬的匈奴騎兵拖累,等張騫的人馬趕到,便可將其一舉殲滅。

    問題是,匈奴究竟還會不會再增加人馬?張騫能不能如期趕到?

    灌強是個急性子,他催促道:“此次漢軍總兵力不到兩萬人,匈奴人馬還是個未知數,上一次出征,錯過進攻時機,這次要是再等下去,只怕匈奴所有人都休整完撤離了。”

    李廣思前顧後,遲遲不能下定決心,他擔心還會出現其他匈奴部隊。

    這時達柯摩過來找李廣,他向李廣提議:“將軍,我素知匈奴人的秉性,目前我們看到的這一萬多匈奴人,一定是左、右賢王的部眾,伊稚斜的主力肯定走遠了,這是最後一批。”

    達柯摩這麼一說,李廣有些動心了,於是他下定決心,準備午後發起進攻。

    李廣讓士兵們寬衣解鞍,讓人和馬吃飽喝足,都睡個踏實的午覺。李廣和幾位將領就眯了一會兒,因為大戰在即,多少有點睡不著。

    李廣於是叫上睡不著的將領,一起到附近檢視地形。

    李廣在饒樂水南邊巡視了一遍,發現匈奴聚集的地方有個特點,樹木密集,地勢起伏不定。饒樂水的源頭是一個山溝,兩側高出河面數丈,山頂反而很平坦,如同被鬼斧神工將山尖削平。

    等到太陽偏西,李廣讓甘夫再領兵迂迴繞到饒樂水下游,涉水去北岸探查匈奴援軍情況。

    李廣點齊四千人馬,讓灌強和恭業領兩千人馬先打頭陣。

    灌強和恭業帶著兩千人馬趕到南岸,趁著匈奴人馬午後睏乏,突然發動襲擊。

    匈奴人大多還在休息,漢軍突襲過來時,他們還來不及拿起兵器反擊。

    恭業帶著一千騎兵從匈奴人群中間穿過,沿途逢人便殺,灌強帶著一千人馬圍著匈奴人繞圈。

    匈奴人逐漸反應過來,不少人已經拿起武器、騎上戰馬,此時恭業和灌強的人馬也逐漸疲憊,於是他們暫時撤離。

    匈奴人馬看到漢軍不過兩千騎兵,哪咽的下這口氣,對恭業和灌強窮追不捨。

    恭業和灌強按照李廣先前的指示,必須迅速趕到岸邊,爭取在渡河的時候,跟匈奴騎兵保持一定距離,免得渡到一半的時候被匈奴人在岸上射擊。

    漢軍渡河後,在南岸一字排開,只等匈奴騎兵渡河來追。匈奴仗著人多勢眾,一窩蜂搶渡饒樂水。

    漢軍朝著水中射擊,直到匈奴騎兵逐漸登上南岸。漢軍再次撤退,匈奴騎兵還是緊跟在後麵。

    漢軍沿著南岸,往饒樂水源頭趕,匈奴騎兵跟到大樹林當中。到了樹林裡,匈奴慣用的彎刀便顯現出劣勢,有時眼看著漢軍就在前面,一刀砍過去,不是被樹幹攔住就是被樹枝遮擋。

    漢軍此刻的長槍卻展示出極大的優勢,暗地裏一槍刺過來,匈奴騎兵遮攔不住,紛紛落馬。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