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雄才大略
春去秋來,秋去春來,有一天李廣和往常一樣,從宮中值勤回來,但他今天特別高興。
李廣隨後讓當戶請來恭業、灌強,順便把達柯摩和張琪也叫上。
大家看李廣今天氣色比平日好多了,灌強問道:“大哥升官啦?這麼高興?”
李廣搖搖頭,賣個關子。恭業又問:“難道是嫂子又有喜了?”
李廣還是搖搖頭說:“怎麼都是往我身上想,這事跟你們也有很大的關係!”
灌強不耐煩了,讓達柯摩把府門栓上,對李廣說:“大哥,有事說事,別繞彎子了。”
當戶也憋不住了,對大家說:“太皇太后(竇太后)駕崩了!”
“什麼?太后駕崩了?這可是大事啊!”屋裏的人十分驚喜。
為什麼一個女人的去世,會讓這群鐵血男兒如此興奮?
原來啊,武帝自從登基後,君權一直握在祖母竇太后手裏。
竇太后和文帝一樣,尊崇黃老學說,鼓勵執政從簡,卻又像寵溺孝王劉武那樣,不忍心打擊諸侯王。
大漢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不可能像周天子那樣,任由諸侯王各自為政,項羽憑一己之私分封天下的舉動已遭受失敗。
強大的匈奴橫亙在大漢頭頂上,虎視眈眈,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就憑邊境的幾個郡根本無法徹底消除匈奴這個威脅。
當初匈奴侵入上郡,景帝密詔梁孝王,孝王的反應也不過是將密詔置於案頭,按兵不動,更別提其他王侯。
李廣向大家分析道:“我看天子雖然年少,但其有著超越先帝的雄心壯志,漢匈的局勢即將改變。”
恭業覺得大哥說的很有道理,也接著分析:“匈奴控弦之士不過三十萬,一旦擊潰這三十萬有生力量,匈奴將無力南下。”
灌強更激進,他說:“起止是無力南下,倘若天子集中大漢所有的力量,直奔龍城,恐怕匈奴在大漠生存下去都是難事。”
李廣說:“要集中所有的力量,就必須收繳各王侯的兵權,而且要保證東南方向不生變故。”
當戶也跟著長輩們說:“我早就聽說,天子將有所行動,大家拭目以待吧。”
達柯摩聽了很久,試探性地問:“各位將軍,能否容許我說兩句?”
李廣點頭,達柯摩說:“你們忽略了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西域各國。你們天子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目的就是要聯合西域各國,東西牽制匈奴。一旦打通大漢和西域各國之間的障礙,大漢的絲綢、茶葉、陶瓷便會換來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有良馬和鐵礦。”
這屋裏除了恭業,其他人一下對達柯摩刮目相看,沒想到一個降卒竟有如此高的戰略眼光。
大家各抒己見,聊得慷慨激昂,灌強突然對身邊的張琪說:“大舅哥,你都已經來了,也說兩句吧!”
張琪咳了兩聲說:“我從來沒上過戰場,也沒做過買賣,更沒做過官老爺,我哪比得上你們高談闊論?”
灌強不高興地說:“大舅哥,我們不是高談闊論,這些都是我們有能力去見證、甚至去改變的事情。”
張琪只好說:“非要我說的話,我就問問你們,誰去過龍城?誰知道大冷天匈奴人都在幹什麼?”
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達柯摩身上,達柯摩說:“我雖是匈奴人,但我確實沒去過龍城,我只知道大概的方位,上次那個千長去龍城,也只是告訴我們大概的返程時間,況且匈奴王庭會隨時改變。”
張琪笑著說:“隨他怎麼變,我們人過生活,就圖個依山傍水。也不知匈奴人是不是像我們一樣,到了冬天都待在屋子裏。”
恭業回答說:“我在塞外生長,到了冬天,要是沒陰山和賀蘭山擋住西北面來的凜冽寒風,真想挖個地洞過日子。”
達柯摩連忙說:“我想起來了,匈奴王庭應該就在狼居胥山腳下,只是不清楚具體位置。”
“大家還需要我轉述一下達柯摩的話嗎?”恭業問道。
李廣搖搖手說:“達柯摩的漢語基本上能表達清楚意思了,只是不知他說的狼居胥山距此有多遠。”
恭業說:“這就要等張騫和甘夫回來才清楚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回來的。”
大家聽恭業這麼一說,感覺成敗就在張騫和甘夫了,實際上這一晚大家談論的,也不過是一種構思和猜測,還有太多未知因素。
但有一點很快就可以驗證了,天子掌握大權後,爲了進一步削弱王侯的勢力,頒佈了推恩令。
以法制的形式,強制要求各王侯分封自己的子孫,以梁國為例,孝王有五個兒子,那梁國就要分封成五個小國,這樣一來,單個的王國還不如一個郡那麼大。
漢朝實行郡國並治,而侯國隸屬於郡,也就是說,一個侯國和一個縣的地位相當,都歸郡守管轄。
所謂推恩,就是讓原本沒法承襲爵位的庶子得到一部分爵位,因此這些庶子十分感恩。而這些庶子得到的土地,今後還要分成更小的幾塊,給自己的子孫,直到無法再分。
這樣一來,各王侯國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小,最終都歸郡守或中/央管轄。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終於在武帝這實現。
財政方面,天子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買賣統歸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像吳楚叛亂的事將很難再發生。
思想方面,天子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強調天命神授,灌輸君臣理念。同時又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並顯示皇權的地位。
確切地說,這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用來約束大臣。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天子真正的成爲了天下共主,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還未辦到的事情。
經過文帝、景帝兩代人的努力,大漢的經濟與民生得到全面發展,國力已蒸蒸日上。
如果說文帝和景帝是撒網,那麼武帝便到了收網的時候了。天子如今掌控了君權、王權、財政權,又站立在國民思想的制高點,剩下的就是大力發展軍事力量。
正如李廣所說,要想傾舉國之力,就必須保證後方無虞。天子先派遣大行令王恢和御史大夫韓安國,率軍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動亂,接下來便考慮用強硬的軍事手段,取締對匈奴幾十年來的屈辱和親政策。
經過天子帝短短几年大刀闊斧的改革,終於在這一年,天子要對匈奴發起全面戰爭。
王恢建議天子拒絕和親,他說:“過去朝廷同匈奴和親,匈奴老是不守盟約,侵犯邊界,我們應該發兵打擊他們一下才好。”
天子說:“愛卿所言,就是朕日思夜想的事情。就算匈奴信守盟約,不犯我漢境,我也要將他們一舉殲滅,免得成為子孫後世的禍患!”
而韓安國則說:“匈奴兵強馬壯,不比那閩越叛賊,我們不如暫時保留和親政策,靜待時機。”
天子不悅地問:“還要靜待多久?等到匈奴再次南下殺我郡守,掠我漢民嗎?”
王恢說:“即便是保留和親,我們也要有所行動。我認識一位叫聶壹的商賈,他常年在邊境行商,他說有辦法引誘匈奴前來。”
天子對此有些興趣,對王恢說:“王愛卿不妨說說,有何妙計?”
王恢接著說:“他可以借做買賣的由頭,假裝把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獻給單于。單于必定貪圖馬邑的貨物,一定會來。我們把大軍埋伏在附近,只要等單于一到馬邑,我們就可以截斷他們的後路,活捉單于。”
韓安國立即反對:“高祖如此英明神武,尚且被匈奴圍於平城達七日之久,何況大軍出發,天下騷動,勝負難料,不可輕率出兵。
天子想了想,問王恢:“愛卿可有十足的把握嗎?”
王恢堅定地回答:“戰國初年,代國雖小,北有強胡的侵擾,南有中原大國的威脅,君臣尚能同仇敵愾,奮勇抗擊外侵;匈奴雖強,也不敢輕易侵擾代國。如今大漢強盛,海內一統,陛下威名遠揚,然而匈奴卻侵擾不止,每次與漢和親,不過數年即違背約定,正是因為沒有堅決抗擊的緣故!”
李廣本為宮中戍衛部隊長官,平日很少在朝堂上議政,但天子念其之前常年戍邊,對匈奴必然十分了解,於是宣李廣進殿議事。
李廣聽聞了王恢的計謀,當即反對:“臣在二十多年前,曾用同樣的方法誘使軍臣之子進攻蕭關,最後將其射殺,軍臣對此耿耿於懷,這次豈會重蹈覆轍,再次上當?”
王恢反駁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沒有馬邑作為誘餌,匈奴也會來侵擾邊境的郡縣,有了馬邑作誘餌,他們只會更加貪婪。就算匈奴不上當,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大損失!”
李廣對天子說:“我們應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旦跟匈奴撕破臉皮,就必須對其實施強有力的打擊,否則必然會招來匈奴瘋狂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