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4章:匈奴寇邊

    李廣看著灌強離開了,仍手握弓箭,張望四周。

    不一會,灌強拿了金創藥和小碗上來,將李廣傷處一番清洗,再撒上藥粉,用刀割了衣襟,幫李廣包紮好。

    灌強等李廣氣息調整過來了,便拔出環首刀說道:“我們今天為民除害殺了這猛虎,何不取些寶貝回去留作紀念?”。

    李廣揮手道:“老弟只需將它四肢的主筋留給我,其他的你拿回去吧!”

    於是灌強剃了虎筋,砍了虎頭和虎尾,分別裝到兩個布袋拴在馬肩上。

    兩人休息到將近黃昏才騎馬向北往山下走,藉着月色剛走到山腳,忽然聽到山裏傳來一陣高亢的狼嚎,李廣衝着灌強哈哈大笑,引得灌強也忍不住大笑起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離開南山,兩人原本打算直奔藍田縣城,找一家客棧留宿。卻想起兩人一身血跡,況且已是晚上,只怕過不了城門。只好沿途留意容身之所。

    上天眷顧,兩位打虎英雄在離縣城七、八里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廢棄的太公廟,於是下馬進去休息。

    灌強又拿出那兩罐好酒,坐在李廣身邊說:“今晚皓月當空,請哥哥與我暢飲!”

    李廣雖然有傷在身,也不好推辭,兩人便取了些乾糧,推杯換盞喝到半夜。灌強突然起身對李廣說:“今日借哥哥之力,獵殺猛虎,為民除害,了卻我一樁心願,哥哥神箭著實令我欽佩!”

    李廣也起身說道:“哪裏哪裏,老弟你那千斤之力我只怕比不過喲!”李廣平日很少誇讚別人,對於灌強,他毫無保留。索性,李廣提議道:“人們常說廟宇道觀,都有神靈護佑,不如今晚咱哥倆在此……”

    灌強不等李廣說完,拱手道:“我早有此意!”於是兄弟二人在太公像前,焚香立誓,今生不違!

    當晚兩人共睡一席,噩夢連連。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第二天清晨,李廣和灌強道別:“二弟此次回長安,還需低調行事,切莫犯了王法。”

    灌強點頭稱是,拱手對李廣說:“大哥一路上要多看醫師,保重身體,他日我若襲了侯爵,定要請大哥坐上席!”

    一番離別囑咐,終究是分開了,李廣獨自往西回成紀,灌強帶著虎頭向北回長安。

    李廣到了家中,傷勢惡化,又遭祖父劈頭蓋臉一頓訓斥,被罰一年之內不得離開成紀縣。

    平日裏,李信對李廣要求非常嚴格,這次出去打獵險些喪命,李信不得不大發雷霆,李信年老後向秦始皇告病還鄉,從槐裡縣移居到成紀縣,本不再過問世事,卻希望後世子孫幹一番事業,不可辱沒了李家威名!

    李廣隨著身體漸漸恢復,依舊是每天雞鳴便練武。李廣被禁足,只好對著院子後面的幾個木靶射箭,偶爾有鳥兒飛過院子,李廣一隻也沒放過。

    第二年開春不久,李蔡急急忙忙地來找李廣說道:“匈奴老上單于(冒頓之子)領了十萬大軍攻破東邊的蕭關(今蘭州北方),襲擾了北地郡(今銀川以南,延安以西),殺了都尉。現在隴西郡四處徵兵,這可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啊!”

    李廣先是不為所動,聽說殺了都尉,那還得了,老百姓肯定免不了遭殃。倘若匈奴不是往東,而是直接往南殺向隴西,恐怕李家也會受損。

    李廣憤然起身,決定帶李蔡前往從軍,怎奈祖父給自己的懲罰還未到期。還是李蔡機靈,對李廣說:“我先去稟報祖父,他若同意我去,你再去請示,如果祖父不同意你去,你就說比你小的弟弟都去了,做哥哥的沒理由不去。”李廣只好照辦。

    李蔡去了不久就回來了。興高采烈地對李廣說:“看你了!”

    李廣還在糾結怎麼跟祖父開口,李信早已踱出房門,將李廣招進屋。李信坐下後用力拍打座椅扶手,感慨道:“當年蒙恬將軍辛辛苦苦將那匈奴趕出河套地區,沒想到如今又失守了,可惜啊,可惜啊!”

    李廣本就木訥,此時祖父惱怒,便不敢吭聲,雙手握拳。李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廣兒,你倒是說話呀!”

    李廣終於把憋在心裏多年的話說出來了:“苦練射箭十多年,不就是來殺敵的嗎,我要一箭一個!”

    李信心裏又喜又驚,喜的是,難得廣兒這麼有志氣,驚的是,為將者,豈是憑自己手中的那一槍一箭?這些道理等他日後自會明白,先讓他去鍛鍊個三五年吧!

    李廣得到祖父的允許,終於喜逐顏開,帶著李蔡前往隴西軍營以良家子弟身份報名,徵兵的校尉聽說是藍田打虎的李廣,欣然同意。

    不久,蕭關被漢軍奪回,但戰事依然緊迫,兩兄弟在軍營訓練不到一個月,便被校尉派往蕭關戰場。

    這蕭關位於涇河源頭的西邊,祁連山尾部的東邊,夾在兩坐高山之間,易守難攻。可一旦匈奴破了蕭關,兵鋒可直指長安。

    漢文帝早些年,匈奴尚且願意與漢朝維持著“和親、納貢”的表面和平關係,直到中行說(音航悅,文帝時太監,送親時隨行,後反漢)到了老上單于身邊做了謀臣,總是勸說單于進攻大漢。

    此次匈奴攻破蕭關,並不敢直接進攻都城長安,其目的是劫掠婦女和財物,匈奴大軍被趕出蕭關後,據傳仍盤踞在武威一帶,不斷有小部隊襲擾周邊村落。

    兄弟上戰場前,李蔡有些擔憂,畢竟不再是訓練場了,李廣倒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多殺幾個匈奴。

    匈奴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作戰如同打獵一般,殺人不眨眼,非常彪悍!

    不僅是大漢百姓懼怕匈奴,就連一些士兵也十分忌憚。李廣不愧是名將之後,自幼習武,剛經歷過虎口逃生,就是想看看匈奴人是不是比那老虎還猛。

    李廣和李蔡這兩名新兵到了蕭關,守城校尉王慶(統兩千人)將二人都分在後部司馬韓誼(統四百人)的後曲(由曲侯統兩百人),王慶聽徵兵校尉說過李廣打虎的事蹟,暗中器重李廣。

    不到三天,匈奴趁蕭關的漢軍主力外出,就派上千人的匈奴小股部隊前來奪關,面對來勢洶洶的匈奴人,李廣毫不畏懼。

    他站在城樓上,彎弓搭箭,專射匈奴扛旗的百長(統百人),一箭一個準,蕭關下那些匈奴跟無頭蒼蠅似的,零零散散的往雲梯上爬,被李蔡捅馬蜂窩一樣戳翻了十幾個匈奴士兵。

    經過一番激戰,雖說匈奴人多,卻不善攻城,因此始終沒能攻上蕭關,直到夜晚,匈奴終於潰敗撤兵。

    李廣向韓誼請示,領數十名勇士出關追擊。韓誼默許,李廣一騎當先,帶著李蔡和其他漢軍,趁夜色沿途掩殺,斬首頗多。

    回關時,李廣發現李蔡左肩受傷,血流不止,李廣心裏挺慚愧,自己沒有照顧好堂弟。李蔡心中也對李廣的魯莽行事讓自己險些喪命有所不滿。

    第二天,王慶將戰況上報到將軍韓安國那裏。韓將軍對此戰論功行賞,李廣和李蔡作戰勇猛,且殺敵最多,被提拔為百長,李廣由後部調往前部,繼續在蕭關與匈奴戰鬥。

    匈奴此次雖然沒有攻破蕭關,卻仍不甘心,依舊在關外燒殺搶掠,王慶多次率軍出關征討,無奈匈奴人的騎兵比漢軍騎兵跑的更快,每次漢軍還沒趕到,匈奴人便一溜煙跑了,令王慶十分頭疼。

    前部司馬蔣萬里向王慶建議,由李廣和李蔡率數百騎兵出關,往西北偵查匈奴動向。王慶心想只能如此,但只同意暫將李廣和李蔡兩部人馬合一起,撥一百騎兵讓李廣、李蔡帶領出關。

    李廣早就有這個想法,於是同李蔡領了軍馬,出關奔向武威,李廣沿途看見一個個村落都已經被劫掠一空,不少房子被放火燒的只剩一堆黑炭,百姓們面如死灰,坐在門口泣不成聲。李廣強忍怒火,檢視了一個又一個村落,心中越發悲痛。

    幾天之後,到達了黃河以南,此處正是長城(漢初長城)的缺口所在,預計匈奴小部隊會從此渡河回武威。

    李廣不甘心就這麼回去彙報,不顧李蔡勸阻,趁著黃河冰面尚未融化,催兵渡河。

    百餘人馬排成一字長蛇陣,依次走上冰面。當走到一半時,有一群百姓站在對岸觀望,遲遲不敢下河。等李廣人馬靠近河岸時,老百姓認清了是漢軍纔敢下來。李廣讓李蔡帶人馬上岸暫歇,自己走向百姓當中的一個年老長者。

    那長者見李廣走來,施了個禮,問:“將軍是去追殺那群強盜的嗎?”

    李廣搖搖頭,回答:“我們是前去偵查的,請問老人家前面發生了什麼,大家為何要成群渡河?”

    長者嘆了口氣說:“天下好不容易太平了幾十年,如今又是戰亂四起,苦了老百姓啊!”長者說著不禁落下淚來:“年輕的都被抓去了,小孩子大多被殺了,只剩下我們這群老骨頭,流離失所,且不說那些牛羊,就連房子都被佔了,我們只好逃往關內,還望將軍保護我們!”

    李廣不知道匈奴佔百姓的房子要幹嘛,決定前去打探,於是跟百姓們說:“大家快往蕭關走,沿途暫未發現殘餘匈奴部隊。”

    和百姓分開之後,李廣執意要一探究竟,於是讓李蔡率大部分人馬在據此不遠的山中紮營,一來觀望匈奴殘部動向,二來做好警備。自己則帶著十幾名大膽的騎兵,向武威城出發。

    李廣等人到了武威城外時,武威城門緊閉,李廣上前通報,城上門將只怕有詐,不肯放入。李廣無奈,只得問城中情況,門將只說了無恙,便不再理會。

    李廣碰了一鼻子灰,隨軍所帶的乾糧也快吃完了,只好帶眾人繞到北邊的休屠澤(湖)。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不知是否能有所發現。

    十幾人騎馬到達休屠澤南岸,也並無匈奴蹤跡,李廣失望至極。屬下一名士兵對李廣說:“我曾聽說,凍結的湖面可以鑿洞撈魚,將軍不妨一試。”

    李廣於是帶領眾人前往湖面。正準備取出刀槍破洞時,聽到一陣清脆的馬蹄聲由遠而近。

    李廣抬頭,看見一名武士裝扮的人騎著一匹白馬,穿著裘皮大衣,頭戴平頂翻皮帽,完全不是漢人穿著,但也不像匈奴人。到底是誰?

    只見那人在離眾人數十步遠的時候勒住白馬,手持馬鞭衝李廣喊:“是哪個沒長眼睛的,敢在老子的地盤上撈魚?”

    李廣長這麼大,還沒有誰敢這麼衝他喊。二話不說,挽弓就射,卻被那人閃過,那人隨即策馬跑出湖面。

    李廣喚來馬兒,上馬便追。李廣心想,此人必是長居此地的,知道冰層厚度,敢在湖面策馬急行。剛聽他口音,基本可以肯定不是匈奴人。

    李廣騎馬到了岸邊,朝前面大喊:“那騎白馬的,快下馬受綁,不然我這一箭可不會再留情!”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