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週一上午,不管是政府機關還是公司企業,一般來說都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早會,對一週的工作安排進行統籌規劃。
而到了下午,作為市長辦公室外聯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劉秘書就要奔走於各單位,傳達會議精神和相關檔案。
顧謙非開著老爺車,跟著劉秘書的車子跑遍了法院、檢察院、市局等單位,燒掉了整整半箱油,收穫卻微乎其微。目標進行的都是正兒八經的本職工作,並沒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前兩天他已經透過某些渠道獲得了劉秘書的個人資料。
此人三十剛出頭,比顧謙非大兩歲,同樣不是鷺城本地人。因為正處於事業上升期,所以還沒有結婚,一個人住在市委機關宿舍。
不同於下班之後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的廖副支隊長,哪怕是在拼事業,以劉秘書這個年紀,要每天下班獨守空房還是不現實的,總會有一些必要的社交活動來豐富業餘生活。
所以還是得看晚上。只要看看劉秘書的私生活是個什麼狀態,就能大概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奸大惡之人不會把“我是壞人”四個字寫在臉上,但是總會有卸下偽裝的時候。多少白天裏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到了晚上就成了衣冠禽*獸甚至是惡魔。所以人們喜歡把黑夜與罪惡聯絡在一起,其中不無道理。
好不容易等到下班時間,碧水華庭那邊張太太老老實實宅在家裏帶孩子,劉秘書這邊卻加了一小時的班。如果不考慮他被犯罪集團收買的可能性,著實是個上進的優秀青年,這點顧謙非自認比不過對方。
眼瞧著市府大院裏的班車、私車都走得差不多了,劉秘書才披星戴月地離開,而且是坐公交。他哪兒也沒去,而是徑自回了市委機關宿舍。
不過顧謙非也不著急,盯梢最重要的是有耐心有運氣,別想著一氣呵成一蹴而就。那些大奸大惡之人不是傻子,相反還很聰明,不會稀裏糊塗地把自己的老底亮出來等人來收拾,只能耐心地尋找他們不小心露出的破綻。
法證之父Edmond.Locard在《犯罪偵查學教程》中說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也是偵探界非常出名的“羅卡定律”,或稱為“洛卡德交換原理”。
從法證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犯罪現場遺留痕跡的問題。但從犯罪學範疇來看,一個人只要做過惡,他就一定會留下作惡的證據。
根據法證之父Edmond.Locard的理論,證據其實一直都在,只是你能不能找到的問題。厲害的罪犯善於隱藏證據,厲害的偵探善於找到證據。
這個時代科技發達,網路無所不在。人和人的交流不再侷限於面對面,更多時候是透過網路來進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任何人都能在網路上使用不為人知的虛擬身份,用以釋放真我,或者幹一些不能為旁人所知的勾當。於是,網路成了犯罪的溫床。
但是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巨大的改觀,從手機實名制開始,網路實名制也逐漸推行,尤其是主流社交APP,更是需要實名註冊。
犯罪分子如果繼續透過這些實名制的網路平臺進行不法勾當,不但無法隱藏自己,反而會透過大資料把罪證直接呈送到網路警察身邊。
就算有些犯罪分子編一套專屬的簡易密語用來進行網路上的交流,也存在被破解的風險。犯罪分子畢竟不是密碼學專家,他們充其量給白粉取個“白麪”或者“四號”之類的代稱,其他密語也都大同小異。
當這些特定詞彙反覆出現在特定語境時,對於密碼專家而言就像黑夜裏的明燈一樣醒目,破解起來易如反掌。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東方哲學裏,又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既然網上的路行不通,於是罪犯從線上迴歸線下,老老實實地當麵溝通。只要不留下什麼影音證據,反而更加安全。
法律不能因為你今天見過某個毒梟,就把你歸為毒販,只能懷疑,只能調查。如果沒有實證,最終也是枉然。
所以劉秘書住在市委機關宿舍,如果他真的和犯罪集團有所勾結,對方肯定不會貿然登門,那也太明目張膽,要談事情只會約出去外面。
換句話說,如果他一直宅在家裏,基本上沒什麼緊盯的必要。反之只要他出門,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總會露出馬腳。
只可惜劉秘書沒買車,要不然也給他安一個BDS追蹤器,可以省下很多心力。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九點,錯過了一頓晚餐的顧謙非餓得肚子直叫。眼看著劉秘書今晚是不會出門了,他也差不多該收工回家。
正當他準備把停在馬路對面人行道上的老爺車打火啟動時,一張熟悉的面孔出現在市委機關宿舍門口。
劉宇飛?
這位緝毒隊的二級警司一度也是顧謙非的重點懷疑物件,只是因為上週一抓捕碎屍案兇手的行動他不知情,才被暫時排除。
刑警支隊有自己的集體宿舍,劉宇飛就算沒買房,也不會住在市委機關宿舍。他來這兒,只能是拜訪這裏的某位住戶。
現在雖然還不是深夜,但肯定也不是拜訪人的時間。說得不好聽點,這裏頭大機率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一個小小的二級警司,和市委各級幹部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交集。就算是市局領導,和他之間也還隔著支隊和大隊兩級,平日裏遇到能點個頭就算不錯了,多半連他叫什麼都不會知道。
在這樣的前提下,劉宇飛前來市委機關宿舍,從邏輯上就已經說不通了。漏液來訪,更是可疑。
劉秘書和劉宇飛,顧謙非一瞬間就將兩位同處於他懷疑名單上的劉姓男子聯絡在了一起。
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巧合,很多看似巧合的事情背後有著必然的聯絡。對於一個優秀的偵探來說,挖出巧合背後的必然,就是挖出線索的關鍵。
既然劉秘書和劉宇飛都很可疑,那麼兩人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又出現在了同一個地方,這就是必然的聯絡。
顧謙非當即熄火下車,遠遠地跟著劉宇飛走向市委機關宿舍。對方也是刑警,而且還是緝毒警,更是跟蹤與反跟蹤的高手,要想不著痕跡地跟蹤這樣的目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幸顧謙非也是湊巧看到對方,並非一路跟過來的。加之他又進行了偽裝,所以當他從馬路對面走過來是,劉宇飛也只是隨意瞄了他一眼,並未往心裏去。
市委機關宿舍一共有四排八棟樓,專供那些從外地過來履職的幹部居住。這些幹部在任期屆滿之後,不一定會繼續留在鷺城,所以居住在宿舍會比買房更加合適。
劉秘書就住在第四排8號樓,但是顧謙非不能一跟到底,那樣會引起劉宇飛的注意。於是走過兩排宿舍樓之後,他目送對方繼續走向最後一排,自己則右拐走進6號樓的1號梯。
這些宿舍樓都有近二十年曆史,蓋了八層樓高,樓梯直通屋頂天台,卻沒有安裝電梯。這種樓型是早年爲了提高住房容積率而在多層住宅基礎上加高的,不算小高層,所以按例不安裝電梯。
儘管鷺城這兩年爲了適應老齡化社會居家養老的需要,推行舊樓加裝電梯政府補貼,但是這些宿舍樓屬於公房,住戶都沒有產權,反而無法加裝電梯。由市財政全額撥款來安裝的話,又有違規嫌疑。
考慮到這裏的住戶都不是長久居住的,有什麼困難也就是幾年的事情,稍微克服一下就過去了,所以安裝電梯的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
如此一來,住高層的人都得每天被鍛鍊,運動量可不算小。一個五十公斤的人爬到八樓,就得消耗2.4千卡的熱量。如果慢慢走上去的話,也確實能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但顧謙非卻趕時間。他三步並作兩步,拼死拼活地爬了八層樓,只花了一分鐘時間。氣喘吁吁的他直撲天台欄杆,終於看到8號樓3號梯的樓道感應燈在三樓位置熄滅的瞬間。
換句話說,劉宇飛此行的終點就是3號梯三樓。雖然那個樓梯是一梯兩戶的戶型,但是其中一戶正是劉秘書的宿舍。
對於顧謙非來說,已經是一個確定的答案。
他從隨身的挎包裡掏出那支針*孔攝像機,在前端擰上一個長焦鏡頭,對準了劉秘書的宿舍,試圖拍一些影像資料。一旦今後掌握二人有什麼不法行為,這些資料就可以作為證據來使用。
奈何從九樓天台俯拍對面三樓,角度太大,只能拍到屋內兩人的下半身四條腿。這樣的畫面在法律上是無法作為證據的,更無從判斷兩人這次私下見面究竟是在做些什麼。
“看來又得破費了,明天就去買一架航拍無人機。”
算上租車錢和購買無人機的預算,前天剛剛到手的一萬塊預付款,還沒焐熱就已經去掉了一大半,顧謙非註定要當一個欠費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