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皇權
李絲柔處理完乾坤山的後事,就開始暗地裏重振乾坤山了。
自從乾坤山被滅門後,簸箕門便在中原武林一家獨大,江湖中也再沒什麼門派爭鬥了。
江湖算是可以安穩一時了,可是眼下的大明朝廷卻並不太平。
朱元璋開國後,懲治貪官汙吏,任人唯賢,大明官場呈現出短暫的清明之象。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個好皇帝,因為他知道百姓需要什麼,他知道自己怎麼做纔可以讓百姓安居樂業,他是個精明的皇帝。但是朱元璋也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
在開國不久後,朱元璋爲了讓他朱家的江山千秋萬代,一直相傳,爲了天下安定,百姓幸福,他不得不殺了許多有功之臣。
朱元璋是個心狠手辣的皇帝,但絕非暴君,他也不想殺那些功臣,這些人中,有自己年少時的好友,甚至有人從戰場上救了自己,不是萬不得已,他是不想傷害他們的。
功臣被屠殺殆盡,但是這大明的江山也不是皇帝一個人能守得住的,所以朱元璋便給自己的兒子很大的權利,讓他們替自己守江山。
朝中沒有可靠大臣自然也是不行的,所以朱元璋就想著培養一些以前沒有什麼功勞的人,這樣的人沒有什麼威望,不會弄出什麼風浪。
這時,朱元璋盯上了胡惟庸。胡惟庸此人很聰明,而且會拍馬屁,做事效率也很高,所以便有人像朱元璋推薦了他,朱元璋見過胡惟庸後決定留用他。
胡惟庸可不是個簡單人物,他不僅想要榮華富貴,更想要權利。
過了沒幾年胡惟庸就爬上了宰相的位子,在上位前幾年他也算幹出了一番政績,朱元璋對他也是十分信任。
後來朱元璋察覺到胡惟庸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但是胡惟庸除了幫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並沒有什麼實權,再加上朱元璋殺了很多有才能的功臣,朝廷急需有才之人,朱元璋就繼續任用胡惟庸。
胡惟庸當了多年的宰相,可是他知道自己只是朱元璋處理朝政的一個工具,這讓他對朱元璋十分不滿,他知道朱元璋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不會再給自己什麼權利了。
雖然胡惟庸知道自己此時勢力不足以與朱元璋抗衡,但是他怕,他怕自己某一天也被朱元璋找個罪名給殺了。
無奈之下,胡惟庸便暗中聯絡了一批被朱元璋屠殺的功臣的親人,準備反抗朱元璋。
那一夜朱元璋正在批改奏摺,只聽到宮外一片廝殺聲。
"外面發生什麼事了?"
"是宰相,宰相帶人攻打皇宮。"
朱元璋萬分氣憤,走出寢宮,提著自己的劍,去看戰況。
"胡惟庸,朕待你不薄,你為何要反叛朕?"朱元璋站在城門上,向胡惟庸喊話。
"那些被你殺害的大臣也待你不薄,你不是照樣殺了他們,今日我胡惟庸就要為冤死的忠烈之士報仇。"
胡惟庸還真是聰明,打著為別人報仇的幌子,去謀取利益。
胡惟庸的反叛沒多久就被鎮壓下去了,朱元璋十分憤怒,一氣之下便廢了宰相,並明言,凡是朱家子孫不可再設宰相之位。
從此以後朱元璋將權利握得更加緊了,除了自己的兒子他誰都不相信。
燕王朱棣與朱元璋性格十分相似,而且才華卓絕,朱元璋也十分喜歡他,就給了他不少兵力,朱棣成了最大的藩王。
太子朱標生性軟弱善良,後來又不幸早逝,爲了社稷安定,朱元璋便遵循禮法,立了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理成章地做了皇帝,只是此時的明朝需要的是一個果敢的皇帝,而不是優柔寡斷的皇帝。
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不斷擴大朱姓藩王的勢力,致使朱允炆上位後,朝廷勢力竟比不上當時最大的藩王朱棣。
朱棣看到朱允炆軟弱無能,他深知這樣下去,恐怕大明江山不保,他曾多次給朱允炆獻上治國之策,可是朱允炆都並不理睬。朱棣心想看來要挽救大明王朝,只能是取代朱允炆,自己做皇帝了。
朱棣本來就有帝王之才,又有帝王之志,如今機會終於來了,他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朱棣暗中經營自己的勢力,不斷擴大。
起初朱棣還是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招兵買馬,後來他竟膽子越來越大,從不朝貢,朱允炆傳他,他也不去。再到後來,恐怕沒有人不知道燕王在招兵買馬。
可是那些普通百姓又怎麼會關心誰在招兵買馬,誰準備取代誰的皇帝之位呢?這些彷彿都與他們無關,他們關心的只有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他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吃的飽,至於誰當皇帝,只要不壓榨百姓,隨便誰去當。
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徐遼剛剛接任簸箕門門主時,朱棣就與徐遼相互勾結,此時老皇帝朱元璋還健在,所以朱棣並沒有明目張膽地和江湖門派交往。
朱元璋死後,朱棣與徐遼往來更加密切了,很多朱棣自己不好出麵處理的事,就都交給了徐遼,徐遼一直辦事都很不錯。
只是,當時簸箕門在江湖中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門派,而江湖中人向來討厭那些與官員往來的人,所以徐遼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和朱棣往來。
後來簸箕門勢力漸大,朱棣也急需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所以他便派人幫助徐遼,去挑戰江湖各大門派,願意歸順者,則許以高官厚祿,不願意歸順者,殺無赦。
這樣沒多久江湖上的那些門派要麼消失,要麼歸順,只有乾坤山,這是最讓徐遼頭疼的門派,早年朱棣也派人攻打過乾坤山,可是徒勞無功。
此時,徐遼終於滅了乾坤山,他心想,這次朱棣該兌現對他的承諾了。
朱棣當初爲了讓徐遼儘快幫他統一江湖,就許諾徐遼,若是徐遼幫自己統一了江湖,他就提拔徐遼做軍中校尉。後來徐遼也和他提過此事,可是他卻以乾坤山尚未被滅為藉口,不兌現諾言。
而今乾坤山已滅,徐遼覺得自己馬上就可以當校尉了。
這些年徐遼在江湖中摸爬滾打,自己手下的人力也不比一個校尉差,但是校尉畢竟是朝廷命官呀。
徐遼回簸箕門簡單安排了一下門中事務,便快馬加鞭趕去了燕王府。
"老夫拜見燕王。"
"徐大俠快快請起,徐大俠此次輕而易舉滅了乾坤山,本王都已聽說了,徐大俠真是足智多謀呀。本王早已備好酒席,準備為你接風。"
徐遼看到朱棣對自己如此熱情,心中萬分欣喜,心想看來自己要做校尉的事應該是能成。
酒席間,朱棣不斷向徐遼敬酒。
"這乾坤山一直是本王的眼中釘,本王也曾派人去攻打,可是被那桃花八卦陣擋了回來"
"是呀,那乾坤山的桃花八卦陣確實厲害。"
"那徐大俠是如何破了此陣的。"
"我哪有那麼大的能耐,我是讓華平潛入乾坤山盜取了佈陣圖。"
"徐大俠好計謀,本王再敬你一杯。"
"那,燕王之前對在下的承諾可是要實現了?"
"近來朝廷盯上了本王,這校尉之職本就是軍中要職更是被盯得緊,等過些日子,本王一定讓你做校尉。"
徐遼心裏明白,這是朱棣不想履行諾言。他朱棣這些年來早就被朝廷盯上了,可是他幾時怕過,朝廷又能把他怎麼樣呢?
朱棣沒想到徐遼一來,便讓自己兌現諾言。朱棣知道徐遼是個聰明的人,而且有野心,這軍中職位是不能給他,但是自己也不能讓徐遼察覺,畢竟自己日後還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徐遼。
"來人,將先帝賜予本王的那五顆夜明珠取來。"
不一會兒,僕人便取來了夜明珠。
"徐大俠,這是早年本王平定叛亂後,先帝賞賜給本王的,本王今日就將它送給徐大俠"
徐遼一看這校尉之職是得不到了,但是能得到這些價值連城的寶物也是不錯的。
"老夫俗人一個,怎麼配擁有這樣的寶珠,既然是先帝賞賜,還是燕王自己留著吧。"
"徐大俠就不要推辭了,你若是還肯認本王這個朋友,就請不要嫌棄,收下此珠。"
"那好,老夫就先替燕王保管著。"
"來,我們喝酒,喝酒,今晚不談正事,我要與徐大俠一醉方休。"
徐遼邊和朱棣喝酒,邊給朱棣講自己是怎麼攻打乾坤山的,他儘可能把這場戰役複雜化,因為只有這樣才更能突出他的才能,才能得到燕王更多的賞賜。
燕王也不斷給徐遼敬酒,酒過三巡,燕王藉着酒勁,不斷試探徐遼是否對自己忠心。
可是徐遼也是隻老狐狸了,他早就看穿了燕王的用意,所以表現出一副誓死追隨燕王的樣子,可是燕王也不傻,他那會那麼輕易相信徐遼。這兩個聰明相互折磨著對方,也折磨著自己。
第二日,徐遼便回到簸箕門了,他帶回去了許多金銀財寶,這都是這次戰役勝利後,朱棣獎賞給他的。徐遼回去後,把這些金銀財寶,賞給了此次立功的門人一些,其他的都放進了自己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