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轉瞬即逝
馮勝則一直保持著他的職責,時刻警惕著周圍的環境,確保行程的安全。
在這一路上,他們經過了山川河流,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季博昶坐在馬車內,手扶著窗沿,目光遠眺著前方塵土飛揚的路面。
行車的顛簸似乎已經成爲了他這些日子以來的一部分。
他的思緒飄得很遠,但隨即又被現實的問題拉回。
他轉頭,望向一直默默隨在車旁的馮勝,聲音略顯疲憊卻依舊穩重地問道:“馮勝,我們還有多久能到達京城?”
馮勝立刻調整了一下姿態,他的眼神中充滿尊敬,對季博昶的問題反應迅速。
他快速地在心中回顧了一下自己預計的路線和速度,然後回答道:“仙師,按照我們現在的速度,大約還需要三天左右,我們就能到達京城。”
季博昶聽到這個答案,眼中閃過一絲釋然。
他知道馮勝的計算一向準確無誤,這讓他對接下來的幾天充滿了新的期待。
他微微點了點頭,對馮勝說道:“好,繼續保持警惕,確保我們的行程安全。”
顏芷柔,聽到這番對話後,她的臉上也露出了一抹期待的笑容。
這些天來的旅途雖然辛苦,但想到即將到達京城,心中的疲憊彷彿都減輕了許多。
季博昶地朝馮勝點了點頭。
隨即,他轉身,輕輕地抬起車簾,進入了馬車內部。
車內相對安靜,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季博昶沉默地坐下,緊閉的眼簾下,他努力讓自己放鬆,調整呼吸,儘量減少旅途的疲憊感。
顏芷柔見狀,輕聲詢問:“仙師,您需要些什麼嗎?是否要些水?”
季博昶睜開眼睛,輕輕搖頭,“不用了,芷柔。只是稍作休息。”他的目光柔和地落在她身上,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心,“你呢?這些日子來辛苦了,也要好好休息。”
顏芷柔微笑著搖頭,示意自己沒事,但眼中不免流露出感激。
找些別的事情來打發時間。那天逛街時,看到了這些刺繡材料,就買了下來。
雖然我手藝可能還不夠精湛,但這樣可以讓旅途中的時間過得更快些。”
季博昶望向顏芷柔手中細膩的刺繡,一朵朵精緻的花朵正在她巧手下逐漸綻放。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讚賞,輕聲道:“芷柔,你的手藝已經很精湛了。這些花朵栩栩如生,看來這段旅途你並沒有浪費時間。”
顏芷柔聽到季博昶的誇讚,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紅暈,她微微低下頭繼續她的刺繡工作,邊說:“多謝仙師誇獎,這讓我更有動力去完成這幅作品了。”
季博昶的好奇心被顏芷柔手中細緻的刺繡所吸引。
他輕輕地挪動身體,湊近了些,以便更好地觀看那精美的刺繡。
他略帶好奇地問道:“芷柔,你這次刺繡的是什麼圖案?一路上我都看到你埋頭於此,卻始終未見成品。”
顏芷柔抬起頭,目光與季博昶相遇,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個神秘的微笑。
她輕聲說道:“仙師,我不告訴你。等我完成後,您自然就能看到了。”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俏皮,彷彿在享受保守這個小秘密的樂趣。
季博昶微笑著搖頭,放棄了繼續追問的念頭。
他輕輕後退了一步,靠在馬車柔軟的座墊上,目光仍然停留在顏芷柔那靈動的雙手和她所織造的世界上。
隨著馬車輕微的晃動,季博昶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安寧,很快,他的眼簾越來越沉,直到最終緩緩閉上。
輕微的顛簸和穩定的節奏似乎成了最好的搖籃曲,引導他進入了一段短暫的睡眠。
顏芷柔注意到季博昶逐漸安穩的呼吸,輕輕偷笑,她覺得這位通常氣場強大的仙師,在睡夢中顯得異常平和。
她的心中涌起一陣溫柔的感覺,但很快又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手中的刺繡上。
刺繡的針腳在顏芷柔手中流轉,一點一滴,細緻入微。
馬車內部的靜謐被輕柔的呼吸聲和刺繡針穿過布料的聲音所填滿。
這樣的場景,似乎為他們的旅途增添了一份寧靜。
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眼見著京城的城牆漸漸顯現在他們的視野中,季博昶和顏芷柔的心情也隨之變得興奮起來。
季博昶站在馬車外,眺望著遠方那座熟悉而莊嚴的城牆,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激動。
當季博昶一行人走到京城城牆外時,一幕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景象展現在眼前。
朱棣皇帝親自帶著文武百官,正等待在城門外。
看到這樣的場面,季博昶不由得感到些許驚訝。
朱棣身穿華麗的龍袍,神情莊重,眼中充滿期待。
當他看到季博昶的車隊緩緩駛近,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季博昶的心中充滿了敬意,也有著一絲不解:皇帝為何會親自出城迎接?
他下了馬車,邁著穩重的步伐走向朱棣。
“陛下,臣參見。”季博昶跪下行大禮,聲音中帶著尊敬。
朱棣上前一步,伸手扶起季博昶,“仙師,起來吧。你此番出征,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朕特來迎接你,也是爲了向你表示嘉獎。”
季博昶站起身來,恭敬地回答:“陛下過譽了,臣只是盡職盡責。”
朱棣的目光中帶著讚許,他微笑著對季博昶說:“仙師,你的計策,對於涼州的平定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朕已經聽聞了你在涼州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欽佩。”
季博昶心中隱隱有所猜測,他意識到朱棣如此詳細地瞭解涼州的情況,很可能是得益於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及時彙報。
雖然季博昶沒有親自將情況告知朱棣,但這兩位皇子顯然已經代為完成了這一任務。
在季博昶看來,這樣的情況反而更好。
這不僅減少了他的彙報負擔,也展現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責任感和對國事的關注。
他們作為皇子,對國家大事的報告,也是他們責任所在。
他微微低頭,回答道:“陛下過譽了。“
“臣只是依照陛下的教誨,盡力而爲。”
“至於涼州之事,臣認為保持穩定和發展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