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136章 老朱,你不能確定未來發生什麼

    “父皇…你忘了兒臣醫術了的?”

    朱權淡淡笑了笑,說道。

    “所以父皇大可放心。兒子一定讓你們活到八九十歲。所以你們根本就不用擔心,會有什麼意外之類的事情發生。”

    朱權是排著胸脯著保證說的,讓人都覺得他不像是在吹牛一樣。

    “你這臭小子,真不知道是上天派來幫助我朱家的,還是來氣咱的。”

    因為昨天朱權做出的藥片讓馬皇后吃了精神很好,整個人容光煥發,完全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所以朱元璋對於朱權的醫術是相當認可的,因此朱權說這話朱元璋就並沒有不認可的意思。

    “好了重吧,咱們就讓他自由發揮吧。”

    馬皇后這樣說,朱元璋心情頓時好了不少,但朱元璋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朱標這臭小子到底在哪兒。

    “我說十七,你當真不知道你大哥朱彪他在哪裏?”

    朱標已經不在實驗室,他跑了。

    所以說昨天晚上讓銀環給他送吃的去,都沒有看到人。

    因此朱權就知道。這朱標是不相信他呀!

    也許我朱權前腳從實驗室離開,朱標後腳就離開了實驗室。

    “昨天是知道大哥在哪裏的,但今天就不知道他在哪兒了,昨天去實驗室做藥片的時候,大哥就躲在實驗室。

    今天早上讓婢女去送吃的,沒有看到他人。

    這個大哥連我都不相信,所以說嘛……”

    朱權說到這兒其實也挺無奈的。

    他很希望讓朱元璋看開一點,不要那麼計較。

    “父皇裡有那麼多兒子,隨便選一個繼承皇位就行了。比方說燕王朱棣我的四哥,他就可以當皇帝。”

    朱元璋聽到朱權這話,連連搖頭。

    “你四哥的性格太像我,如果讓他當皇帝的話,恐怕有不少人會死在他的手裏。”

    老朱的話說的太正確了,燕王朱棣跟朱元璋的性格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黏人都是心狠手辣,殺伐果斷,雷厲風行的人。

    朱元璋希望接替自己皇位的是一個文景之治一樣的皇帝。

    因為他朱元璋太過於殺伐,如果第二個皇帝還像他一樣殺伐。

    那麼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因為一文一武,一陰一陽,一左一右……

    古代人是非常講究陰陽調和的。

    就是說朱元璋殺的太多了,需要一個文治的皇帝來治理天下。

    繼續殺孽過重的話就會導致大明王朝走向滅亡,跟秦二世差不多了。

    文章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他纔想選一個跟他不一樣的接班人,朱棣之前也想過,認為租地可以,但經過這些天考慮之後,朱元璋不再考慮朱棣。

    他倒是覺得朱權很適合做皇帝,可朱權這臭小子每天睡得那麼晚才起床,這要是當了皇帝那上怎麼早朝啊,都趕上上午朝了。

    朱元璋是絕對不允許如此懶惰的皇帝存在,所以他是愛之切,恨之深。

    “父皇你總是杞人憂天!有些事情並不會朝著我們所預料的方向發展。因為這個世界總有很多東西是人無法預料到的,我們只能依靠經驗推測。

    大概在未來會怎麼樣發展,會出現什麼樣的事情。

    但是老天爺總喜歡跟人開玩笑,預料的事情總會出現偏差和錯誤。

    有句話叫做陰差陽錯,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朱元璋被朱權一通說辭弄的,啞口無言。

    他不得不承認朱權說的實在是有道理。

    因為未來誰也無法準確預測,如果未來能準確預測,那麼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可怕呀!

    “話說再過兩三個月就到秋天了,嶺南稻穀怎麼樣了?”

    “回父皇的話,嶺南的稻穀很好啊,其實已經是第二季了。”

    朱元璋有些驚訝,難道稻穀還可以種兩季?

    “你不要騙咱,咱也是做過農民的,一年只能種一次稻子啊!”

    “父皇,因為嶺南這個地方氣候獨特,一年可以種兩季稻子。如果我們改良稻種,江南也可以實現一年年收二嶺南,可以實現一年三熟。

    還有兒城將丘陵地區改成梯田,然後種上了很多紅薯水田佔據七分,旱地佔據三分。

    保守估計今年可能收得上十萬斤糧食,二十萬斤紅薯。”

    朱元璋聽到今年大豐收,高興的合不攏嘴。

    “糧食多了吃不完怎麼辦?尤其是紅薯,不能如稻穀一樣存放兩三年。”

    面對朱元璋的提問,朱權淡淡一笑。“紅薯是飼養家禽的好飼料,可以用來養豬養雞養鴨養鵝。”

    “如此甚好啊!”朱元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的大明會解決糧食問題。

    一直以為糧食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它是農民出身,知道一畝地產多少。

    隨著王朝的繁榮,人口的增多,土地數量卻並沒有增多,那就意味著有很多人將無法吃得上飯。

    但就這個問題,朱權曾經說過,那就是改革糧食的,總之讓高效高產的糧種代替老舊種子。

    “兒臣以後會研究出一種新型水稻,他畝產能上千斤。”

    朱權說的當然是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這種稻種,他需要兩種野生稻籽進行雜交,然後玉的種子用來播種。

    可惜的是雜交水稻的種子只能種一季,第二季就不能當爲種子種植了。

    要繁育新的雜交種子才行。

    其實要做到,朱權覺得也並非難事兒。

    嶺南注重科研人才培養。

    那麼就有一大堆的從新式學校畢業的青年進入科研事業領域。

    有從事銀行金融的,有從事農業科研的,當然還有軍工,化工等等。

    這學科直接從外國,法蘭西等引進的。

    文化的交融,學習別人先進的東西,揚長避短,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

    覺得西方的大學以及各種學科都非常有意思,於是他就照搬了過來。

    在嶺南的學校有洋人,也有國人做講師。

    “我上次來聽說你讓那些成績不好的孩童去學技校,技校是什麼東西?”

    因為談到雜交水稻,朱元璋猛然想起嶺南開辦了新式學堂,不再是私屬模式。

    “就是學習成績不好,讓他們去學習專業技能,以後畢業就能找到工作。所謂的技校就是技術學校,比方說釀酒打鐵,磨豆腐等等。”朱權解釋道。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