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一路披軍斬將
得知訊息的忽必烈,當即站在王位上笑得暢懷:“太好了,攝政王終於同意讓我們蒙古軍隊參與戰鬥,前面是在收拾內亂,咱們蒙古這次一定要打出響頭,最好讓周邊的小國都睜大狗眼看看清楚。”
原先心中敢怒不敢言的宗王,覺得跟了南宋以後,他們就是隻走狗,但現在聽到在南宋的驅策下,他們要收服大夏,頓時心中改變了主意。
忽必烈要親自率兵出征的訊息,迅速傳遍了蒙古國。
很多宗王都表示同意,提供了他們部落最驍勇善戰的戰士,加上忽必烈專門訓練出來的精銳,一路向西出發。
忽必烈所率領的軍隊,本身個個都是好手,再加上南宋武器的加持,戰爭一路勢如破竹,迅速降服高昌回鶻,在當地留下了一支軍隊駐守。
向西繼續出發,大部隊出了黑水城,忽必烈在地圖上經過觀察,讓手下的先鋒軍先去試探,看看大夏到底在何地埋伏了軍隊。
畢竟他們都已經這麼大的陣仗了,也放出了訊息,大夏不可能無動於衷的。
果然經過先鋒軍的探查,發現對方在斡羅孩關口,埋伏了大量的軍隊。
關口處易守難攻,再加上本就屬於蒙古國和大夏國的交界處,沒有人耕種,草木本就茂盛,是極其容易躲避身形的地方。
忽必烈冷笑一聲,想要在這裏把他們殲滅,絕不可能,先是派一對人馬粉飾太平,讓發下火以為他們中了埋伏。
實則忽必烈則是帶著人從兩側而入,直接來了一個包抄,把大夏的一部分先鋒軍徹底埋葬在關口處。
在關口原本是大夏最有力的隊伍,他們奉了李元昊的命令,絕不讓蒙古國過了關口。
原本在那裏設定了許多陷阱,卻最終用在了他們身上,手忙腳亂之間,大夏國的將領瞪大眼睛,他沒想到蒙古國的武器,竟是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
一路上蒙古國所亮出來的武器,殺傷力極大,光是槍支火炮,讓手持刀刃的大夏國將士無法靠近。
大夏國剛剛建立,還沒來得及管理西北各部,由於忽必烈所率領的隊伍一路所向披靡,很多小部落心中生了畏懼,乾脆選擇投降。
原本計劃需要半個月,才能到黃沙口,因為大夏西北各部落的歸順,反而順利了很多,提前幾天已經到達。
面對投降的部落,忽必烈欣然接受,畢竟少了抵抗,他們也少了犧牲,可以儘可能的趕路,長驅直入大夏腹地。
但對剛剛收復的部落,忽必烈必然不可能做到全信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我們選擇了全然相信,保不準對方拿了軍中機密,到時賣給大夏國,吃虧的可就是咱們。”
幾個小部落的將領,剛纔尋了忽必烈身邊的人,想要參與軍事要義,面對他們獻殷勤,忽必烈選擇忽視。
手下副將也是這般想的:“我看他們未必是真心投降,只是懼怕我們的實力,大傢伙必然不可能相信的,但是那幾個部落的小首領還在等著。”
“管他是不是小首領,讓他們做後備軍或者鎮守在原地,不可讓他們靠近大營。”
就算是後備軍,也是做苦力的那種,絕不會影響到整個軍隊,或者需要人探路之時,他們絕對是最好的肉盾。
他們想要算計忽必烈,可忽必烈比他們算計的還要清楚,部落小首領只能就此作罷,心中對忽必烈起了畏懼。
蒙古軍隊所向披靡,幾乎大夏國所設定的關隘,沒有一個能攔住他們的,很快兩方的主力軍隊迅速相遇。
大夏國的將領心裏雖然吃驚,但他們的大刀在寒風下被吹得獵獵作響,他堅信這裏是他們的地盤,忽必烈只是僥倖能走到這裏罷了。
“一群蠻夷之人,還想推翻我們大夏的統治,簡直是在痴人說夢,今日就讓本將軍看了你的頭顱,為我們祭國。”
將領笑得極其肆意誇張,他的鬍子在寒風中不斷的顫抖,身邊的大夏將士也跟著笑起來。
他們雖剛剛建國,但他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練出了最粗糙的皮肉,最強的耐力,絕不是蒙古國將士可以挑戰的。
對方言語當中的囂張以及侮辱,讓忽必烈狠狠的皺著眉頭,一路走來,他們已經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蒙古國將士的厲害。
一個小小的大夏統領,居然敢說他們蒙古國是蠻夷?
“簡直信口雌黃,張嘴就在噴糞,既然爾等嘴上無德,那我就教你們,什麼叫做真正的蠻夷。”
只見忽必烈端起了火槍,相比他們之前打獵用的弓箭,火槍的殺傷力簡直是絕無僅有的,他手中的火槍對準了大夏將領。
將領面對一杆黑色的奇形怪狀的火槍,並沒有放在心上,一個小小的黑洞口,能對他造成什麼殺傷力呢?
“你們蒙古國真是有趣,現在沒有了任何實力,甚至連小孩子的玩具都拿出來了?怪不得越來越落後了,今日老子就教你們,什麼叫做真正的……”
將領的話還沒說完,只見他臉上的笑容忽然停住,眉心多了一個紅棗大的窟窿,直接從馬背上滾落下來,徹底殞命。
握著手中的火槍,忽必烈心中得意:“老子也來教教你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已經不是你們所瞭解的蒙古國了。”
隔這麼遠,甚至武器都沒有捱到大夏將領,可是將領已經允命了,他身邊的人亂做了一團,當他們的手搭上將領的鼻息,發現早已涼了。
此等場景讓大夏的將士,紛紛傻眼,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群蒙古國的人,居然殺了我們將領,大家衝啊。”
“他們是妖魔轉世,太恐怖了。”
“將領都被殺了,怎麼辦?”
一時之間大夏國的將士束手無策,他們群龍無首,原本他們之所以這麼囂張,乃是認為自己是遊牧民族的武力又結合了漢人的智慧,絕對能讓蒙古國有來無回。
誰知卻遇到了得到南宋教化的蒙古國,顯然是有些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