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沒有軍的勤王之軍
南京!
參選機密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現在正焦頭爛額地組織著勤王之軍!
事實上,在得知李自成直奔北京而去之後,南京上下就開始組織起來了勤王之軍。
但問題在於,南京想組織勤王之軍,他又沒有軍——當然沒有了,南京有什麼軍?
沒有軍自然也就勤王不得。
可史可法還得勤王,結果,史可法的勤王軍,還沒過浦口(後世南京浦口區)在四月初六這天中午,北面卻傳來了一個訊息。
京城已經淪陷了!
不過好訊息是!
京城雖然淪陷了,但皇上卻沒事,雖然說大明朝廷被一鍋端了,但皇上卻成功的帶著內官王承恩,二人逃到了天津,最終在天津巡撫馮元颺,登萊兵備道蘇觀生的護送下,乘坐水師戰船南下到了登州!
當這個訊息傳到南京的時候。
此時,南京六部不由地聚在一塊商量起來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皇上現在登州,諸官覺得,當如何是好?”
史可法看著官署內的吏部尚書張慎言,戶部尚書高宏圖,禮部尚書顧錫略,刑部尚書胡應臺,工部尚書何應瑞以及左都御史劉宗敏等人,一副憂心國事的模樣詢問道。
而除了他們這些文官外,武勳也來了不少,魏國公徐弘基,誠意伯劉孔昭,以及靈璧侯湯國祚等人此時也呆在這裏議事。
只見到劉孔昭當即站出來說道。
“還能怎麼?”
“皇上如今在登州,可登州也不安全啊,流寇已經竊占了東昌府,濟南府,恐怕不日就會威逼膠東,所以,我以為,應該立刻發兵勤王……”
“發兵勤王?”
一聽到這句話,史可法就感覺頭疼。
他倒是想發兵勤王,可他這個南京兵部尚書卻無兵可用。
因為南京京營,早就朽爛不堪一戰,嘉靖年間那會,五十個倭寇到了南京城下,都能夠讓南京震動。
何況是如今?
至於東南衛所,更是早已經不行了。
福建鄭芝龍手底下,倒是些堪用的兵馬,但鄭芝龍卻不聽號令,當初崇禎讓他去守覺化島,都被鄭芝龍拒絕了。
至於在淮安的山東總兵劉澤清,還有江北的江北總兵劉良佐,以及廬州總兵黃得功,還有那個,援剿援到徐州的援剿總兵高傑。
這四人麾下倒是有十幾萬兵馬,但史可法根本就指揮不動。
所以現在,他是頭疼異常!
倒是吏部尚書張慎言反應得快了些,他連忙張口替史可法解圍。
“誠意伯,現在不是勤王不勤王的事情,是登州太過於危險了,依我看,南京六部應該走一趟登州,然後力勸皇上南下……”
“誰走一趟登州?”
這時候,在場的諸官面面相覷,誠意伯劉孔昭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
“我走一趟!”
“諸位大人年齡老邁,不宜乘船遠行!”
這話倒是實在話,南京六部的年齡都比較大,史可法,還有高宏圖還算年輕,剩下頭髮鬍子都白透了,就連魏國公徐弘基也是老眼昏花的模樣,真要是讓他們去登州,說不定半道就死船上了!
“老夫是膠州人,也去好了!”
戶部尚書高宏圖今年才六十二,身體也素來不錯,而且他是山東膠州人,所以當下也提議過去。
“那高大人,還有誠意伯就走一趟登州好了!”
見此,史可法也隨即同意,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就這麼的,高宏圖與劉孔昭開始準備坐船北上登州,然後去找朱元璋,勸說朱元璋南下。
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因為,現在大家想勤王,但卻沒有勤王之軍!
沒有勤王之軍的情況下,登州的朱元璋就太不安全了,把朱元璋趕緊的勸到南京,纔是正道。
高宏圖和劉孔昭在初六這天,從松江府起程,走海路往登州去的時候,位於永平府境內沙河驛附近,已經打算接受大順的投降條件,搖身一變成為大順新貴的吳三桂,正率領著他的關寧軍,向北京前進。
沿途還張貼了許多告示。
告訴沿途百姓,他們是西去北京,朝見新主,讓百姓不要驚慌。
可是,剛出山海關,吳三桂就接到了一個壞訊息!
首先,是他們得知大順正在北京城內拷餉!
京中官員無不受辱,拷餉致死者不在少數,在得到這個訊息時,吳三桂等軍將們無不再擔心——擔心李自成會拷他們的餉。
實際上,他們也挺有錢的。
崇禎一年給遼東幾百萬兩軍餉,至少有一半被他們貪掉了。
而吳三桂也感覺有些不可思議——李自成都佔領北京了,怎麼還能拷餉呢?
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因為他會導致原本可以傳檄而定的天下,都群起而反對,一想到這,吳三桂投降大順的心思,就有些轉變。
因為李自成依然一副流寇作派。
實在不像是可以投奔的新主。
萬一自己投奔了他,會不會被驅使麾下兵馬,當炮灰消耗怠盡,然後錄個罪名,被抄家殺掉?
李自成拷餉百官勳貴,這件事是他必須要做的——李自成不像朱元璋,奪取天下之時,已經擁有了根據地,李自成沒有自己的根據之地,沒有自己的基礎,大順政權就是無根浮萍。
最重要的是,李自成還許出來了三年免徵的好處給天下小民。
而且,就算他不三年免徵,沒有穩固根據地的李自成,不經過一段時間建立基層政權,穩定地方,他也沒辦法收上賦稅。
這就導致,李自成沒有收入,沒有銀子養活他麾下的大順軍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自成只好將自己的目光盯向了那些個前朝的官紳勳貴,進行拷餉。
李自成難道看不出來這件事會讓他丟掉士紳百官的心?
他當然能看出來,但他不得不這麼做,他要是不這麼做,他就要步崇禎的後塵了——發不出軍餉,拿不出錢糧,然後手下士兵譁變造反。
所以,李自成只能向北京城內的官員勳貴們下刀子。
可李自成有這麼做的道理可言,但並不代表,吳三桂及其麾下的關寧軍將領,能夠理解李自成的所做所為。
此時,在沙河驛的驛舍裡面,吳三桂麾下的軍將,正在吳三桂的面前,各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