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倔強之人
“楚王也真是的,這是在幹什麼啊……陛下要驅趕他走,他卻動手打傷侍衛了。”
“不過楚王也真是厲害,年歲尚小力氣居然這麼大,其英勇神武真不迅速於陛下當年啊!”
“是啊是啊,楚王一出手可是把兩侍衛給打暈了,實在厲害!”
群臣們一邊驚駭於朱楨的狂妄,一邊又是敬佩他的武力。
反倒是陪同朱楨前來的吳山可謂是嚇破膽了,朱楨居然公然毆打侍衛了,他趕緊上前勸道:“王爺你可不要亂來啊!既然陛下不允許你領兵,咱們就算了吧!”
“吳參將你一邊待著去。”朱楨擺擺手叫退吳山,再一次衝着朱元璋拱手請命。
朱元璋已經氣在頭上了,這個第六子居然在殿堂中忤逆自己,可令得他顏面無存啊!
“楚王,朕給你最後一次機會,現在離開,否則朕就要治罪於你。”
“父皇,明明我可以領兵打仗凱旋而歸,你卻不允許我去,這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莫非你是昏君不成?”
“你……好啊,看來朕是平日疏於對你的管教!”朱元璋從龍椅寶座中站起,一揮手,他便是要降罪朱楨。
卻是這時魏國公徐達趕緊出來勸道:“陛下三思!楚王年少有為、聰慧過人,既然他願意領兵剿滅楓葉山,想必是有妙策。”
徐達領頭髮言,引得其他大臣們也紛紛跟進,之後又有三四位將領發言,稱著不如先聽聽朱楨的計策。
朱元璋不願落得昏君的頭銜,何況朱楨年歲尚小但確實不同常人,於是他就聽聽朱楨到底想怎麼樣打敗山賊。
“父皇,我並無良策。”朱楨很是實誠地說著。
這一說,眾人驚愕,連著幫朱楨說話的徐達也當場呈現石化狀了。
朱元璋怒斥:“既然你沒有良策,為何這般胸有成竹?你這就是魯莽!”
“父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對於楓葉山的內情所知不解,自然無法制定出良策了。”
“那你如何能斷定自己可以凱旋而歸?”
“因為我相信自己。”
聽著朱楨的話只令人感到可笑,戰場中風雲莫測、變幻多端,豈能一句“相信自己”就把領兵的大權就交託出去?
然而朝堂上的臣子們並未真的發笑,他們從朱楨身上感受到一股威嚴強悍的氣勢,彷彿他說的那些“玩笑”是真的,若是交由他來領兵,必會馬到功成。
殿堂上氣氛顯得焦灼,就在這時一位穿著鎧甲的男人走了上前來。
“楚王,根據前方斥候偵查,山賊數量約在三萬左右,或許會更多。”
朱楨能認得出這個男子,不就是大將軍藍玉嗎!
之前正是藍玉與皇太子朱標領了一萬兵馬前去楓葉山剿滅山賊,雖然事敗,但經得一戰也是收集了不少情報。
此番藍玉就把情報分享,除了說出山賊人數外,還稱著這些山賊中有過半都是“元兵餘孽”。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雖然將北元政權給覆滅,但在邊境周圍及國境偏僻之地中仍有元朝勢力存在,他們虎視眈眈,伺機趁著朱元璋不注意就篡奪政權。
楓葉山的山賊中,有不少都是元兵,接受過訓練,甚至還能使用火器,非常強悍。
“楚王,末將知道你年少有為,有鴻鵠之志、英勇之能,只不過領兵打仗並非是易事,尤其這次對付的還不是普通山賊。”
“我知道,哪怕是元朝餘孽我仍然有自信對付。”
藍玉雙眸滿滿都是懷疑,在他看來朱楨是狂妄自大,不知輕重。
反倒是有一人為朱楨開口請求了,正是吳山!
“陛下,末將認為楚王可當此重任!”
聽得吳山發言,除了朝臣眾人外,朱楨本人也是十分驚訝。要知道前來議事殿堂時,吳山是連連阻攔,在他看來幫助朱楨是件麻煩事,若是不小心受牽連了,他加官進爵的美夢也將泡湯。
現在見吳山開口為自己美言,朱楨正以一種饒有興致的目光看著對方,暗暗想著對方是葫蘆裡賣什麼藥。
至於坐在高位上的朱元璋也是感到困惑,朱楨不知輕重就罷了,作為朱楨的“武術師傅”怎麼吳山也這麼不知輕重了。
“吳參將,為何要舉薦楚王呢?說說你的理由。”
“楚王跟隨末將學習數月有餘,天資聰慧、英勇無雙,他的才智並不能以年齡來衡量。此一番前去楓葉山剿滅寇賊正是展示楚王才能的好機會,他熟讀兵法、料事如神,相信有他領兵必當水到渠成!”
吳山不緊不慢地說著,語氣中透出一種厚重感,擲地有聲。
其他人聽得吳山那麼說後,對於朱楨的信任感不由增添了幾分,暗暗思慮著莫非楚王乃是一名“用兵奇才”。
朱元璋此時心理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按正常情況他不能允許朱楨領兵,畢竟整整十萬名軍士,若是出現了差池,那將令得大明政權蒙羞。
但另外一方面,朱元璋心裏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自己這第六子真如吳山說得那般“天賦不凡”嗎?
眾多兒子中,朱元璋尤愛大皇子朱標,早早定下繼位人,悉心培養。皇天不負有心人,朱標十分出色,才能、仁德都遠遠高於其他皇子。
此番這第六子楚王如若是從沙子裡冒出的鑽石,伴隨時間年月,熠熠閃閃。
六子有這樣的天賦,應當好好培養,若是才能智謀遠遠高於常人,往後必能好好輔助朱標。
那麼一想,朱元璋當即作出一個破天荒的決定:“朕恩准,令楚王率軍十萬前去討伐楓葉山逆賊!”
一聲落下,宛若是石頭砸落在平靜的湖中。
眾臣子們都不敢相信,朱元璋居然讓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統率十萬兵嗎?這在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陛下,萬萬不可啊,楚王年幼怎能統率十萬軍士了。”
“楓葉山的山賊過半都是元兵餘孽,狡猾多端,這遠不是楚王可以敵得過,還請陛下三思!”
“吾大明朝有那麼多名將良士,還請陛下從中擇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