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奇思妙想
楚王朱楨,可是武昌城的藩王,一舉一動都令人在意,像士兵們便是開始說道。
“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昨天楚王使用一神器,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七名敵人給打傷了!”
“這個我知道,保護楚王的一名侍衛就是我的結拜兄弟,是他親眼所見!肯定假不了!”
“敢情楚王是那個天命之人啊,以前就常常聽聞他在應天府王城的事蹟,那時還以為是謠言,想不到居然都是真的!”
……
士兵們都驚駭於朱楨的文韜武略,心生敬仰,稱讚不已。
而且聊著聊著時,眾人更是開始探討著朱楨未來會不會繼承帝位大統。
雖然大家都知道皇上已經立下太子之位,未來的皇位必然是朱標繼承。但現在朱楨實在太耀眼了,文武雙全、學富五車,若是僅僅如此也就算了,但現在他更是“神明轉世”,天仙庇護,這樣的人儼然是未來大明的君主啊!
“我認為楚王肯定能繼承大位!若是他日楚王成為君主,君臨天下,必然能給咱們大明帶來長治久安的繁榮昌盛!”
“雖然說朱標太子賢名遠揚,但和楚王相比還是不足啊……”
“是啊是啊,也不想想楚王年紀輕輕已經立下多少功勳戰績了,任何一條都是常人所不能比的,若是他不能繼承大位,那當真是不公了!”
士兵們壓低聲音竊竊探討著,畢竟討論大位乃是忌諱之事,若是被人發現恐會遭受處罰。
殊不知這樣“繼承帝位”的訊息不知覺間已經傳到了應天府皇城中了!
兩天後,應天府皇宮,御書房。
此時數名御史大夫正在向朱元璋彙報武昌城的動向,得知武昌城經濟好轉、百姓安穩,朱元璋自然寬心了。
數月前朱元璋派遣朱楨前去武昌城就藩,那時就引起了很大的議論,畢竟朱楨年歲尚小,少不知事,這樣子的他可以管理好一州之地嗎?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眼光是正確的,相比於另外幾位藩王,朱楨在短短兩月時間就能令得武昌城有這般大的轉變,相信在其治理之下武昌城很快就會成為大明國度的一座繁華大城。
“陛下,只不過在武昌城中近來傳來陣陣喧囂之音。”一位清瘦的御史大夫說道。
“怎麼了?細細道來。”
“數日前有一群刺客想要挾持楚王,但楚王使用一利器重挫刺客……據楚王所言,那是神器,是神明恩賜之物。”
“喔!”朱元璋聽後驚奇,想不得朱楨居然與神明有幾分機緣了!
皇權神授,他們皇族本身就是上神選定出來的人,此番朱楨得了神力更能說明他們朱家只這個國家的大統之人,這是一件好事。
朱元璋哈哈笑道:“不錯,這楨兒果然給朕長臉了。”
“只不過坊間也有傳聞……楚王是上天選定的‘天命之子’,未來將會繼承大位。”說著這句話是,御史大夫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生怕會觸怒了朱元璋。
在皇族中,議論大統帝位是忌諱,若是朝臣們膽敢私自非議,輕則仗打,重則掉腦袋。
何況皇太子朱標賢名在外,文武雙全,更是馬皇后的嫡出長子,於名於理都應是由其繼承大位的。
如今坊間傳聞都說未來朱楨將會繼承皇位,按理說朱元璋聽後肯定會勃然大怒。
出乎意料的是,待得御史大夫說後,朱元璋居然坐在龍椅上為之一怔,表情悵然迷茫。
這令得御史大夫很是驚愕,他侍奉朱元璋已久,從未見過陛下這樣的神色。
“陛下……”
朱元璋回過神來,作出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揮手道:“退下吧,你所彙報之事我都已經明白了。”
看起來朱元璋似乎並不願意多加討論朱楨是否會繼承大位之事,而這也令得在場的御史大夫及幾位權臣惶恐失色。
朱元璋不作表態是不是預設皇位地更改了?實際上近年中已有許多朝臣私下議論,探討著朱元璋有沒有可能會更改太子人選。
只不過那時大家都認為更改太子人選的可能性很低,畢竟爲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是花了許多心血,除了命令三公權臣專職輔導朱標外,更是授命握有實權的將軍們與朱標多多交流親近。
從中能看出朱元璋在朱標身上花了多少心血,既然如此,就更沒有理由變更太子了。
但現在朱元璋模稜兩可的態度令得殿下臣子們心思翻滾,暗暗想著,或許在將來皇太子之位真的會變更,朱楨真有可能會坐上太子之位,甚至成為皇帝君臨天下!
同一時間,下午太陽高掛,明媚晴朗。
武昌城,知府府衙的後院,一間正殿,朱楨與一眾官吏皆匯聚於此。
坐在梨木正位上,朱楨雙眼看了一眼在座官吏,便是發聲道:“諸位不辭辛苦前來,本王甚為欣慰,今日召集各位是想知道各郡縣發展狀況。”
朱楨就藩,成為武昌城之主,但要知道“武昌”一地領土遼闊,可不僅僅只有一個城池。
按照現代地圖,武昌歸屬於湖北,作為藩王朱楨掌管的是以武昌城為中心橫跨千里領地,差不多是半個省的領土。
在場的官吏除了趙權外,還有各個郡縣的知府大人,就連三司也到場。
三司,是明朝行政區域劃分的最高等級,相當於後世“省長”的單位職能,只不過朱元璋爲了分散權力,避免官員過度集權,因此把司法、民政、兵權三項分割開來。
在朱楨的左右兩側,赫然是三司長官。
西南宣承布政使司,金大豐,一位高高胖胖、面板白皙的官員,穿著紫灰官袍,頭戴烏紗帽。
西南提刑按察使司,寧正直,方臉大眼,身材勻稱的中年男子。
西南都指揮使,劉大武,一米九身高,體態壯實,虎背熊腰,穿著豹紋鎧甲,頭戴鐵鋼盔。
朱楨在召集眾官吏前,還特別與三司進行了一次會談,要求他們三人給武昌城多多支援,以支援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