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變必亂
“愛卿,你是說……調虎離山?”
魏廣點了點頭,“微臣來時聽使者說,陛下爲了微臣安危,打算從揚州府、太平府等地方調兵!”
說到這裏,魏廣對著朱由校躬行一禮,“陛下對微臣隆恩,無以為報,唯有此生銜草結環,鞍前馬後……”
對於魏廣如此感激之言,朱由校自然十分高興,只是客套的話還沒有說出來,就聽魏廣道:
“陛下,如此一來,南京城自然是保住了,可是揚州和太平等地中空,如果在揚州駐軍和太平府的建陽衛快要到達南京城的時候我讓倭寇突然向上述兩個地方發難……”
“陛下,屆時,我們就成了前後難以兩顧的局面!”
直到這個時候,朱由校這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峻性!
朱由校雖然不諳兵法,可他的思維邏輯卻是十分機敏。
再者對於以前對付倭寇的方針被魏廣一下子道明瞭死穴,如果倭寇真的這麼做,魏廣所說一定會成為事實!
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天啟帝再也坐不住了,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
“愛卿,常言道你認為這件事情有發生的可能,那麼他就一定會發生!”
“三年……我們三年固守一個策略而沒有被倭寇看到軟肋……真是祖宗保佑啊!”
“如此,我們大明有難啊!”
“愛卿,你可想到如何解決眼下難題?”
看到朱由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魏廣隨即趁熱打鐵道,“陛下,不是一定會發生,而是已經發生了!”
一聽魏廣這麼一說,朱由校這才恍然大悟,“對啊,此次東瀛集結一千五百名倭寇攻打南京城,正是想把南直隸周邊的駐軍吸引過去之後,他們才趁此打劫!”
“也就是說,此次倭寇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南京城,南京城不過是他們的圍點打援的佯攻物件!”
“不得不說,這倭寇實在是太狡猾了!”
魏廣淡淡一笑,“兵者,詭道也~就算是再周到可行的方法,總有它過時的時候,何況我們竟敢把一個對策使用三年!而倭寇現在才反應過來,並不是他們狡猾,而是我們自己……太蠢了!”
“不!準確說是太壞了!”
“壞……”
朱由校眼神一沉,“愛卿,難道這裏麵還有其他的原因?”
看到大明天子一問三不知的樣子,魏廣真想啐一口老痰在朱由校臉上!
魏廣雖然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大明天子並不笨,可是在當下這個資訊還處於半閉塞的時代,一個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皇宮的人卻想著靠著那些有心之人遞上來的摺子治理好這偌大的河山……
簡直是痴人說夢。
心裏把這個大明的天子鄙視了一番,而面上,魏廣的語氣,則是變的更加的沉重起來。
“微臣適才問過陛下對林烈將軍的看法,對於陛下的答案,微臣認為林將軍對陛下的忠心毋庸置疑,可是這勇……”
“陛下可知當時東瀛正規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林將軍可是壓根沒想過主動應敵!”
“之所以有後麵的大捷……雖然和南京城所有將士的浴血奮戰分不開關係,可是當時如果不是微臣懷著為陛下守住江南而棄自己的死生於不顧……我想此時的應天府及周邊,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而且這場主動出擊的大勝直接直接打斷了東瀛對我大明的用兵計劃!”
“他們原以為我們面對他們的進擊只會堅守待援,沒想到我們也有出動出擊的時刻。而且要麼不動,一旦主動出擊就是全殲他近兩千的正規軍!我就是用這一千五百多名倭寇人頭告訴東瀛的主事者,犯我大明者,必誅之!”
“如此一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東瀛一下子分不清我們的用兵路數,以後再想入侵我大明境地,他們可不像現在這樣隨意且囂張了!”
魏廣此次並沒有謙讓,而是直接把此次大捷的大部分功勞攬了下來。
不過沒有謙讓並不代表魏廣誇大了自己的功勞。
畢竟林烈、曹化淳以及何文軒他們聯名上書,已經把南京城下的戰鬥事無鉅細地呈報上去。
同時自己在南京城的表現有著東廠、錦衣衛以及五千南京衛為證,所以此話,魏廣說的底氣十足,豪氣非凡!
對於魏廣在南京城的表現,朱由校自然心知肚明。
雖然他對於南直隸三巨頭的聯名奏摺上面把魏廣描述成了一個如天神下凡的無敵戰神這樣的事情,抱有懷疑態度,可是對於魏廣此次的英勇表現以及對後面對倭寇戰事產生的正面影響……
天啟帝沒有絲毫的懷疑。
而且他也知道戰場的慘烈和無常,即便再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他也不能保證接下來這場戰爭……他能不能活下來。
所以沒有什麼比作為文職、本來沒有參戰必要的魏廣親自帶頭衝鋒,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那份忠烈來得更有說服力!
這個時候耳聽當事人的親口表述,尤其是那句爲了陛下而戰的赤子之心,朱由校突然有一種狠狠給自己一個耳光的衝動!
人家魏廣爲了自己都豁出了生命,而自己卻還在質疑他的動機……
這簡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就是個兵權嗎?爲了我大明的未來,只要是愛卿提出的要求,朕都答應!”
魏廣聽完輕輕一笑,“陛下,你都沒有問微臣為什麼會說出要兵權這樣足以誅九族的要求嗎?”
朱由校點了點頭,“愛卿,其實朕心裏還真有這個疑問,還請愛卿解釋一下。”
雖然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對於朱由檢來說,他已經親口答應了魏廣兵權這件事情,此時也斷然沒有回收的理由。
既然魏廣對他朱由校是忠心不二的,那麼魏廣提出這個要求,肯定有他的理由。
再者從魏廣對所說的這些話裡面,朱由校也聽出了一些別樣的東西……
或許魏廣之所以提出這麼一個要求,也與他此次南京之行發現的事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