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佟家大變樣了
佟春草站在自家門前,看著村婦們慶幸的走了。
她心裏清楚得很,她們在慶幸什麼。
只是她也算一吐為快。
省得這些人又在背地裏嚼她的舌根。
…
村裏人確實不聊佟春草的事了。
他們只對“桃色新聞”感興趣。
至於“單身女人奮鬥經”,他們說過兩句之後,就不願再提了。
…
下午郝淑蘭和葛秀芬從城裏回來,除了買給孩子們的兩匹布料,還採購了一堆生活用品和調料。
都是必備的。
她們自己倒是什麼都沒買。
所以還餘下一千三百文錢。
看著眼前堆得滿滿當當的東西,麵、鹽、醬、醋、豬板油、打火石、草蓆、被單、碗勺、布匹……
佟春草深深感覺,自己對當朝的物價有誤解。
“買這些……才花了七百文錢?!”
葛秀芬和郝淑蘭一邊將東西各自放好,一邊對佟春草說:
“我跟你娘跟人講價了,在街上講得臉紅脖子粗的,差點沒打起來。”
佟春草:“啊?”
“她本來也要賣的,非給咱們來這出,以為咱們是不會過日子的小年輕呢!”
佟春草:“那不就是我……”
“小孩子的成衣太貴了!我們賣布回來做,省了這份錢,還能多做兩套!”
佟春草:“也好。”
“這世道,不知哪天就得變,咱們有些錢呀,還是得省著點花。”
佟春草:“是呀,等我擴建了豬圈,估計咱們又得勒著褲腰帶過段日子了。”
這下輪到郝淑蘭和葛秀芬驚訝了:
“什麼?”
“咱家豬圈這麼大,還需要擴建呀?”
佟家的舊豬圈,說小也是不小的。
畢竟裡面能住下一頭老母豬、加十九隻豬崽。
只是——
“如果要多養幾頭母豬,當然需要擴建了。我打算把六隻豬崽裡的兩頭公豬也賣掉,剩下四頭母豬崽養大配種,下一階段就靠著賣豬崽掙錢了。”
佟春草說著走出門外,越過屋頂往後看了一眼,又道:
“還好咱家後頭挨着山,這山也不高,請人來挖掉一些,空出來的地方正好建豬圈。”
晚上佟春草對著新買的油燈研讀養豬指南,關於“妊娠母豬的飼養技術”這部分,她已經讀得滾瓜爛熟了。
而且,她也已經成功的養出了一窩十九頭豬崽。
可以說,在照顧母豬下崽、養崽這塊兒,她是非常有經驗的。
所以下一階段繼續複製這個養豬模式,佟春草覺得相當可行。
她繼續翻書,打算找找看,關於——
母豬崽什麼時候成年?
什麼時候纔可以給母豬包辦婚姻?
的問題。
可這時,她卻聽到屋頂上傳來窸窣的聲音。
“貓麼?”
佟春草疑惑的自語了一句,又想到,現在村裏根本沒有貓。
村子的夜很靜。
佟春草即使是個唯物主義,也害怕會有什麼不明生物出現在她家的屋頂上。
她環視了房間一圈。
確認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洞,就吹滅油燈,默默的抱緊三寶睡覺了。
第二天,佟春草才知道昨夜窸窣的聲音是什麼。
“啊!”
“怎麼了淑蘭?啊!”
“怎麼了奶奶?啊!”
佟春草是第三個出門來的,在她之前,郝淑蘭和葛秀芬都是被嚇了一大跳。
因為他們家的房子……完全大變樣了啊!
原本老舊殘缺的土牆,被人從外面填補粉刷了一遍,看起來光潔又堅固。
茅草和木板堆成的屋頂,被全新的圓木蓋瓦所替代。
“這這這……這還是咱家嘛?!”葛秀芬驚得又說了一句。
佟春草也不由道:“我說早上起來怎麼怪怪的,原來是天花板換了個造型……”
這時隔壁方翠花出門倒夜壺,見到佟家換了一副光景,她夜壺也不倒了,手在身上擦了兩下,便快步跑出了院子:
“我的媽呀!秀芬姨!你這是變了戲法了呀!”
她忙又跑去旁邊幾家:
“金鳳!鸞嬌!日秀!蘭娟!你們快出來看呀!來佟家看呀!”
有方翠花這個大喇叭在,實在不愁沒人知道這件事。
同一時間。
康城內。
一向不與沈老爺、沈太太一起用早餐的沈睿,早早的就等在了正廳。
沈老爺的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太太陸續進來了,見到沈睿,她們無一不是被嚇了一跳。
“大、大少爺?”
“見、見過大少爺。”
桌子坐滿大半後,沈大太太纔在兩個丫鬟的攙扶下走進來。
一見到沈睿,她就作勢要往後倒去:
“哎喲哎喲,這是誰呀?你們快幫我看看,是誰坐在我的位置旁邊呀?”
“回大太太的話,是大少爺。”兩個丫鬟異口同聲。
沈睿笑嘻嘻的道:“母親,是兒子陪您吃飯來了呀。”
一聽這話,沈大太太的臉色就沉了下去,她一邊走向餐桌,一邊用眼角的餘光打量沈睿:
“說吧,在外面惹什麼禍事了?砸爛了人家的鋪子?還是拐走了別人的女兒?或者,到地下錢莊賭錢去了?”
沈睿無語道:
“您兒子是哪種人嘛?”
他只是玩世不恭,又不是壞事做盡。
沈大太太落座沒多久,沈老爺就挺著個富貴肚過來了。
看到沈睿,他臉上露出少許驚喜之色。
隨即轉頭去問下人:
“準備了大少爺最愛吃的菜沒有?”
管家在這時站出來回道:
“已經吩咐廚房準備了。”
“那就好。”沈老爺點點頭,“還有我那個……”
不待他繼續吩咐,早已坐得不耐煩的沈睿開口說道:
“爹,我想學做生意。”
“啊?”沈老爺驚了一驚。
從前他多想聽到沈睿主動說出這句話呀!
“好呀,你有這樣的想法,那是再好不過了,今日我就帶你到布莊去,先讓你熟悉一下賬目……”
“我不做布莊的生意。”沈睿說,“我要做豬肉生意,給我三萬兩,我把城東吳氏、城西韋氏、城南金氏、城北許氏四個豬場全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