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溜索,小懂帝
“段譽沿著劍湖底的琅嬛福地在石室一直走,不覺走出了劍湖。一眼望出去,外邊怒濤洶涌,水流湍急,竟是一條大江。江岸山石壁立,嶙峋巍峨,看這情勢,已是到了瀾滄江畔。”
“他又驚又喜,慢慢爬出洞來,見容身處離江面有十來丈高,江水縱然大漲,也不會淹進洞來,但要走到江岸,卻也著實不易。”
“江岸淨是山石,小路也沒一條,走了近二十餘里,才見到過江的鐵索橋,只見橋邊石上刻著“善人渡”三個大字。”
這是金庸大俠對瀾滄江的描寫,段譽爲了救鍾靈,沿著瀾滄江暴走,無意中成為我國瀾滄江探險先鋒。
在2003年的今天,暴走族們多數可以誇口自己在虎跳峽怎樣勇敢,可是一提到瀾滄江大峽谷,大家都噤聲了。
因為,橫斷山脈夾著瀾滄江,行進在江岸,俯看那激浪翻滾、奔騰澎湃的滔滔江水,望著峭巖下窄道險徑,人騎在馬上,心懸在嘴裏。
瀾滄江邊多深谷,往往翻越一處山嶺後,會見到水流湍急、草深林密的幽谷,四周參天大樹密鬱遮天。
雲南特有的高20餘米的冷杉樹枝掛滿了飄絲般的松蘿,林下雜亂的大葉杜鵑、花楸“山中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被段正淳始亂終棄的秦紅棉就居住在這樣的幽谷中,她未婚有孕,生下了木婉清,卻不肯承認自己未婚生女。
她自號“幽谷客”,是取杜甫《佳人》的詩意:“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可見秦紅棉說是幽居,暗裏卻是一股幽怨之氣,就如這橫斷山間長年不斷的瘴氣,無可消解。
從書中描寫判斷,鍾靈老爸鍾萬仇居住的萬劫谷也在瀾滄江邊,過了“善人渡”鐵索橋便到了。
“那橋共是四條鐵索,兩條在下,上鋪木板,以供行走,兩條在旁作為扶手。一踏上橋,幾條鐵索便晃動,行到江心,鐵索晃得更加厲害,一瞥眼間,但見江水蕩蕩,激起無數泡沫,如快馬奔騰般從腳底飛過,只要一個失足,捲入江水,任你多好的水性也難活命。”
雲南地方誌記載瀾滄江上第一座鐵索橋始建於明初,段譽過的這鐵索橋,可能是金大俠挖掘的歷史學新材料。
瀾滄江峽谷對人類太苛刻嚴厲了,以至於它不給人們留下絲毫鋪路架橋的機會,而湍急的水流也斷絕了任何想靠船這個工具來過江之幻想。
因此在大理國時期本地人過江,很簡單,也很艱險,在江兩岸的峭壁上拉一根藤索,然後用一個大竹筒套住藤索,人拉著竹筒從江的一邊飛躍到另一邊。
這種“極限運動”名叫“溜索”或者“溜筒”,過江之人從溜索一端憑藉慣性往對岸滑行,“過溜”時無論人畜往往心驚膽戰,魂飛魄散,實在比什麼“蹦豬跳”、滑板之類的現代運動驚險了N倍。
現在雲南德欽瀾滄江邊有個溜筒江村,村民全靠給進藏出藏的馬幫提供溜索渡江維持生計。
看他們溜索過江勝似閒庭信步的好功夫,恐怕“水上漂”、“草上飛”之類的武術專業人士來了也不一定趕得上。
近年到怒江大峽谷看溜索、過溜,已成為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開發的世上獨一無二的旅遊專案,吸引了無數膽子大的遊客。
如果到了目的地,一定要體驗一把溜索。
另外他還聽說,洱海還有很多有意義有名氣的活動,自己一定要全部參加,纔不虛此行。
凌天的腦海中,迅速出現了這麼多的資訊,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前世沉迷遊戲,而有些遊戲改編自武俠小說。
在他胡思亂想的同時,蛙寶領着兒子孫子們,也都吃飽了。
它拍著綠色的胖肚皮,心滿意足的感謝道:“謝謝主人,你對我實在是太好了!”
“你是我養的,能不對你好嗎?”
雖然是實話,可蛙寶還是感覺被調戲了。
“叮!任務釋出!請主人即刻趕往下一站打卡地,洱海!”
“完成任務後,獎勵蛙寶牌山地車!護具一套!”
“預祝主人早點到達!”
釋出任務後,蛙寶就沒有了聲音,吃飽喝足的它需要睡覺。
如果將來生個兒子,能像蛙寶這麼好養活,就省心了。
阮小夕見凌天的眉梢露出喜色,追問道:“老公,你,你為啥笑?”
“你猜,下一站我們將要去哪裏?”
對於第一次遠離家門的阮小夕而言,東南西北都分不清,處於完全掉向中,哪裏能猜得到目的地?
她拿出手機,做了一個定位,然後試探的問了句:“我們是要去洱海嗎?”
凌天:“!!!”
老婆會讀心術吧,蛙寶剛剛釋出了任務,自己早知道了一秒鐘而已,她竟然!
凌天:“你聽到我們說話了?”
阮小夕一愣:“什麼你們,車裏除了我倆,還有別人嗎?”
凌天一囧,額頭竟然冒汗:“額,沒,沒有!”
好麼,太險了,差點把最大的秘密暴露了!
不過,他很想知道,阮小夕怎麼能一猜即中?
“老婆,那你對洱海有什麼瞭解?”
阮小夕想了想:“洱海,在古代有"葉榆水"、"葉榆河"、"葉榆澤"、"西洱河"、"洱河"、"昆彌川"等名稱。”
“洱海之所以最終以"洱"為名,要麼說它"形若人耳",要麼說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
“而海的叫法,則源於雲南的習俗。在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為"湖泊稱作海",這就是說,湖泊在雲南多被叫做"海"。”
凌天更加疑惑了,這還是自己的老婆嗎,竟然是個超級小懂帝!
雖然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葉榆水"的名稱多在古代文獻中使用;"西洱河"則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處開始向西流淌、最後又與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彌川"隨昆彌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為這個湖泊最流行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