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終見隕石
走出竹林之後,那些機關通道又是迅速移動歸位,哪裏還有什麼路徑?又成了一片密雜無序的竹林,彷彿剛纔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夢罷了。
吳信哲回到隊伍,向大家說了一下剛纔的事兒。
石雷張口道,“老沙不見了。要不要去找他。”
吳信哲愣了一下,“什麼時候的事兒。”
石雷道,“你走之後不久,老沙說自己出去轉轉,然後就沒影了,一直都沒再回來。”
“等等他吧。”吳信哲道,畢竟老沙前面救了他的命。
一夥人又是等了半天,先張口的是海樓叔,“我我覺得不等了。老沙這個人,油滑的很,自己把自己搞丟的機率很小,而且他突然出現在神堂灣,這神堂灣的情況這麼複雜,咱們有非常好的運氣一路誤打誤撞纔到這裏,而老沙卻能找到咱們,這些不簡單。”
海樓叔此話一出,大家都是非常的認同,都是感覺老沙藏的很深。
眾人合計了一下,沿著山谷繼續前行。
往後的路程花草樹木什麼的算是中等氾濫程度,說好走也好走,說不好走也不好走,腳下溪水聲嘩嘩,花香撲鼻,環境倒也挺美好的。
走了近一個時辰,大家終於看到一些人為的痕跡。前面有兩座山的邊緣夾成一個類似拱門的形狀,其上有著一些花紋圖案雕刻,看起來挺漂亮的,後面是一條小谷。
眾人的心此刻都是熾熱了起來,從灣底土家族村出來,歷盡波折,到現在終於是有了發現。不由得腳步都是快了些。
靠近石拱半里時,吳信哲還發現,旁邊的山體裡藏了一個巨大的木製水轉盤,只有一部分露在山體外,隨著河流不停地轉動著,可以判斷這隻水轉盤的直徑最起碼有十幾米,轉盤上塗抹著跟龍船上一樣的金色塗料,以保證其常年浸水而不腐軟。
走到小谷口,此地從某一個界線開始,很突兀的,沒有了任何樹木或者個頭高的野草,只有著非常平整的草坪。
而谷口處,可以發現,好多白森森的動物枯骨堆積連成了一條線,看形狀可以推測有很多種類的動物骨頭。
“有這麼多動物都死在這裏,而且位置還如此整齊,大家一定要謹慎,有沒有發現,現在這附近的動物似乎都不願意靠近這片區域,或者說害怕這片區域。”
吳信哲想了想,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就是向着枯骨那裏扔去。
就在石頭接近枯骨的時候,空間之中,突然是閃爍出一片藍色的電網罩,照得人眼睛發花。
砰的一聲,輕輕的悶響,石頭瞬時間被擊為齏粉。
這裏怎麼會出現一個電屏罩呢。這是自然現象?又或者說是某些仙人佈下的道場?
從哪個方向說好像都有點虛幻,自然現象的話,電流怎麼可以形成如此一整張有規模的網罩,剛好籠罩在這一片神奇的小谷的“石拱門”前,而且還是直接以空氣為媒介,這從眾人的物理認知中似乎是很難做到的。
至於仙人之說就更飄了。
大家再試著把石頭扔過去,用衣服包著石頭扔過去,甚至把自己吃的乾糧扔過去,都是被擊打的慘不忍睹。
大家這一下可都是犯了難。
“這片電光罩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東西一經過那裏他就出現,難道冥冥之中真的有神靈?”海樓叔點了一根菸,看著前方目露疑惑。
吳信哲也是皺著眉頭。
就這般眾人僵立了大概兩分鐘。
吳信哲突然靈光一閃,“或許我猜到一個原因。大家跟我來。”
吳信哲回頭就往來時的方向走,眾人跟著他。
一直行到那個山縫中露出的巨大的木轉跟前,“會不會是,這裏是一個巨型發電機的動力系統,那張保護罩的電就是從這裏來的。”
溪流流動,巨大的木轉在水力的作用下輪轉著。大家盯著溪流,心中都是沒有明確的答案。
“發電機?可能嗎?古人怎麼知道發電機的原理?這片區域按我們所瞭解的,幾百年來都無人踏足,發動機才被髮明出來多久啊。”石雨丟擲了自己的疑惑。
吳信哲站在原地思考了好一會兒,“只今之計,唯有試一試,將這個齒輪給搞停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好。那就聽你的。”陳貴全道。
除了黃影念,吳信哲給在場所有的男人都發了一支香菸,大家夥兒吞雲吐霧的。
完事幾個男人選了一根樹木三下五除二將其給砍倒,然後又合力抱起來到木轉跟前。
“一二一二一二!”大家喊著口號,將這根人腰粗細的大樹軀體插進了齒輪空隙中。
“轟隆!”隨著一聲巨響,齒輪猛然頓住,在這一瞬間。眾人跟前的山體似乎都是微微顫動了一下。
這道不知道轉了多久的木轉,在今天停了下來。
“走,現在去試試。”吳信哲對大夥道。
大家走至石拱門跟前,再次去扔石頭,這一次石頭毫無阻礙地穿越了過去。
大家的心一下子都放下了。
“沒想到這玩意兒還真是發電機的一部分。”
又是試了好幾次,最終確定東西都可以毫無危險的穿過去之後。吳信哲也是伸出手去那片區域試了試,發現是沒有問題的。
大傢伙一塊走了進去,不過一路還是非常謹慎的。
隨著踏入石拱門,所有人都是被驚豔到了。
石拱門背後並不像眾人所想的那樣是一個豎長的小峽谷,更確切的說,像一片被群山環圍的圓形平原。
平原之上全部是茵茵綠草,叢叢鮮花,彷彿來到了一個童話的世界。
在草坪中間,露出著一塊漆黑的圓臺,大概有兩分米高,三米的直徑,臺子中間,恰恰是放著一塊籃球大小的藍色隕石。
隕石藍色的主體之中夾雜著很多透明的晶體,看著美麗又有幾分妖豔。
在隕石頭頂,是一個石亭,剛好將黑色圓臺和隕石都覆蓋其中,使其免受雨淋。亭子的一根石柱上寫著1379年制。看來果然是元順帝命人所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