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67章 覲見

    等到劉備安定完了定陶,剩餘的事便是覲見天子了。

    袁紹軍已然渡過河來,趕到定陶也只需數日時間。華北大平原,對於行軍非常便利。

    而在迎戰袁軍之前,先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纔是劉備當下最緊急的。

    佔住合法地位,便有了“道義”,袁紹退兵還則罷了,如果不退兵,先一個“不尊王室,無令而動,意圖謀反”的大帽子扣上!

    這個時代,諸侯之間的戰爭,還是要找個正當理由的——至少表面上,要能說的過去,不然便是“野心畢露”、“無義之戰”,這對軍隊士氣、民心民意都是個打擊。

    攻下定陶的第二日,劉備盛裝出行,點起儀仗,進入皇宮!

    皇宮之外有關羽守備,定陶城的騷亂幾乎沒有影響到皇宮之內,只有皇宮之中殘餘的曹軍部隊,曾經試圖作亂,卻被關羽一戰踏平,沒有翻起什麼浪花。

    “兄長!”

    關羽守在宮門,抱拳施禮。

    “雲長辛苦了!這幾日還不安穩,雲長還要盡心。”

    劉備拉住關羽道。

    “某家曉得。”

    關羽沉聲應是。

    “宮內可有傳話?”

    “有小黃門往來數次,都被某安撫回去了。天子並無詔書口諭。”

    “嗯。”

    劉備點頭,隨即昂然入宮而去。

    劉備剛一入宮門,便有小黃門看見,立即便有一人發足狂奔,向着宮內而去,其餘黃門十數個,站在甬道兩旁,伏地參拜,口中呼道:

    “恭迎左將軍、假節鉞督徐豫揚三州事、徐州牧、方城侯劉備劉使君!”

    劉備面帶哀色,手上抱拳施禮,足下卻快步走過而去。

    一路宮門都有小黃門跪地迎接,直到天子升朝的含元殿,有議郎接住劉備,只道:

    “劉使君,天子與公卿百官俱在大殿等候。”

    昨日封城,關羽阻斷皇宮內外,絕大多數的百官也就被阻隔在皇城之中,因此,劉備到來之前,這些人已然等在了宮殿之上!

    劉備表情沉重,又帶著些許哀痛,還隱隱有一份喜悅,就在朝堂之外,解了隨身配劍,整肅衣服,快步入殿!

    一入大殿,無數道猶如實質的目光便定在了劉備身上,但劉備絲毫不曾旁顧,快步直奔丹墀之下,大禮參拜,痛苦道:

    “臣劉備,叩見陛下!臣救駕來遲,致使天子陷於危難,死罪也!”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一片吐氣之聲!

    天子放聲大哭,下了御座,親自到了劉備身前,與劉備抱頭痛哭:

    “皇叔!皇叔!未曾想當日雒陽一別,幾乎使我叔侄再不能見面矣!”

    “陛下……陛下為保大漢江山社稷,受苦了也!”

    劉備痛哭流涕,以手撫獻帝之背。

    這句話,一下說到了獻帝心坎裡。

    獻帝想起這些年周旋在數個權臣之間,幾乎逃亡般的流竄,不但朝政絲毫不能插手,便是身邊親人也不能保全,更有甚者,連自家性命也在旦夕之間!

    想到這些年的苦楚,以及當日雒陽城外自己的小心思,不由更是悲從中來,哭得連話也說不了了。

    事實上,未見劉備之前,獻帝的心中也是忐忑異常,實不知劉備掌控了京畿之後,會如何對待自己。

    現在見了劉備真情流露,當即也安下了心來,這一場哭,也有宣洩心中擔憂的意思。

    叔侄君臣這一場哭,在場朝臣無不落淚!

    朝中大臣中,有忠心漢室的,邊哭邊道:

    “如今得皇叔之助,大漢中興有望了也!此是高興之事,何必執著於過去,痛哭流涕,亂了心緒?!”

    又有人上前勸開劉備與獻帝,道:

    “如今劉皇叔雖然佔據了定陶,但外敵未去,天子與皇叔還是當以大事為先!”

    天子這才與劉備分開,重新登上御座,見劉備立與殿上,忙令黃門再上一個席位,就在丹墀之下右方,高出百官之位。

    “雖有外敵,但今有皇叔在此,朕心安矣。餘事先不及論,諸位卿家,朕的皇叔自徐州起兵,遠道征伐叛逆,解救朕與眾卿,朕年歲幼小,不知該如何封賞,諸位卿家以為,該與皇叔進何官職?!”

    獻帝此言,讓朝堂為之一靜!

    是啊,劉玄德起兵而來,解救了天子與朝臣,那總要給與升賞吧?!

    要不然現在的劉玄德還是外臣啊,朝堂之上參贊軍機、議論時政,哪裏是一個外臣能幹得事兒?!

    所以,給劉備一個朝官纔算合情合理。

    那什麼官位能與解救天子與危難、扶持將要傾倒的大漢這樣的功勞相匹配呢?!

    只有朝廷三公了。

    恰巧,朝廷三公都已經退位了。

    就在一天前,三公制已然成爲了歷史,總覽大權的是丞相了。

    雖然曹操當日拒絕了丞相的任命,但明眼人都知道,那個位置就是曹操為自己留的。

    那現在,要再次提議重新恢復三公制麼?!

    萬一……人家劉使君也有意這個丞相之位呢?!

    貿然提議恢復三公,會不會就此得罪了新的大漢最頂尖的權貴?!

    所以,即便此時天子垂詢,也沒人敢於貿然發言。

    劉備欠身施禮,只道“微末之功,不敢奢望恩賞”。

    但這樣的場面話,誰也不會當真。

    朝堂上的沉默,讓獻帝心中越來越沉,一顆剛剛活躍起來的心又漸漸冷卻殆盡……

    獻帝此時出言,便是有意重新恢復三公制。

    相較於大權獨攬的丞相,無疑三公制最能保護皇權不至於被侵蝕的點滴也無。

    曹操在時,天子也是心有慼慼,不敢絲毫反駁,如今劉備趕走了曹操,如果此時朝臣提議“曹賊舊事,不足為憑”,那天子自然可以順勢恢復三公,那麼,隨便劉備擔任哪一個三公之位,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總覽軍政!

    至少名義上做不到!

    但現在朝臣不敢多說,天子的心也就沉了下去。

    這說明,所謂的“忠於大漢”,還是抵不過兵威強盛!百官估計自己私心,還是強於忠君報國!

    或者說,天子雖然高坐於御座之上,卻已然如同木偶了!

    滿朝公卿只會看兵威最盛的那個人!

    若是此人乃是個異姓,或者還有忠義之士願意為天子呼喊一聲,但那個人也是姓劉,那朝臣便更加心安理得了——

    左右都是劉家人說了算,也不算背離大漢了……

    “啟奏陛下!朝中已然廢除三公,政令豈可輕易反覆?!以劉使君之功,非丞相不可表其功績!”

    便在眾人無言之時,朝中有一人出班奏道!

    此人滿面紅光,雙眼發亮,唇須顫抖,慷慨陳詞!

    所圖何事?!

    不過是投名狀罷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