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袁氏起兵
卻說天子招了曹操入京師,曹操領兵佔了虎牢之後,便緊盯天下局勢,一時不急入雒陽。
卻見韓暹大軍調動頻繁,隱隱有抵擋曹操軍的跡象!
曹操召集手下議事,道:
“我軍遠道而來,韓暹大軍氣勢正盛,以逸待勞,我等卻該如何行事?!”
郭嘉笑道:
“那韓暹不過匹夫一個,不值得擔憂。
他隱隱盯防我軍,卻解不了雒陽糧荒,日久之下,必被天子問責。
介時必然會派朝廷重臣來迎我等,到那時,韓暹縱有大軍,又能奈我何?!”
郭嘉一言,點醒了曹操,曹操聞言大悅,捋須道:
“果真如此!我等奉詔而來,韓暹阻我道路,便是與滿朝公卿、當今天子作對,這是自掘墳墓也!”
“此時應該考慮的,卻是穎汝的劉備。”
郭嘉摩挲著下巴,
“劉備此人,雖為漢室苗裔,但其人幼兒貧苦。即便如此,依舊志向遠大。其人善作偽裝,自起兵至今,天下流傳之名乃是‘仁義’二字!
如今其麾下兵多將廣,智謀之士繁多,已然是徐豫兩州的實際掌控者。
如今他屯兵潁川,未必沒有圖謀天子之心。
我軍得到天子詔書,算是有大義在身,此點強於劉備,但我軍兵少糧少,這點卻弱於劉備。
因此,在劉備進入雒陽之前,一定要將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否則我軍優勢盡失,再難與劉備爭鋒!”
曹操深以為然。
為避免與韓暹再起大戰,戰損兵馬,曹操便吩咐大軍屯駐虎牢關,不再前行。
至此時,雒陽周邊詭異的平靜下來!
就在這時,青州卻風雲突變。
當初劉備擔任徐州牧之時,表薦孔融為青州刺史,乃是為結為外援盟友。
但孔融果真不善治軍,北海的黃巾已然大多數跟隨劉備進入徐州、豫州而來,青州本來大可以恢復生產,慢慢積蓄力量。
但就是一些黃巾軍殘留的小股部隊,孔融竟然也拿不下!
以至於青州大部地盤,都被袁譚逐漸吞併!
至於田楷,早在公孫瓚勢急的時候,便領軍回幽州支援而去,如今卻再也回不來了。
袁譚乃是袁紹長子,在青州、冀州都有些威望,逐漸收復地盤之後,背靠冀州,逐漸強大起來。
終於,今年八月初,袁譚對孔融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意圖將孔融逐出青州,徹底平定青州之地!
袁譚也有袁紹表任的青州刺史身份,於是青州的兩個刺史便相互攻伐起來!
孔融雖然不善治軍,但其治國很有一套,麾下兵馬眾多,糧食富足,面對袁譚的進攻,孔融囤積大兵頂在北海之外,緊守劇縣、都昌、壽光、臨朐等縣,陣勢相連,緊守城池,袁譚一時竟也攻不下來!
孔融一面抵抗,一面使人傳訊徐州,請求援兵。
袁譚亦發來信件,以袁紹盟主的身份,請徐州莫要出兵。
關羽不能撅斷,使人傳信到潁川。
劉備接信,眉頭大皺。
便在此時,又一條訊息傳來:
冀州牧袁紹,大起三軍,圍攻公孫瓚的易京堡壘!
荀攸等人便道:
“主公,此時無論青州、幽、冀兩州,都是我軍鞭長莫及之處。
況且,袁紹積蓄多年,麾下文武俱全,兵精糧足之下,幽州、青州都將歸於其麾下!
為今之計,乃是安頓天子,以天子命令制約袁紹,否則幽、並、冀、青四州,都將歸於袁氏之手了!
而後以冀州渡河南下,以青州南攻徐州,天下都將歸於袁氏,漢家天下便名存實亡了!”
劉備大驚:
“如之奈何?!”
“就此放下司隸之事,領兵會徐州助力孔融,守住青州戰線;
亦或者放任不管,只將天子盯住便可!最終借天子勢,壓服袁氏,再徐徐圖之!”
荀攸等人道。
劉備這些時日都與荀攸待在一起,對荀攸談及的天下大勢的分析深以為然,因此見荀攸出計兩條,便問道:
“公達以為,某當選哪一條策?!”
荀攸搖頭:
“第一條乃是守成之策,雖能緊守徐州,但卻失了大義,未來行事必然有頗多不便之處。
第二條纔是進退皆通之路。但也有一些險處。”
荀攸輕聲說道。
劉備一驚,連忙追問道:
“有何危險?”
“陳孝遠軍政皆通,智計無二,主公何不問計於他?!”
劉備一愣,隨即失笑:
“你等都是某之肱骨,誰有佳計都是某之幸也!”
隨即轉頭看向陳故,道:
“軍師可有所得?”
陳故抖開摺扇,笑眯眯道:
“偏偏荀公達犯懶,自己劃策卻不肯解說明白,偏要考校與某。”
荀攸灑然一笑。
這是荀攸不願讓劉備太過關注自己而冷落了別人的表現。
歷史上荀彧作為最早跟隨曹操的老臣,最終發配身死,除了太過理想主義不願妥協之外,也是他不善於謀身的原因。
而荀攸卻得了善終,更被曹操依為肱骨,大為讚賞,這裏麵就有荀攸更會“做人”的原因。
而他甫一見劉備時的狂囂,卻是故意試探劉備的容人之量。
此時既然已經決定了輔佐劉備,那自然便收起張狂,結善劉備麾下文武起來。
陳故自然明白,因此便道:
“公達所說,唯一險處便是恐怕天子陷入賊手。
不論是李郭之輩,還是韓暹、曹操,如今的雒陽風雲際會,要想在這諸軍之中佔的便宜,需要妙到毫巔的運籌帷幄與精準的把握時機。
諸軍都不是草莽無智之隊,此中取事,無異於火中取栗,自然險之又險。”
陳故摺扇輕搖,繼續微笑道:
“正因如此,我等纔不可擅離此處。
至於冀州袁紹、青州袁譚,相比起來,卻又不算大事了。
袁紹能聚人而不能用人,好謀無斷,麾下智計之士雖多,但各分派系,兼之其子年歲不小,袁紹卻不能早做安排,據傳有愛幼厭長之事。
此不為取亂之道乎?!
因此來說,袁紹即便督軍四州之地,在某看來,也是曇花一現,過後即逝,反倒不必擔憂!”
劉備聞言,這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