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此事可為真
元稹是劇作者,他幹這一行的時間比盧照鄰久,一下子就想到,如果可以這樣批次印刷的話,他就可以把《鶯鶯傳》也印刷出去,參考了《西廂記》之後,元稹將《鶯鶯傳》寫成了傳奇小說的模式,比《西廂記》戲劇原本更容易被人接受,到時候估計能廣為流傳。
而盧照鄰則是在想,如果真的能這樣大批次印刷成書,那他盧照鄰作為第一批被印刷詩集的,名氣不知道會有多響亮!
想到這裏,盧照鄰就渾身激動!
這輩子最大的運氣,就是跟了長孫勝這樣的老闆!
想到這裏,元稹和盧照鄰都齊齊火熱的看望長孫勝。
"老闆,此事可為真?”
長孫勝笑道:
"我騙你們幹什麼?這樣吧,你們可以把你們想要批次印刷的稿子交給我,大概三四天左右,我就會把這些稿子都印刷出三千份。”
"至於你們要給誰,那就你們自己決定。”
聽到這個承諾,元稹和盧照鄰興奮不已!
情不自禁的起身向長孫勝躬身致謝!
這可是足以超過世家扶持,最能打響名氣的方式!
才子成名兩人心中都期待無比。
世家再怎麼想要封鎖他倆,這下估計也都封鎖不住了!
長孫勝見兩人都很著急的樣子,也不跟他們閒聊,讓他們安心寫劇本,回頭把要印刷的稿子送到自己府上來,最多四天後就可以把印好的書廣泛發放。
然後長孫勝就打道回府,準備活字印刷的機器。
當然,這事長孫勝自己也懶得親自負責,肯定是交給鄭麗婉去做。
一晃眼一個星期過去。
市面上突然出現了兩本書,一本叫《盧照鄰詩集》,一本叫《鶯鶯傳》。
在長安城的世家中人們,自然也注意到了這兩本書。
《鶯鶯傳》也就罷了,雖然這書非常火爆,很多世家裏麵的小輩,都託人從長安城弄來,寄到他們這些世家小輩的手上。
但這《鶯鶯傳》是唐傳奇寫法,在眾人看來算得上是不務正業,故而也不是很在意。
倒是《盧照鄰詩集》這本書,引起了許多世家中人的注意。
要知道盧照鄰自從給長孫勝當編劇之後,世家就對盧照鄰進行了打壓。
尤其是范陽盧家,他們很瞭解盧照鄰這個人很想要成名,故而雖然沒有責罰盧照鄰,卻認為盧照鄰一定會耐不住冷清,到時候還會乖乖回來。
按盧家的想法,盧照鄰始終還是他們的人,不會給長孫勝幹多久。
甚至就是元稹,眼下雖然是長孫勝的老員工,但這樣一直寂寂無名的話,估計早晚也會有一天跑路。
到時候長孫勝還是手下無人,孤家寡人一個。
那是世家們最樂意見到的場面。
可是這《盧照鄰詩集》一出,情況大有變化!
要知道這年頭,讀書人收到一本詩集,無論如何怎麼都得看看封面吧,僅僅只是看完封面,就已經知道盧照鄰是誰。
然後那肯定得再隨便看一首詩啊。
這不是後世書籍極多,不感興趣的書連一頁都不會翻的時候。
這個時候,新鮮的書籍實在太少,但凡是讀書人,他都會翻開一頁。
盧照鄰自然把自己最好的詩歌放在第一頁。
這就一下子會讓讀到這首詩的人震驚!
除非是對詩歌一點鑑賞力都沒有,否則都會馬上驚歎於這首詩的高明!
盧照鄰本就是初唐四傑之一,便是沒有長孫勝,也足以在貞觀年間闖下極大的名頭,歷史上哪怕只是提過幾句的人,在當時都已經是極其了不得的存在!
這等才華,只要讀了第一首詩,那就會立馬感知到!
然後給人留下以極其深刻的印象!
因而,當世家想要抵制盧照鄰,禁止所有人看詩集的時候,已經晚了!
凡是收到詩集的人,他們基本上都已經看過了,就算你現在去沒收又能如何?你抄一首我默一句,那幾首經典之作終歸會一直被人一直口口相傳。
再者說,這盧照鄰送了多少本詩集,誰也不知道,誰手上可能都會有一本,就算你去沒收也沒收不過來。
甚至就是一些世家中的讀書人,也都收到了《鶯鶯傳》和《盧照鄰詩集》。
他們世家的這些讀書人都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小心珍藏。
元稹和盧照鄰的名氣,就這樣在短短七天之內,就逐漸風靡於長安城,乃至蔓延
到整個大唐!
元稹和盧照鄰現在只要出門,遇到熟悉的朋友,都會被人以讚賞甚至仰慕的目光看待。
這可以說是極大的滿足了兩人的虛榮心!
成名圖個啥?不就是圖個成就感嗎?
現在在長安城的讀書人當中,元稹和盧照鄰的名字目前是當之無愧的焦點。
但凡是談及到唐傳奇,沒有不提到《鶯鶯傳》的,但凡是談到詩歌,沒有不提到《盧照鄰詩集》的。
世家中人們氣得要死,可又無可奈何。
他們費了好大力氣去封殺元稹和盧照鄰,可是被這兩本書給輕而易舉的破解。
尤其是范陽盧家。
盧家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麒麟兒盧照鄰被人拐走,勤勤懇懇的為別人做事,心裏面都在滴血。
好不容易培養了一個天才人物,就這樣沒了。
可是他們還是不敢責罰盧照鄰。
鄭麗婉那就是前車之鑑啊,滎陽鄭氏責罰了鄭麗婉之後,鄭麗婉直接跑路到長孫勝那邊去,現在把長孫勝商行打理的紅紅火火,生意做遍全國,把鄭家原來的商行給打的潰不成軍,差點關門。
盧家現在是又氣又沒地方撒氣,憋在心裏面,難受至極!
而元稹和盧照鄰則是極為感謝長孫勝。
是長孫勝成全了他們,讓他們一下子聲名鵲起,成為長安城讀書人的焦點,而且可以想象的是,隨著《鶯鶯傳》和《盧照鄰詩集》流傳到大唐各地,元稹和盧照鄰的名氣也會越來越響!
名垂千古,已經不是夢!
兩人都決定為長孫勝死心塌地的工作一輩子,以報答長孫勝的知遇之恩!
這兩本書的名氣越傳越大,絲毫沒有衰退之勢。
大唐許多文臣都讀到了這兩本書。
像是杜如晦,房玄齡,他們都接到了贈書。
一讀之下,他們不由為其中的才華所深深震撼!
然後不由自主的就形成了自發的宣傳,令人抄寫,然後送給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
最終這名氣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太極宮書房。
李世民正在審批今日的事務,旁邊有幾名官員,其中為首的便是當今宰相之一的魏徵,旁邊戶部尚書唐儉也在側,只是不敢隨意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