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山東大災
王忠最懂得皇上的心思,立刻安排車馬隨行。
今天,朱允炆是懷著看戲的心情去的,可不是去抓逃犯。
所以,王忠只安排了少量侍衛隨行,也沒有用皇帝的車駕。
而此時,東廠的探子,正在跟蹤朱高煦和朱高熾。
朱高煦先發現了東廠探子,對朱高熾道:“大哥,有人跟蹤我們。”
天氣太熱,朱高熾身材又肥胖,出了一身的大汗,他喘氣道:“應該是東廠的人,這批人,只對朱允炆一人負責。”
說完,朱高熾喘了口氣道:“跟蹤是正常的,沒人跟蹤,纔是不正常的。”
畢竟,這幾個月來,每次他們去寺廟,朱高熾都發現有人跟蹤。
朱高熾此人看起來肥胖憨厚,其實心機縝密,跟蹤的人哪怕是東廠和錦衣衛裡的高手,也瞞不過朱高熾的眼睛。
畢竟,在本來的歷史裡,朱高熾可是一代君王,諡號更是罕見的仁宗。
事實上,朱棣一直是屬意二兒子朱高煦的,因為這個兒子英明神武,風格很像朱棣。
在靖難之役中,還特地提醒朱高煦,長子朱高熾體弱多病,有機會可取而代之。
有人說,朱高熾是憑藉自己的寬宏仁厚,體恤災民,安撫人民纔得到朱棣的信任,取得皇位的。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他做得這些事情,隋太子楊勇、唐太子李建成可是一樣都沒少做,最後登基的是楊廣和李世民。
僅從朱棣屬意朱高煦,不接見朱高熾,而朱高熾有事沒事都向母后徐皇后請示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朱高熾這個人心思縝密,不是個普通人。
畢竟,朱棣可是什麼都聽徐皇后的,典型的耳根子軟。
朱允炆可沒把朱高勳放在眼裏,這個朱高熾,他卻是一直提防著。
“如果今天沒人跟蹤,那必然是朱允炆的陷阱,要立刻取消出城行動。”朱高熾目光閃動道,“但現在一切如常,我們就按照道衍大師的計策,跟隨僧侶出城。”
朱高煦嘆息道:“可惜弟弟不能陪我們一起出去。”
朱高熾目光閃動道:“決不能三人一起,假如三人一起失陷在這裏,燕王府將陷入血脈斷絕的窘境。”
他們是三兄弟,還有一個朱高燧,留在京城內。
朱高熾的計劃是,如果成功逃脫,那麼燕王府就得到兩大助力,至於朱高燧年紀尚小,回去也沒有什麼用處,留在京城,相信朱允炆也不會為難一個孩子。
如果逃脫失敗,那麼朱高熾和朱高煦就要完蛋,但是朱高燧沒有參與逃脫,可以推說什麼都不知道,都是王兄們的主意,這樣,燕王府的血脈就不會斷絕,還有機會。
此人的思慮細密,可不在黑衣軍師姚廣孝之下。
朱高熾和朱高煦,兩人混在人流之中,朝著天禧寺走去。
朱高熾和朱高煦是走路,朱允炆可是駕車出行,他反而先到了一步。
平時日子,朱允炆出城探望奢香夫人的時候,走的也是這個門。
但是今日有些不同尋常,朱允炆的車駕才待會一會,已經有好幾十名乞丐郭阿麗乞討。
朱允炆皺眉道:“奇了,怎麼有這麼多的乞丐。”
王忠道:“啟稟聖上,這些不像是京城人氏,像是外地來的流民。”
朱允炆心想怎會有如此多的流民,於是派王忠去打探情報。
一會,王忠就帶著情報回來了。
原來這些人,都是山東渤海一代的災民。
今日,山東連降大雨,造成巨大洪災,無數房屋、莊稼都被摧毀,數萬居民流離失所。
這些災民沿路乞討,一路來到京城。
朱允炆聽了,大怒道:“為何沒有山東的官吏向朕稟告,朕回朝之後,定要嚴懲不貸。”
不過朱允炆想了想不對,此時負責山東事務的,是鐵鉉。
鐵鉉乃是大明國鼎鼎有名的賢臣能臣,剛正不阿,愛民如子,怎會對自己瞞報山東受災之事。
王忠道:“陛下有所不知,這次洪災,主要爆發在青州一帶,齊王的封地內。”
朱允炆道:“縱然山東官吏無力管轄齊王封地的事務,向朕稟報受災情況總能做到吧,為何沒有任何官吏,來向朕稟告受災的事。”
王忠此人,在本來的歷史上,乃是非常著名的“三朝太監”,各代帝王,都對他非常的信任,
論心思細膩,普通的太監,也無法和王忠相提並論。
他想了想道:“稟告陛下,山東布政使是新任的,到任倉促,若是當地官吏謊報災情,他不知具體情況,也很難處理。”
朱允炆怒道:“可笑,這災民都跑到京城來了,這件事如何瞞得住。”
王忠嘆息道:“陛下,想瞞得住,都是瞞得住的。”
王忠在東廠成立後,接管了部分錦衣衛的工作。
其中看到了不少處置貪官的案卷,其中就有謊報災情的官員。
他們把洪災大災報小,縱然有災民跑到京城,只要說災民總數就這些,再遣散災民,就可以敷衍了事了。
畢竟,洪武大帝朱元璋又不像朱允炆這麼喜歡微服出城,就算偶爾看到,只要把災民趕走就行。
若不是王忠看了這些案卷,也不知道這些官吏有多黑暗。
太監多半是窮苦出身,所以對群眾百姓,多有同情心。
比如明朝後期,一手遮天的魏忠賢魏公公,就是如此。
他對東林黨下死手,各種酷刑伺候,株連九族,家族流放三千里。
但是在民間,魏忠賢卻是經常給受災的地區減免賦稅。
同時還給商人加稅,減免農民的農業稅。
所以,到處都給魏忠賢建生祠,一部分,當然是閹黨鼓吹自己功績,官員阿諛奉承。
另一方面,倒是因為農民們,對魏公公並不排斥。
畢竟黨爭失敗砍得是東林黨,又不是他們。
農民只要自己能夠吃飽飯,管他誰當天子,誰當九千歲,誰給他們飯吃就擁護誰,不給飯吃就是仇人。
朱允炆搖頭道:“看來爺爺整頓吏治是有道理的,告訴兵部、戶部,把災民之事妥當處理,不然朕要狠狠地治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