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建文水稻
朱允炆震懾四方,彷彿能控制天雷一般,再加上錦衣衛和東廠共同協作,剷除奸臣,這樣的訊息漸漸傳了出去。
朱允炆所做之事順應民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
路邊不知實事的小娃娃也能說出建文帝能控制天雷的傳奇故事。
當百姓們還在震驚於朱允炆的神奇時,朱允炆已經著手準備增強國力了。
正直春天,百姓們開始耕種的季節,朱允炆深知糧食問題的解決纔是利國利民的根本。
只有增強了國力,纔有機會和燕王一戰。
於是他連忙去了一趟戶部。
“叮,征服百姓功勳值➕100000,魅力值➕10。”
正當朱允炆看著戶部準備的糧種不夠優良而一籌莫展時,突然聽到了系統的聲音。
“這功勳值來的太是時候了,正好可以用它來兌換更加優良的糧食種子。”
他想著把天下所有百姓的種子都換成優質品,這樣百姓們就不愁吃了,奈何功勳值兌換完了,也只兌換了一大半。
爲了保證百姓們有糧食可以耕種,有些糧食早就被戶部送往較為偏遠地區,因此現在戶部所存的糧食種子都只是附近一些城縣的。
不過,這也正好形成了對比。
等到豐收之時,就能清楚的計算出這些優良的種子比一般的種子增值了多少。
這樣朱允炆在百姓中的威望也就更高了。
朱允炆可以控制天雷的事情,百姓們都只是聽說,自然有些半信半疑。
而種出來的糧食可就不一樣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擺在百姓的眼前。
等到優良種子比普通種子高產數倍之時,百姓們怕不是要把他供起來。
這不比拜一個聽不到他們禱告的五穀神實在多了嗎?
一想起將來的百姓們會把自己奉為神仙一樣的人物,朱允炆忍不住撓著頭偷笑。
戶部尚書鬱新看到這一幕更是摸不著頭腦。
“陛下,您要三思啊,真的要把這些糧食種子叫做建文水稻嗎?”
建文乃是皇帝的年號,把年號為水稻命名這是前所未有之事。
如果糧食真的增產了,百姓們自然更加臣服於皇帝。
如果糧食產量還不如往年,百姓們一定會戳皇帝的脊樑骨的。
這樣做實在是太冒險了,糧食的產量全看天意。
儘管鬱新親眼看到魏國公的府邸真的被天雷擊中了,對朱允炆能控制天雷的事情深信不疑,但這天雷和糧食產量毫無關係,更何況糧食的產量關乎民生,更是不能亂來。
聞言,朱允炆這纔回過神來。
他自然明白鬱新在擔憂什麼,只是這些水稻比後世最先進的雜交水稻還要優秀,他自然信心滿滿。
因此,朱允炆擺了擺手:“鬱愛卿多慮了,有朕在,來年糧食一定會大豐收,天下百姓也不必為糧食發愁了。”
這水稻真的這麼厲害嗎?
鬱新對朱允炆的話半信半疑。
他之前也打聽過了,皇帝曾命令工部連夜打造出了數十萬像針一樣的東西插在了較高的建築上,那些針並不是什麼特殊材料製成的,難道經過陛下的手,他就可以仿天雷了嗎?
現在,這些糧食都是戶部精挑細選的,陛下也是自登基以來第一次來到戶部,難道他只看了一眼,便能讓這些普通的糧食種子增產數倍嗎?
就算他也經歷了那麼多大風大浪,也不敢完全相信的。
正當鬱新還在心中琢磨時,朱允炆又拿出了讓他張大嘴巴的事,讓鬱新瞬間忘了建文水稻的神奇之處。
鬱新接過來朱允炆給他的一本計劃書,還沒開啟,就看到書面“課稅改革”四個大字,直接讓他拿著書的手都在顫抖。
一個國家的稅收側面展示了他的財力,因此關於稅收的改革歷年來都是重重之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百姓唉聲怨道,甚至是發生暴亂。
直接影響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朱允炆提出的改革方案,事實上和明萬厲年間“一條鞭法”差不多。
爲了更好的瞭解國家的實力財力,朱允炆特地花了幾天時間檢視了大明的稅種,令人眼花繚亂。
國家收稅的方式繁多,有糧食,牲畜,貨幣,甚至是人力。
光是一個郡縣的稅收記錄就是五花八門,朱允炆剛看了一會就覺得腦殼痛,這稅收賬目簡直亂糟糟的。
他一開始計劃著用後世公平的收稅方式運用到大明朝之中,卻發現這個時代人口登記方式好不夠完善,想要確切到每個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根據這個時代的背景進行改革,萬一步子邁的太大了,掉進坑裏可就前功盡棄了。
朱允炆想了很久,才發現明朝萬曆年間推行的“一條鞭法”稅改,還算符合現在的歷史背景。
將百姓們交上來的糧食,牲畜,統一換成銀兩放入國庫中,這樣省了很多人力財力,也不容易弄錯。
鬱新這個戶部尚書還算敬職敬責,這麼亂的稅收,都能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
只是,這都是萬不得已才這麼做的,如果能有更簡單的方式記賬,誰想看這些讓人頭疼的賬本啊。
因此,鬱新拿著這本一條鞭法改革,越看越驚喜。
好啊,這個方法太好了。
可是,辦法雖好,但改革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做好鋪墊。
最簡單的問題,這些稅收五花八門,需要一個統一兌換貨幣的原則。
不同地區的物價有很多的不同,如果這個原則由戶部開指定,肯定有照顧不到的地區,勢必會引來百姓的不滿。
要是讓當地官員制定,又不能確定這些物價是否符合當地百姓的物價水平。
因此,要想改革順利的進行下去,還需要協調好各地的設施,不然這些改革終會以失敗告終。
“這些我早就想到了,好不容易有了改革方案,朕自然不會讓他以失敗告終,鬱愛卿先和戶部的人先準備一下。”
事實上,朱允炆認為一條鞭法在大明肯定能夠實行下去的。
大明朝把皇權看的尤為重要,文官們不會結黨營私,武官誓在殺敵報國,現在也沒有官宦當權。
一條鞭法很少觸及到他人的利益,所以想要推行下去不是不可能。
讓朱允炆最苦惱的還是關於貨幣統一的問題。
明朝初期工業化還不夠完善,白銀錢幣的產量很低,而且很多人都把銀子摟在懷中,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銀兩很少。
到了明朝後期白銀的產量纔有所提高,這也導致了清朝末期大量的白銀外流島國。
朱允炆想著,只要能讓稅收統一起來就成功了一半,至於貨幣兌換的統一還需要從長計議。
只是這些問題都是戶部要解決的事情,等到戶部拿出瞭解決辦法,他再決定以後得事情。
離開戶部後,朱允炆沒有回到宮中,而且去了工部。
他是想看看前兩天交代給工部尚書鄭賜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畢竟製作火槍的事情馬虎不得,關係着未來能不能在軍事武器上和燕王抗衡。
單憑朱允炆現在手中的大軍還不能和燕王那些精悍騎兵相比。
大軍實力的增強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訓練完成的,還需要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