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給你挑個好去處
蔡邕後悔不跌,真是酒後誤事。
他慌忙道歉。
但王允怎麼能聽得進去。
立刻叫來甲士將蔡邕交由廷尉治罪。
蔡邕是當世大儒,品行端正,忠誠孝順,怎麼能因一時之言而獲罪。
滿朝文武有一大半人替蔡邕求情。
此時王允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可以說,他已經膨脹了,已經飄飄然了,他認為是憑他一人運籌帷幄才挽救了大漢王朝。
對於眾人的求情,他一概不允。
蔡琰十分擔心蔡1的事,看到滿朝文武都勸不動,她心急如焚。
無計可施之下,她想到了王也。
王也是王允的族人,而且殺董卓立了大功,蔡瑣便寫了信讓奴僕送給王也,希望他能幫自己救出阿父。
自從上一次地牢的事情後,王也就沒見過蔡瑛。
其實,即使蔡琰不找他,他也會救蔡邕。
如果之前不是蔡邕保著他,他早就被牛犇弄死了。
王也悄悄從後門溜了出去,僱了一輛牛車,趕緊前往蔡府。
昔日蔡府賓客盈門,自從蔡邕出了事後,蔡府就變得門可羅雀。
見到蔡琰,王也心疼不已。
小妮子眼睛紅腫,臉色蒼白,一臉的倦容。
王也將她輕輕擁在懷裏,摩挲著她那滑嫩的脊背,溫言勸慰道:“瑣兒,有我在,你放心,我一定會把蔡公救出來的!”
蔡琰啜泣道:“王大哥,瑣兒相信你!”
當晚,王也沒有走。
看著楚楚可憐的蔡瑣,他怎麼忍心離開。
給家裏捎了個信後便留了下來。
次日,王也神清氣爽地離開了蔡府。
想要救蔡邕只能去求一個人,也只有這個人現在能和王允說上話,那就是呂布。
不過,呂布重利好/色,不可能平白無故去幫人。
拿錢去砸,開玩笑,呂布抄了董卓老巢,富得流油,現在不缺的就是錢。
送美女,開玩笑,一般美女看不上,好的王也也找不到呀。
蔡邕一時半會兒不會有事,王也準備先從呂玲綺入手,看看除了錢和美女外,呂布還有什麼愛好。
去了呂府王也才知道,原來呂玲綺和家人已經離開了長安城。
王也感嘆,這呂布能在群雄並起的亂世蹦躂那麼長時間,除了勇武過人外,看來腦子也挺好使。
涼州兵那剛傳出要造反的風聲,他就把家小都轉移了。
既然呂玲綺不在,他只好直接去找呂布。
呂布最近也是意氣風發。
行政上,王允做主。
軍事上,呂布負責。
現在長安城就是這兩人共同掌管,這也是為什麼王也要找他的原因。
見到呂布,王也說明了來意。
“這事不太好辦呀!”
呂布麵現躊躇之色,沉吟不語。
他也很敬佩蔡1,但現在朝政都是王允做主。
爲了救蔡邕去得罪王允,呂布覺得不划算,畢竟蔡邕又不是他親人。
王也前世可是銷售,聽呂布這麼說,就知道有門。
難辦,不是辦不了,而是看你能給出多大的好處。
王也微微一笑,從腰間拔出了鳴鴻刀。
他的舉動把呂布嚇了一跳,還以為他要行刺,差點就拔劍了。
“呂將軍可認識此刀?”
王也將刀橫在胸前問道。
呂布一臉疑惑地搖了搖頭。
“這是家傳之寶鳴鴻刀!”
王也接著道:“此刀長三尺、削鐵如泥、鋒不可當、可破天下之兵,為軒轅黃帝鑄造金劍時剩餘原料自然生成。”
“是嗎?”
呂布不以為然。
這把刀看著黑不溜秋,造型更是古里古怪,一點都不像寶刀。
王也摸了摸刀身,然後淡淡地道:“砍斷董卓寶劍的就是此刀。”
“什麼?”
呂布猛的瞪大了眼,“真是這把刀!”
董卓那把劍可是傳世名劍,名日龍淵劍,相傳為歐冶子和干將共同鑄造。
王也道:“將軍如若不信可以一試。”
呂布也不猶豫,拔出腰間寶劍便向鳴鴻刀砍去。
“鏘!”
劍光閃過,呂布的寶劍斷為兩截。
“真乃神兵也!”
呂布不禁讚歎道。
王也當即表示,願將寶刀獻給呂布,只求呂布保蔡邕一條命。
呂布十分動心.雖然他不能讓蔡邕官復原職,但保一條命,貶為庶人還是沒問題的。
直到呂布收了鳴鴻刀,王也纔算鬆了口氣。
雖然他也很肉疼,但能還蔡邕一條命也值了。
再說,系統獎勵還會有,而蔡邕只有這一條命。
辦完事,回了家,王也便開始著手外放任職的準備。
因為不知道自己會被外放到哪裏,所以他先把家裏的財務點驗規整一下。
王也現在也算頗有資產。
之前抄家賺了三百萬錢,之後,甄堯又給了六百萬錢,加上他自己賺的,以及變賣了家裏一些別人送的禮品,總共有九百五十萬錢,也就是四百七十五個金餅。
王也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快有千萬錢了。
如果要換算成王也那個年代,妥妥的億萬富豪。
王也要外放為官,這件事王也也沒瞞著貂蟬等人。
他們自然要跟著王也,但唯獨張寧左右為難。
她很不放心王也,因為道路艱難,路途險惡。
但她又不能離開,因為大仇未報。
該如何抉擇成了她的心病。
“可惡!”
司徒府內,王允猛地將玉杯摜在地上。
“砰”的一聲,玉杯被摔得粉碎,把身邊服侍的小妾嚇得一哆嗦。
今日呂布前來見他,勸他免去蔡1一死。
王允素來瞧不起武夫,更加瞧不起見利忘義的武夫。
但,放眼全城,連個能打的人都沒有。
爲了對抗西涼軍,他不得不依靠呂布,所以沒辦法,只能賣呂布這個面子。
小妾哆哆嗦嗦地給王允換了一個新杯子。
王允氣呼呼地坐下,喝了口茶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拿起奏章繼續檢視。
現在天子還小,王允獨攬朝政,很多奏章都是他代為審閱,然後再由天子用印。
王允索然無味地看了幾個奏摺,突然一個奏摺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又是一件煩心事。
有人竟然舉薦王也為刺史,殊為可笑。
王也年不過十八,當縣令都有些年輕,更何況是貴為天子欽差的刺史。
不過,可惡的是,王也殺了董卓立了大功,有功不獎是不可能的。
畢竟自己和呂布都升了官,如果不升王也,豈不落人口實。
想到王也,王允就恨得牙癢癢。
自己謀劃了幾個月,耗費心力,擔著滅族的風險,最終搞死了董卓,但最後揚名的卻是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