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偏安一隅
“留守在漢都當中的守軍們一定會覺得,給太子辦事其實和給陛下您辦事那是遠遠不同的。”
“因為太子沒有辦法為他們加官進爵,沒有辦法給他們進行相當貴重的賞賜。李大人的提議的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我所指的這個。”
秦嵐其實也明白這其中的利害,事實確實是如他所說。
到時候秦嵐自己帶著小嬋、帶著林雨婷、帶著太后,或者是巡幸東南,或者是南下狩獵。
無論是什麼樣的一種理由,最終都會出現這樣子的一個問題。
他在遙遠的地方利用飛鴿傳書來發號施令,當然是非常簡單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可問題是,到時候漢都處在千鈞一髮的時刻,漢都的守軍到底是不是該賣命?
倘若是到了該賣命的時候,守軍究竟是在為誰賣命?
太子還是秦嵐陛下?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
良久,又是良久,秦嵐緩緩說道:“其實你們大家的意思我都能夠明白,而且我心裏面也是很認可。但問題是,我就這樣跑掉了,北漢帝國的江山社稷該怎麼辦?難道我就不管了嗎?”
這時太常少卿說道:“陛下,偏安一隅這種事情雖然此前從未在我們北漢帝國發生過,但是在很多的南方小國,這件事情每隔三年、五年的,就會發生一次。”
“而且這麼些年下來,根本就不算少。遠的不說,就說前不久剛剛派來使臣的宋、夏、趙三國。這三國在過去的十年之內,每個國家都發生了八次之多的偏安一隅。”
偏安一隅雖然聽上去很被動,但是在很多時候,它卻能夠很好的解決掉眼下面臨的巨大問題。
秦嵐其實比誰都清楚偏安一隅的好處,而且對於一個執政者來說,往往是最正確的做法。
不然,就彷彿是明朝的崇禎皇帝一樣,從始至終也沒有想過偏安一隅,到最後心裏面還裝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直接就吊死在煤山。
如此一來,整個國家也就跟著玩完了。
偏安一隅的確是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皇帝在逃走之後,可以有地方、有條件,可以有機會再延續這個政權。
倘若沒有這個前提,那麼偏安一隅也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到時候問題就會非常嚴重,也會非常棘手,根本就無法應對。
這位太常少卿給秦嵐的提議,說穿了,他的核心思想其實一共就兩條。
第一是跑,在秦嵐離開漢都之前將皇位傳給太子阿龍。
第二是盡力偏安一隅,當然偏安一隅這種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往往做起來難度頗高。
在秦嵐原本的歷史儲備當中,偏安一隅成功了的正面例子就是南宋高宗皇帝趙構。
而沒有成功偏安一隅的,也就是所謂的反面例子,那便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
現在擺在自己面前的一共就只有這兩條路,要麼就是跑,要麼是留在漢都。
眼下局勢如此危急,其實秦嵐也是左右搖擺不定,他對於接下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其實打從心底已經開始迷茫了。
他成為天下之主這麼多年的時間,從未遇到過現在這樣的境地。
“李大人,那麼現在依你之見,我就一定得是將皇位傳給太子,然後我自己逃出漢都,離開漢都之後企圖能在其他地方偏安一隅對吧?”
秦嵐認真的看著這位太常少卿,眼睛眨也不眨的問道。
“陛下,臣之所言全部都是爲了北漢帝國在江山社稷著想。現在擺在我國面前的處境已經非常明朗。陛下無需再多慮。”
這位太常少卿看上去也是忠肝義膽的人,往日他在朝堂之中,雖然並沒有太多的存在感,但是從他為數不多的幾次提議之中,他這個人,還是在秦嵐心中,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但無論如何,文武百官給秦嵐的提議,實在是太大了,秦嵐作為一國之君,在遇到很多事情上面,必須要考慮清楚。
要知道,在國家大事上面,倘若是出了一丁點差池,那麼就會產生非常大的不良效果。
在秦嵐宣佈退潮之前,朝中有一位大臣,向秦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陛下,李大人這一番話說下來,縱然是非常有道理。但退一萬步來說,現在距離大周帝國向我漢都發動進攻,尚且還有一段時間。所以依微臣看來,陛下對於此事,沒有必要非得操之過急。此事事關重大,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秦嵐聽了之後,他自己也是覺得,這件事情還真如這位大臣所說。
畢竟大周帝國發動軍隊像漢都開戰,是需要時間的。經過朝中幾位大臣的臨場推算,他們得到了一個還算是準確的時間。
那就是大周帝國像北漢帝國漢都開道,大概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時間。
留給秦嵐以及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們,考慮的時間,有足足十五天。
在這十五天當中,秦嵐以及他的文武百官們,大可以一遍遍的提出自己的主張,然後再經過一番探討之後,如果不行再行推翻。
其實留給他們的時間,還算是很充裕。
退朝之後秦嵐回到寢宮。
自從林雨婷從大周帝國回到漢都之後,她整日都在為北漢帝國憂心忡忡。
同時間,也在為林一的出爾反爾,感覺到憤怒。她作為一國之母,從大周帝國像北漢帝國,發動猛烈攻擊以來,時時刻刻的都在關注著天下大事。
憂心忡忡之餘,她心裏面其實產生了很多想法,始終盤旋在腦海當中,莫過於還是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林一撤兵。
今天一大早她就在床上躺不住了,連忙來到小嬋這裏。
看到小嬋之後,見小嬋日益腫脹起來的肚子,心裏面不僅是有些吃醋。
“小嬋姐姐,根據我去大周帝國的時間推算,你現在快要到臨產期了嗎?”
這便是今日一大早,林雨婷見到小嬋的第一句話。
小嬋也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林雨婷了,便熱情地將她請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