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189章 學校草創

    “敢!有何不敢?!”

    鄭玄、盧植都是垂垂老矣的年紀,此刻爆出了駭人的氣勢。

    “哈哈!未曾想某摸索了一輩子的經義書籍,臨老之時,還要為小兒扛旗衝陣……”

    鄭玄笑著搖頭,一臉感嘆。

    “呵呵,某上過朝堂,居過草廬,如今卻被此子四句話唬住,妄自多食了數十年飯啊!”

    盧植捋須而笑。

    “有二公坐鎮,此事必成!”

    劉賢起身,恭敬施禮。

    鄭玄、盧植也站起身來,正色回禮道:

    “某不為太尉,實為漢家江山也!”

    劉賢管你為誰,只要有這二人立在前方,自己的學校便可立得住!

    當下辭別二人,招來荀彧、沮授、郭嘉、賈詡等人,說了一下自己想要建立學校的打算。

    “主公,此事說來簡單,只怕阻力不小。”

    荀彧出身荀家,對於世家大族的事兒自然門清。

    事實上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名士都是出身宗族,無非大宗族小宗族的問題。

    “阻力麼,肯定會有,解決就是了!”

    劉賢雙眼一眯道,

    “學校學生先從軍中子弟家中選擇,這第一批人不管資質如何,將來是有大用的。”

    什麼大用劉賢沒有明說,眾人都以為無非是教導蒙學這樣的職責。

    但真是這樣麼?!

    呵呵,“政委”,他們聽過麼?!

    事實上這個時代便有相似的職位了,只不過叫“監軍”,幹得活兒基本類似,只是不如後世全面罷了。

    “主公欲先建‘小學’後建‘中學’等次第排開,還是諸學共建?”

    沮授問道。

    “先建小學,只教授軍中子弟,年歲以十歲以上二十歲以內為限。”

    劉賢道。

    “所行教材……”

    “教材以《公羊春秋》《三統曆》《律令》《九章算術》為主教材,由於許多軍中子弟大字不識一個,還應有開蒙之書……”

    劉賢沉吟道,

    “史游所著《急就篇》可以開蒙,某需再尋一部……”

    劉賢想到古代開蒙的“三百千”,心中便有了想法。

    “某思此事良久,因此胡亂做了一篇啓蒙讀物,諸位都是學識淵博之士,某寫出來,請諸位評點。”

    當下劉賢揮筆急就,洋洋灑灑幾千字。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晨宿列張……”

    “劉錢孫李,周吳鄭王……”

    “嘶!”

    在座眾人哪一個不是腹有詩書之人,拿過劉賢手寫的兩篇“兒童啓蒙讀物”,眨眼間便讀完了,只是心中卻掀起了滔天巨浪!

    百家姓、千字文,能作為千百年來的開蒙之物,豈是尋常?!

    不管是用字還是韻律,全都是精中益精的上品!

    “主公動有上馬定乾坤之能,靜有提筆安天下之才,嘉,歎服矣!”

    郭嘉將手中數張紙傳於賈詡,深深感嘆一聲。

    賈詡默讀幾句,不由讀出聲來,捻鬚搖頭,深入其中,半晌讀完,與眾人對視一眼,嘆道:

    “小小千言,典故摘自尚書、易經等儒家經典,運用其中絲毫不見突兀。

    更難得的是,深切韻律,並不強行拼湊,讀起來朗朗上口,品味起來回味悠長,雖是開蒙之物,卻也足見功底。

    主公之才,天下間聊聊數人可比。”

    劉賢聽了一陣臉紅。

    前番借了人家曹孟德的短歌行,今天又拿來了千字文、百家姓,想不到古傳必做文抄公的定律在自己身上亦不能免俗的體現出來……

    “謬讚謬讚……諸位以為可用麼?!”

    劉賢趕緊道。

    “可用,太可用了!由此二文,必將流傳千古!”

    荀彧撫掌而笑。

    “既然可用,某便放心了。”

    劉賢鬆了口氣,隨即安排建校事宜。

    軍屯主要集中在鉅鹿、安平,事實上如今冀州各郡都有軍屯點。

    但劉賢還是決定在這兩個地方建立小學。

    是的,各建一所小學。

    每座小學招生一千人,最後按成績選拔一千五百人升入中學。

    這一千五百人中選出其中佼佼者升入大學,其餘人中出選人品、學問俱佳之人,到時候由自己以及麾下大將親自封閉式授課,傳授軍旅之事,以及,培養絕對的忠心。

    劉賢的命令分派下去,兩地便開始了大造校園的活動。

    由印書坊將開蒙讀物各印刷千本備用,由匠器營打造書案備用,再由鄭玄指派弟子擔任講師……

    等到兩所學校成立之後,授課活動終於開始了。

    如同後世的學校一樣,只是教室擴大了些,每間教室可以容納一百名學生。

    也有三尺講臺,也有一塊木板刷上混合了白色礦物的油漆,形成了一塊白板。

    也有數個老師負責教授學生。

    都是鄭玄的徒子徒孫……

    孫炎被鄭玄指定為中學博士祭酒,但現在中學還未開收學生,因此他暫時代任小學博士祭酒。

    博士便是講師。

    博士歸太常管轄,而太常屬於太尉部。

    因此,劉賢一紙令下,每個小學便多了十個教學博士的編制。

    於是,興平三年夏,兩所小學便正式開學。

    學生免費入學,都是家中有人從軍的軍屬,劉賢一向厚待,現在更是免費入學,甚至連年齡都放開了一些,二十五歲之下便可。

    很多軍屬並不想派兒子前來入學。

    一個半大小子能為家裏出不少的力呢!

    是劉賢親兵親自走訪,並且說明了作息時間,並答應管一頓午飯,這才湊齊了學生。

    雖然即便如此,那些老兵或者預備役老兵作為學生的家長,還都是一臉不樂意。

    在他們看來,上學有什麼用?!下地會伺候莊稼,上戰場會殺敵就夠了,上學?!

    那是窮苦人家能想的事兒麼?!

    “老子的主子說了讓適齡的娃子去上學,就是天塌下來也他麼得去!地裏的活兒找個烏桓人不就能幹了?!再敢跟老子嘰嘰歪歪老子給你調出軍屯去!”

    在李大力“親切、和藹”的勸說下,學生們終於來到學校,講師們也終於能開課了。

    書聲朗朗,劉賢心中踏實下來。

    這些人中只要有一半能掌握軍中糧草、紀律等事務,便可任職“指導員”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