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努力的蘇雲(2)
羅恩教授說道:“薩弗裡在1698年取得了標名為“礦工之友”的不列顛專利。”
“他將一個蛋形容器先充滿蒸汽,然後關閉進汽閥,在容器外噴淋冷水使容器內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
接著,他開啟進水閥,礦井底的液態水受大氣壓力作用經進水管吸入容器中。
之後,他關閉進水閥,重開進汽閥,靠蒸汽壓力將容器中的水經排水閥壓出。
等到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滿蒸汽時,在關閉進汽閥和排水閥,重新噴水使蒸汽冷凝。
如此反覆迴圈,用兩個蛋形容器交替工作,便可連續排水,進而解放了礦工的人力。”
羅恩教授一邊說,一邊指著蘇雲畫布上的設計圖說道:“你們看,蘇雲畫的這兩個蛋形容器,正是薩弗裡所研製的蒸汽提水機。”
“在中世紀,如果想要挖掘大量煤礦來支援工業革命,這種提水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就算有了更先進的能源驅動機械,但沒有足夠的媒,工業革命也無法開展。”
“蘇雲清楚的知道他需要做什麼。”
畫面上,蘇雲畫完兩個蛋形容器後,又繼續開始畫出了下一個不同版本的蒸汽機。
羅恩教授臉上讚許的神色越發明顯,蘇雲每畫一塊,他便跟著解釋一句。
“大家請看,蘇雲現在畫的,是紐科門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發明的大氣式蒸汽機,是真正以煤炭驅動的獨立的提水泵。
這種蒸汽機先在不列顛,後來在歐洲大陸得到迅速推廣,它的改型產品直到19世紀初還在製造。”
“紐科門造的這種蒸汽機,將蒸汽引入氣缸後閥門被關閉,然後冷水被撒入汽缸,蒸汽凝結時造成真空。
活塞另一面的空氣壓力推動活塞,再在礦井中聯結一根深入豎井的杆來驅動一個泵。
而蒸汽機活塞的運動透過這根杆傳到泵的活塞來將水抽到井外。”
蘇雲畫的很快,設計圖幾乎是一遍就成型了,讓所有人都止不住的驚歎。
在他畫圖的時候,就連網上的黑粉有不少都停住了自己敲鍵盤罵蘇雲的手,因為這一幕真的沒什麼好黑的。
在短短的時間裏,蘇雲就畫到了瓦特所改良的人類歷史上的第四版的蒸汽機,也是第一版功能最完善的蒸汽機。
羅恩教授不知不覺已經在節目現場中站了起來,他開口道:
“各位觀眾請看,現在蘇雲所畫的,就是瓦特運用科學理論,於1765年發明的設有與汽缸壁和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
這種蒸汽機在1769年取得了不列顛的專利。
在1765年到1790年間,瓦特進行了一系列發明,完善了這種蒸汽機,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工業用蒸汽機。
瓦特的第一個巨大的改善是將氣缸與凝結缸透過一個閥門分開。
這正是蘇雲所畫的第一個部分。”
“而下一個改進是將閥門的操作自動化。
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槓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爲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瓦特裝設了抽氣泵。
除此之外,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以減少冷凝損失。
這些早期的真空蒸汽機的效率有限,但它們比較安全,因為它們的壓力比較低,在物質發生損壞的情況下機器向內收縮,而不是向外爆炸。
它們的效率受外部氣壓、氣缸變形、燃燒和沸騰的效率和凝結能力的限制。
在理論上,這種蒸汽機最高效率的受水在普通大氣壓下比較低的沸騰溫度限制。
為使用高溫高壓的蒸汽來推動的蒸汽機,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高。”
羅恩教授講解到這時,眾人忽然看到蘇雲停下了畫筆,開始對著蒸汽機雙手合十,拜了兩下。
所有人都會心的笑了。
因為他們看到,蘇雲很尊重這種機械,相當於尊敬改良出這東西的瓦特和那些位人類先賢科學家。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人類文明。
而蘇雲,是在向人類文明的智者致敬。
這種致敬跨越了國度,甚至跨越了時間,代表一位後輩對一位前人的敬佩。
雖然羅恩教授還沒說完,但蘇雲似乎不打算繼續畫了,他停了下來,出門詢問侍女公爵在什麼地方。
而節目組現場,雷安也示意羅恩教授歇一歇,他說道:
“蘇雲是華夏的選手,因此節目組想到我們或許可以看一看華夏觀眾們的評論和發言,看看他們對於蘇雲想要造出蒸汽機這一幕有什麼想法。”
然而,華夏觀眾評論放出後,節目組定格到的第一條評論,就讓節目組的眾人苦笑。
“在我們華夏,蒸汽機的發展歷史是每個人都要學的,難道你們西方人現在都不學的嗎?蒸汽機可是你們發明的。”
雷安點頭,“教訓的是,我們或許真的要好好改變一下我們的歷史課本了。”
“你們不要以為蘇雲能畫出這麼多圖紙,就認為華夏人都能畫出這麼多圖紙啊,他是恐怖的美術生,我們和蘇雲比起來只是凡人啊!”
第二條評論讓大家都樂了。
在場的一位美術大師霍普·海曼也評價道:
“確實,蘇雲是當代美術界優秀後輩的佼佼者,能看到華夏有這麼優秀的藝術家出現,我真的很高興。
有些藝術家爲了找靈感,偏愛畫一些復古的東西,讓人很有印象的東西。
上世紀的機械,是很多藝術家重點關注的目標。”
海曼說道:“我想,蘇雲可能也很喜歡吧,所以纔可以這麼熟練的畫出歷代蒸汽機的全部圖紙。”
羅恩教授點頭,“蒸汽機確實可以說是很復古的東西了。”
“因為,從18世紀晚期起,蒸汽機就在採礦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冶煉、紡織、機器製造等行業中也都獲得迅速推廣。”
說著,他的語氣頓了頓,“你們相信嗎?瓦特代的蒸汽機的出現,使不列顛的紡織品產量在20多年內增長了5倍,為市場提供了大量消費商品,加速了資金的積累,並對運輸業提出了迫切要求。”
“正是基於這種要求,在船舶上採用蒸汽機作為推進動力的實驗在1776年就開始了,經過不斷改進,至1807年,漂亮國的富爾頓製成了第一艘實用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號。
此後,蒸汽機在船舶上作為推進動力歷百餘年之久。”
畫面上,有一個鏡頭還特意停留在蘇雲房間中的設計圖上,只聽羅恩指著上面蘇雲寫下的一個人名解釋道:
“1800年,不列顛的特里維西克設計了可安裝在較大車體上的高壓蒸汽機。
僅僅三年後,他就把這種高壓蒸汽機用來推動在一條環形軌道上開動的機車,並找來喜歡新奇玩意兒的人乘坐,向他們收費,而這就是火車的雛型。”
“之後,不列顛的史蒂芬孫將機車不斷改進,於1829年創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
該機車拖帶一節載有30位乘客的車廂,時速達46公里每小時。
“在當時,這一壯觀場面吸引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
鐵路兩旁人山人海,還有人騎著馬,打著紅旗走在火車前面開道。
正是隨著火箭機車引擎的一聲鳴叫,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鐵路時代的到來。”
雷安感嘆道:“這麼多細節,難以想象蘇雲竟然能全部記住,他不但記住了,而且還全都能畫出來,這得經過了多少的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