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706章 會盟大典

    有鑑於此次覲見乃是前所未有之盛事,百官商議,將此歷史性事件定為“成化會盟”。

    當然,會盟是指大元與大明之間的事,女真人和朵顏三衛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

    因為從名份上說,這兩部溯源追本,本就是由大明冊封的衛所部,因此必要的懲戒是非有不可的。

    女真的罪名當然是“闔族流放”。

    如此重之處罰,自然是朝堂震動。

    人人均覺得汪芷這廝真真是前所未有之大手筆,一出手就絕了東虜這個禍患,一舉便化害為利,實在是妙不可言。

    雖說頗有些勞民傷財興師動眾並且還和朝廷禁海之策背離,但在朝會上,早就得到王越私信的大批官員群起而贊同,理由也充分得緊,寥寥一些反對聲瞬間便被淹沒,水泡都未能激起一個。

    朵顏三衛這些年與大明麵和心不和,多有參與犯邊之事,不過相較而言起碼錶麵功夫還過得去,算是為惡稍輕,便按汪芷等人意見,只將這五千精兵“將功贖罪”。

    朵顏三衛失去這五千精壯,元氣大傷,完全不敢對大明說半個不字。

    考慮到這五千精兵對於這次的遠征也不無微功,於是按方唐鏡的意思辦理。

    京城紡織集團初具規模,不論是建設還是生產都相當缺人,這五千人正好當作勞動力使喚,比照漢人標準發放薪酬和飲食,表現好的還可以將家人一起接來過活,算是從邊遠山區一舉獲得了一張全天下最繁華地段的戶口,實在是划算得不要不要的。

    因而這個安置決定一出,朵顏部五千精兵簡直有一種一腳摔進天堂裡的感覺,不就三年苦力嗎?咱有的是力氣啊,還是高薪打工,就是哭著喊著也要做啊!

    當然,“將功贖罪”三年期滿之後還是可以回家的,只不過到時候這五千人還有多少願意回家可就難說得緊了。

    對於達延可汗之帝位,明朝上上下下還是捏著鼻子認了的。

    原因當然很簡單,打敗一個帝國和打敗一個割據勢力在名份大義上實在是天差地別。

    更何況前面還有“土木堡之變”“英宗之恥”,若說堂堂大明帝國敗於一股割據勢力之手,連皇帝都讓人俘虜了,那麼這次名義上的逼和,實質上的俘虜就沒甚意思了,祖宗的棺材板也壓不住啊!

    因而大家決定還是要按帝制迎接,規格上略略低於咱們大明,比如九麵龍旗可以降到八面之類,而且汪芷等人提出元帝以叔禮事成化皇帝,這就十分得體,於是百官皆喜。

    大典既然是前所未有,一切皆按最高規格辦理,成化皇帝心情大好之下,大手一揮,爽快無比地拔出八十萬內帑,再加上朝廷湊出的二十萬,整整一百萬籌備費用,要將北京城打扮得莊重壯麗。

    這也是方唐鏡在秘折中的建議,如同後世的奧運會,朝廷,地方各自拿出錢來投入基礎建設,不但能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還能拉動相關經濟,帶動就業,推動繁榮,實是一個大力改善市容和民生的良機。

    在方唐鏡的規劃裡,大典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拉動民生,繁榮經濟。

    因而方唐鏡他們邊走邊玩,北京城這邊已是如火如荼地大搞基建,弄得方唐鏡一行進入到北京城外三十里外便發覺了種種不同。

    比如道路得到了重新鋪設,路邊種有了花花草草,驛站擴建重修,氣派了許多,過往的商旅更是多了許多,一路之上的民居也重新粉刷規劃,地方官爲了突出政績,在路邊修不少學堂,使人一眼便可看到……各地都在大搞建設,一派欣欣向榮之姿態。

    名份既定,會盟大典前期,兵部將捷報檄文正式當著文武百官之麵當庭奏報成化皇帝。

    百官合議之後由禮部昭告天下,並遍出詔告示使天下鹹知。

    著文武百官身著朝服並遍請坊廂鄉里正及德高望重者士紳耆老等共鑲盛典大禮。

    會盟大典前一日,內廷官於午門、前楹正中設御座。

    大典當日晨,全體留京錦衣衛和西廠所屬全部出動,與宮廷親軍一道於午門前御道東西兩側設儀仗,東西相對而立。

    教坊司諸司儀於儀仗之南陳設大樂,北向而立。

    負責國家典儀的鴻臚寺在午門前設兩名贊禮官員,東西相向而立。

    設承製官宣制官各一員於午門前的東南兩側相對而立。

    御史們按圖索驥,監督並指導文武百官按文東武西排班侍候立於午門之前的御道之南,。

    午門前御道東側設擺放捷報檄文的大案,並設宣展官一員,展示官二員。

    原刑部獻俘官現改為懲戒官,駐立於午門前側稍南的位置,面西而立。

    懲戒將校則整齊地面北而立。

    旭日升起之時有一個正式大名,為:朝暾正

    大典便於“朝暾正”之時正式開始.

    第一項,得勝官兵入城!

    禮部,鴻臚寺官員為引導,太子代表皇帝,禮部尚書,兵部尚書代表朝廷,親自於京城十里之外迎接得勝大軍,此為“郊迎”。

    三人宣旨,眾軍跪倒接旨,汪芷、王越、方唐鏡、徐小公爺四人領旨。

    除元帝一行由禮官接引入城觀禮之外,其餘女真部,朵顏部隨懲戒官入城。

    得勝大軍挑選出三千精壯隨汪芷等人入城,其餘官兵於城外接受百官和百姓禮賀。

    “立正,稍息,向左向右看齊,聽我口令,正步,齊步走!”

    三千精銳身著簇新的戰袍,手持清一色空膛火器,手上戴著白色手套,邁著威武的步伐向前行前。

    “一,一,一二一!”

    “一,一,一二一!”

    “全體都有,《男兒當自強》,預備,唱!”

    “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膽似鐵打骨似精鋼……”

    歌聲一起,夾道歡迎的百姓只覺熱血附體,忍不住熱淚盈眶,大明多少年了,還從來沒有如此揚眉吐氣過。

    “大明威武……”

    “大明萬歲……”

    “向前向前向前,預備,唱!”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前進,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全體都有,《我們是人們的子弟兵》,預備,唱!”

    ……

    百姓一邊高聲跟著亂唱亂吼,一邊狂撒鮮花彩帶,一時之間,整個北京城都轟動了起來,隊伍所過之處,掀起山呼海嘯般的熱潮。

    隊伍行進到午門,一隊佇列隊而至,全體官兵對御座上站起的成化皇帝行軍禮,並高聲喊道:“吾皇威武!”

    聲音整齊劃一,如開天闢地一般,將一眾觀禮的百官嚇得一震。

    然而成化皇帝早就得到汪芷的提醒,此時站得筆直,如一棵青松般挺拔。

    成化皇帝此時已是情不自禁地激動萬分,如此虎狼之師,試問天下何人能敵!

    壓住心頭澎湃,成化皇帝高聲道:“眾卿辛苦!”

    眾將士高聲迴應道:“為大明盛世!”

    不得不說,方唐鏡設計的這套閱軍式的大典,使得所有觀睹的人都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

    如果此時有一個信心指數來衡量的話,絕對是爆表值,將整個大明百姓的心氣都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從此扭轉了“好男不當兵”的陋習。

    閱兵禮畢。

    大典進入第二項,獻捷。

    這時鐘聲大作,將校鳴鞭靜場,全場肅穆。

    贊禮官高聲贊唱:“進!”

    汪芷手持露布的捷報檄文直趨御前行四拜禮,禮樂再次奏響,皇帝親自起身趨前扶起平身,而後樂止。

    贊禮官贊唱:“宣捷報!”

    宣展官員跪接捷報檄文,平身之後與展示官展開捷報檄文,大聲當衆宣讀,由大漢將軍一句句大聲重複往後傳唱,鹹使全城皆知。

    完畢後將捷報檄文放置於御座前大案。

    禮樂大作,眾官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

    至此,報捷禮畢。

    進入第三項流程:懲戒。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