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如何改革
“這只是其一,還有就是我昨天說的明朝一些制度看起來很好,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很麻煩。”
“我看大叔也是喜歡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幾乎每一個朝代前幾個皇帝都很厲害,可是中期一陣繁榮之後,後期就不行了。”
“不管哪個朝代,幾乎都是如此。我覺得這應該是兵制的問題,比如朱元璋搞得衛所制度。”
“這個制度好不好呢?好,但是卻只是和明朝初期那種環境,天下大亂之後,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
“讓衛所士兵自給自足,不耗費百姓錢糧,便能養活一直龐大的軍隊,因此在稅收方面也很寬鬆。”
“可一旦生平日久,衛所士兵疏於操練,戰鬥力便會下降。加上我說的朝廷供養宗室、藩王宗室不納稅、士紳不納稅,土地兼併嚴重。”
“一旦戰事再起,衛所士兵不堪重用,招募士兵朝廷入不敷出,只能加稅,這稅加不到富人身上。只能貧苦百姓承擔,遇到天災人禍,就會流民四起,最終回天乏術。”
“大明朝滅亡便是這個原因,女真族崛起。大明士兵野戰打不過女真人,只得在遼東養重病、築城防守。”
“這些士兵耗費大量錢糧,卻只能被動防禦,朝廷無力供養。便只能收遼餉,結果陝西大旱,朝廷無力賑災,百姓造反。”
“朝廷沒辦法只能再征剿餉,好不容易國內平定的差不多了,遼東又鬧事,繞過了寧錦防線,從喜峰口入關,劫掠京師、山東。朝廷調兵防守,各地百姓再次造反,最後被攻破北京,皇帝也吊死煤山。”劉乾隆說起這些事情,自己都恨得牙癢癢。
那幫東林黨,正事不幹,要錢就知道哭窮,最終被抓進監獄考打出幾千萬兩。
“那依小哥之見,該如何是好?”朱棣知道劉乾隆說的對,可是一時之間沒有好的對策,便問道。
“其實這事也不難,就採用徵兵制。選取十六到二十歲精壯勞動力入伍。新兵到了部隊,就好好訓練,每人當兵三到五年,每年輪換一批。”
“同時軍隊保留一些精銳,可以延長當兵的年限,比如十年、二十年。有表現好的,可以提拔為軍官。”
“這樣如果真遇到大的戰事,國家可以召集最近退伍計程車兵再次當兵,稍加訓練便可以出戰。”
“廢除不合理的稅收制度,藩王既然領了朝廷的俸祿,當然土地也得交稅,還有士紳與普通百姓一樣交稅。”
“另外鄭和不是出海了麼,在幾處港口設立市舶司,與海外商人貿易,徵收關稅。”
“比如,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都是海外國家喜歡的東西,而且價格很高。我們可以多搞些這種產業,至於說糧食,大明南面那些國家,一年三熟,自然不缺糧食。沒有錢,可以用糧食來換。”
“再有我之前說的殖民,西洋各國因為不會烹飪,以肉食為主,需要香料醃製食物。”
“香料大多產自南洋諸島,大明可以佔領這些島嶼,控制香料與西洋各國貿易。”
“古代的皇帝都好臉面,喜歡什麼朝貢,人家送一點東西,就要幾倍的送回去。這是賠本的買賣,乾脆敞開門做生意,大家都有的賺。”
“還有就是發現新大陸,且不說佔領那些地方,即便是帶來高產作物,也可以使大明土地供養更多的人口,人口多了,就可以發動百姓移民。”
“還有就是明朝的火器,看似強大,實際上後期停滯不前,得從西方人那裏仿造才行。”
“原本永樂皇帝派鄭和下西洋,為明朝開啟了一扇窗戶,可是宣宗皇帝把窗戶拆了。”
劉乾隆說話也沒有多少條理,基本上是想到這裏說哪裏。
不過朱棣倒是聽懂了。
“小哥的意思是,廢除衛所世代為兵的制度,採用募兵制,二是改革稅制,增加大明收入。三是,改革大明宗室制度,不再無限的供養宗室。四是,增開市舶司與各國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收取關稅。”
“說的沒錯,就是這樣。這樣一來,大明計程車兵可以一直保持戰鬥力,稅收也會更加合理,宗室消耗減少。”
“朝廷有了錢,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沒有錢縱然再雄心萬丈,最後什麼事情都幹不成。”
“還有,一些迂腐的觀念也要改變,比如什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視一些技術進步為奇巧淫技。動不動就我天朝,好像外面都是蠻夷,未開化之地。”
“還有一些人喜歡說什麼,得其民不能使,得其地不能種。這話最早是伍子胥對越王說的,現在看看,多麼可笑。”
“商周時期,視山東為東夷,現在山東不也是大明的疆土。佔據一塊地盤,就在當地搞融合,讓他們學漢語,寫漢字,適應我們漢人的習俗。這樣用不了多少年,他們自然而然就漢化了。”
“老是把他們當成蠻夷,不願意溝通,不願意瞭解,他們始終都會是蠻夷。與各國最生意也是這樣,來往的商人多了,他們有的人會說漢語,漢人也有人會說他們的話。”
“即便是真有什麼戰事衝突,起碼也有人知道當地的情況,不至於兩眼一抹黑,你說是不是?”劉乾隆點了點頭,接著又說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聽小哥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昔年之蠻夷,如今都成了我漢人。當年五胡亂華,現在卻消失的無影無蹤。”朱棣聽了劉乾隆的話,不由得眼睛一亮。
他正準備發動對安南的戰爭,朝廷中確實也出現了劉乾隆說的得其民不能使,得其地不能種這種論調。
他也有些苦惱,現在有了劉乾隆這些話,估計能堵住那些人的嘴,原本他的想法是,藩國內亂,天朝出兵也是正常。
現在有了劉乾隆的觀點,更讓讓人信服口福,更何況,安南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得其地怎麼就不能種。
朱棣想到這裏,不由的一笑,大事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