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十億小目標
朝會之上,中書令張居正正式宣讀了大魏帝國最新的行政規劃。
原金帳汗國地區設立欽察、德寧兩道,欽察道下設八州四郡,治所為刻赤,德寧道下設六州三郡,治所為北海。
另外,原金帳汗國以東,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的三不管地帶也被納入魏國版圖,朝廷設東原道以轄制。其間居住的北山野人、骨嵬人等野蠻民族懼於大魏天威,紛紛表示願意歸順。
原吐蕃地區劃為衛藏道,下設七州四郡,治所為朵甘府。南越地區劃為日南,下設六郡,治所為林邑府。
南越地區居民畢竟大都為華夏移民後裔,因此不存在民族問題,但吐蕃、金帳汗國本就與魏國不同源,而且各自有藏傳佛教、薩滿教,還有根深蒂固的僧侶寺廟階層,這些都會影響之後的內政問題。
為此嚴浩沿用之前的做法,採取區域自治和移民的手段緩和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要知道最早進行區域自治的地區,比如安西道、燕然道的幾個自治州,經過將近十年的民族融合,已經基本完全融入了魏國社會,取消自治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嚴浩還在衛藏道以及欽察、德寧兩道特別強調了宗教問題,要求新任長官必須儘快燒掉之前存在的寺廟,建設屬於中原大乘佛教的寺廟並且派遣僧人教化百姓。
“關於新設五道的經濟發展問題,諸位又怎麼看呢?”嚴浩問道。
百官都看向范蠡,等待這位三府使大人,魏朝首席經濟長官發聲。
范蠡顯然也是胸有成竹,出列進言道:“陛下,微臣認為,新設五道中,日南道經濟前景最好,因其永遠巨大的貿易潛能。日南道西嶺孔雀帝國,孔雀帝國人口眾多,長年缺糧,而日南道盛產精米,只要我們能在此地該種大魏特有的稻種,再輔以耕牛和鐵質農具,能大大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出口至孔雀帝國外銷。”
“此為陸上貿易,而海上貿易日南道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鄰南洋,北靠大陸,可以成為大陸與海洋之間物產交換的重要平臺,同時南面的港口常年有波斯和薩拉森的商人出沒,遠洋貿易也很興盛。之前南越物產不足,難以從遠洋貿易中攫取利潤,如今我大魏的絲綢瓷器茶葉咖啡捲菸都可借日南港口轉運。”
范蠡正說得興起,嚴浩突然拍掌道:“好,範大人講得真是好!那麼接下來衛藏道的經濟發展問題,還請大司農張楓大人來談一談吧!”
嚴浩這麼做也是想要考察一下內閣的其他幾個要員,跟著范蠡、王猛、張居正等大牛學了這麼多年有沒有一點長進。
大司農張楓正聽范蠡分析聽得津津有味,猛然被點名,打了個激靈,趕緊跪地道:“陛下,微臣才疏學淺,所提方略遠不如範大人。”
“無妨,你就說一說嘛。”
張楓思索片刻道:“陛下,臣長年掌管農業,進來對吐蕃的農業經濟略作研究,也算有一些心得。”
“臣認為,吐蕃地區長年農業滯後,一與其農耕制度有關。吐蕃採用傭奴制度,所謂擁奴,大都是一些戰斧、下層百姓和異族人充當的農奴。這些農奴為大地主耕種,本就心懷怨氣,因此效率自然低下。”
“二是吐蕃缺乏適合耕種的肥沃土壤和良好的水利條件。但臣經過考察,發現吐蕃地區至少有五處河谷地區,水源良好,氣候溫暖,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當可作為吐蕃地區重要的糧食生產點。”
“當然,吐蕃人對農業也並不是完全不擅長。其畜牧業就很有特色,特產犛牛和駱駝。犛牛耐寒,善走山地,非常適合作為高原運輸的牲畜。其毛可作為禦寒材料,皮質堅韌,製成鎧甲十分堅固。此外,吐蕃的馬種也很優良,數量眾多”
“吐蕃無稻而有麥,青稞麥為其特產,吐蕃民眾謂之為黑麥,黑麥耐高寒,產量高,若是能將其品種改良,在衛藏道大力推廣種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糧食問題。”
“綜上所述,臣建議,首先解放衛藏道地區擁奴並且平均田地,刺激農業生產;而後當地官方採取政策鼓勵民眾開發河谷地區;同時國家農業機構負責改良青稞品種,發放農具,提高糧食產量;另一方面還啊喲大力發展吐蕃地區特色的畜牧業……”
張楓講得頭頭是道,贏得了嚴浩的讚許,看來內閣的幾個大臣這麼些年也不是躺在功勞簿上,而是一直在學習和進步,這讓他倍感欣慰。
“既然張大人講了衛藏道地區經濟的發展方略,那麼臣就斗膽說一說欽察、德寧、東原三道的發展問題。”葛建章見張楓出了風頭,也躍躍欲試起來。
葛建章提了幾點思路,如發展林業、皮毛、漁獵等等,總體上來說還是中規中矩,但是沒有什麼大的突破。這也不能怪他,相比吐蕃和南越,金帳汗國那塊地區的潛力更加有限。
搞農耕吧,土地、水源都不行,搞畜牧吧,草場也沒有南邊的匈奴草原好,而且其地理位置也十分尷尬,剛好處於大陸的中央,北到諾夫哥羅德,南至魏國南部,都有很遠的距離,可謂是幹啥啥不行的典範了。因此也只能暫且按照葛建章的思路來。
“各位,咱們的目標就是明年的財政收入突破十億,大夥兒可要加油幹啊!”嚴浩鼓勵眾臣道。
管財政的幾位大臣頓時麵露難色。今年的年收入已達九億白銀,這個只要維持這個數字,沒過幾年國庫的銀子都要裝不下了。可這也代表著各經濟增長點的逐漸飽和,要想再漲一億就沒那麼容易,可能也只有從新併入的幾個行政區域上挖掘了。
其實嚴浩也不像為難各位大臣,可是II級文明的升級條件擺在那裏,爲了這個指標,也只能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