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儒家的正面意義
一旦將儒學推到哲學的高度,它就不再是阻礙具體學科的枷鎖,反而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因為儒家學說的核心其實是反對迷信的。
祖師爺孔子就曾經說過,敬鬼神而遠之。意思是,對於鬼神之說,他心懷尊重,但不去相信。這裏麵隱含的是對未知的尊重,而不是憑藉着已知去肆意地推斷和解釋未知,即所謂的迷信。
後來他的門生季路也曾經問過他如何供奉鬼神和有關死亡的話題,他也平靜地回答過一句話:未知生,焉知死?
連該怎麼活著都沒弄明白,那麼早地去考慮死亡做什麼呢?
從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儒家學說推崇的是一種積極面對現實的態度。不同於基督教佛教乃至於華夏本土的道教,這些宗教哲學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點逃避現實世界的消極心理。
天堂、來世、成仙這三個概念本質上是一回事,就是對現實世界的背叛。他們都先假設了人的肉身之外還有某種永恆不滅的東西,然後才得出了天堂、來世、仙人之類的概念。
但事實上,人就是人,一種普普通通的生物而已。死了就是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努力去追求現世的幸福,反而寄希望於來世,至少在儒家的體系裡面,並不推崇這樣的態度。
不迷信和勇於面對現實,這就是儒家學說的兩個基本特質。或許它有點過分地追求實用主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基礎學科的發展。不過這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基礎學科的進步本來就需要很強大的應用科學的基礎。
在追求實用的時候,如果能大力地發展科學,那麼它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反過來推動基礎學科的進步。這也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
總而言之,在李信建立起討論政治經濟的基本框架之後,戶部的官員們很快就在這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出去。李信甚至覺得這麼下去的話,將來國富論之類的書大概沒有亞當斯密之流什麼事兒了。
戶部相當於後世的中央財政部、商務局、稅務部等的綜合體。能夠進入這樣一個重要機構當差的人,沒有一個會是傻子。他們個頂個都是聰明人裡的聰明人,否則簡直就是對大唐百姓的侮辱。
在李信以例項證明了經濟理論的正確性之後,他們很快意識到了經濟學的重要性,並且開始不斷地深入研究。
任何理論都經不起一幫絕頂聰明人夜以繼日的討論和研究。這些戶部官員們對經濟學的認知很快就達到了跟李信相近的程度。所以,李信也就沒辦法腆著臉給他們上課了,便自覺地退居二線,當個顧問。
平時固定的上課時間就讓他們自由發揮,互相論爭,只有在他們爭執不下的時候,李信纔會憑藉自己超脫時間上千年的認知和經驗,儘量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判。對於學術來說,這種氣氛非常有益的。
正所謂理不辨不明,正是在智識的碰撞中,纔有了人類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