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外邪之辯
陸流芳還是不屑,不過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是冷哼一聲,道:“那我就洗耳恭聽了。”
李信不客氣地翻了個白眼,大有“你愛聽就聽,不愛聽就滾”的意思。沒辦法,他向來就是這種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的性格。面對這種莫名其妙帶著優越感的傢伙,他擠都擠不出好臉色。
陸流芳當然看到了這個白眼,但終於也是沒有什麼辦法。給李信一點臉色看已經是極限了,他再怎麼膨脹也不至於在楚王府和楚王當面吵起來。
見討厭鬼的臉色憋得有點紅,李信的心裏稍微舒服了一點。他轉向許敬臣,問道:“敢問許兄,你認為人為什麼會患病呢?”
許敬臣還未開口,陸流芳便說道:“還能是為什麼?陰陽失調,五行失衡而已。內經上都寫了,還用問嗎?”
他自負學醫十數載,年紀輕輕進宮當了醫官,沒想到還要被派來向楚王學習。
楚王誒,且不說他紈絝不紈絝的問題了,他真的懂醫學嗎?自己一個正兒八經宮廷御醫,要向一個不懂醫的外行請教,這本身就很容易引起反感。
每聽到李信說話,陸流芳就覺得自己心中的火焰陡然噴發一次。
許敬臣聞言,只好無奈苦笑道:“在下的想法也與陸兄一樣。不知楚王所說的另一個角度是什麼意思?”
李信沉吟了片刻,道:“在我看來,人體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內因,一類是外因。至於外傷什麼的,暫且就先不討論了。”
許敬臣點點頭。陸流芳很輕很輕地哼了一聲。
“所謂內因呢,或許就是你們說的陰陽失調,五行失衡吧,這方面我太懂,所以就不班門弄斧了。”李信坦然地笑了笑,又繼續說道,“但是,在外因方面,我卻有全然不同的想法。”
許敬臣問道:“外因?跟外邪有什麼區別嗎?”
李信笑道:“對,二者有些相近,但差別還是挺大的。”
此時,陸流芳又道:“所謂外邪者,都是侵入人體影響人體正氣的物質。先輩們將它分為寒、暑、溼、燥、疫癧之氣等等,數百年來未有改變,難道楚王竟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外邪?”他盡力表現出一種認真討論的態度,但語氣還是有點滑,總讓人覺得不舒服。
李信乾脆無視了陸流芳,直接問許敬臣道:“那麼許兄認為,所謂的外邪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是什麼東西?”許敬臣愣了一下,默默地重複了一遍。
李信點了點頭,道:“比如說,我們說到樹的時候,都知道我們所指的就是外面這種長得很茂盛的植物,說人的時候就知道指的是你我這樣能坐立行走,能語言思考的生物。但是,我們說外邪的時候,指的到底是什麼呢?”
許敬臣陷入了沉思,半晌沒有說話。陸流芳卻說道:“風雨涼熱,只要不合人體之正氣,都可以進入人體化為外邪。”
雖然這傢伙的禮貌不太過關,不過對中醫典籍還是有自己的感悟的。確實,他說的沒錯,中醫所指的外邪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被最大多數人接受的意見是:只要不符合人體平衡的要求,那就可以被列入“邪”的範圍。
但這樣的答案顯然不是李信要的答案。
李信搖頭,道:“我就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風就是風,雨就是雨。所謂的外邪,指的並不是這些東西,而是很多更細小的東西。”
“更細小的東西?細小到什麼程度?”許敬臣好奇地問。
“細小到肉眼根本看不見,只能透過特製的裝置才能看見。只可惜,這樣的裝置我暫時還沒能做出來。”李信有些遺憾地說道。顯微鏡的原理他倒是知道,只可惜,他不會磨鏡片,如果日後能找到靠譜的磨鏡片的師傅,倒是可以試著製作一架簡易的顯微鏡來。
真是對不住了,列文虎克大兄弟!
許敬臣沉思了一會兒,看著李信問道:“楚王的意思時,平時我們所碰到的很多疾病,其實是由於你所說的這種非常微小,小到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引起的?”
“是的。我把這樣的東西稱為.........微生物。”李信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這些微生物無處不在。你我的衣服上,臉上,每一寸面板上,可能都沾著數量不等的微生物。如果這些微生物經過某種途徑侵入人體,那麼就會引起相應的疾病。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外邪。”
“微生物?”許敬臣善意地微笑著,彷彿還沒能理會這個概念的含義。
陸流芳道:“楚王這不是在信口開河嗎?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小的生靈?誰說外邪就是微生物?難道你有什麼憑據嗎?無憑無據,那又和捏造有什麼兩樣?”
許敬臣趕緊勸阻道:“我記得曾在佛經上看過類似的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將大小的變化都寫盡了。更何況,還有一句話叫什麼,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意思是說,哪怕是一碗水這樣的空間裡,可能也藏著無數生靈。楚王所說,其實也並非沒有絲毫道理。”
李信知道許敬臣想緩和關係,但是陸流芳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表他那愚蠢的意見已經徹底激怒了李信。
李信冷笑一聲,看著陸流芳道:“那你敢跟我賭一賭嗎?”
“好啊,賭什麼?”陸流芳毫不示弱地說道,“我一定要讓楚王殿下知道,醫道之艱難,不是你隨便讀點書,自己胡思亂想一下,就能成功治病救人的。”
李信不以為意,自顧自地說道:“很簡單,如果我能證明外邪確實不是風雨這一類無形之物所引起,而是由微生物這種有形的物質所引起,就算我贏,否則,就是你贏。如果我贏了的話,麻煩你立即辭官。我認為以你的學識和態度,恐怕不是很適合繼續擔任醫官的職位,免得耽誤了宮中貴人們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