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三百二十六章 鐵的產能

    一個大晴天。關中早就開始回暖,人們都去掉了身上厚厚的襖子,逐漸換上了稍薄一些的春衫。家境好一些的公子少爺們紛紛帶著侍女,趁此美好春光出城去踏青,然而李信卻沒有。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不想,而是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之前軍演的時候,他發現士兵們吃的軍糧都非常差,於是便想做點罐頭出來,給他們改善一下條件。

    罐頭的原理倒是簡單,說白了就是密封防腐敗。只要處置得當的話,一個罐頭放它個三兩年應該不成問題。可是,到了想要將它實現的時候,李信卻突然發現了問題。

    後世人們所熟悉的罐頭都是鐵皮罐頭。而在如今的大唐,想要足夠密封的鐵皮罐頭的話,除了靠鐵匠們一點點手打以外,沒有別的辦法。這也就意味著罐頭的成本會遠遠高於現行的軍糧,即小米。

    衆所周知,很多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經濟問題。既然罐頭的成本高,將其作為軍糧的話,勢必會增加軍費的支出。這絕非易事。

    於是,李信便想著能不能用別的材料來替代。

    他找來幾個陶匠,請他們做了一些能夠密封的陶罐,並且認認真真地試驗了一下它們的密封性。結果還不錯。正在他打算搞點什麼東西放進陶罐裡試驗一下能儲存多久時,他突然又想到了陶罐的致命缺陷——

    易碎。

    大唐年間的運輸條件很差,軍隊作戰的環境也很艱苦,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荒山野嶺。一批裝著食物的陶罐在運輸過程中要經受多少顛簸?哪怕在運輸車上放上緩衝的稻草,也沒有辦法保證陶罐完好無損地運到。

    而且,若是陶罐完全碎了,那也就罷了。如果它只是隱秘地裂了一條縫,破壞了密封條件,那可就嚇人了。一來,陶罐不像鐵皮罐頭那樣會脹包,很明顯能看出變質;二來,吃罐頭的都是軍士。他們大多都是窮苦出身,哪裏捨得浪費東西?說不定哪怕聞著味道不對了,他們也會硬生生吃下去。

    那不就成了食物中毒了嘛?黃麴黴什麼的可不是鬧著玩的。

    要是因此害死了軍士們,李信真就是罪人了。更糟糕一點來說,若是因此而影響了戰爭的走向,判李信一個通敵叛國也不為過。

    這麼一想,把玩著手裏這個陶罐,李信突然就對罐頭失去了興趣。

    這玩意兒真沒搞頭。

    他嘆了口氣。看來,暫時還是隻能委屈將士們吃那樣的軍糧啊。

    很多後世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都是基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小的罐頭,背後靠著的卻是先進的冶金工藝、工業裝置、流水線作業......反正的確不是李信一拍腦袋想搞就搞得出來的東西。說到底,他也只是個普通人而已。

    “要是鐵的產量能高一點就好了。”李信喃喃道。不過旋即他又嘆了口氣。他當然知道,理性地來說,大唐的鋼鐵產業再怎麼進步,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後世哪怕十分之一的水準。不過,就算罐頭的成本問題不能解決,只要鐵的產量高上去,還是能相當程度上提高大唐生產力水平的。

    李信隨手將陶罐放在地上,抬頭看了看湛藍的天空。

    陶匠一直站在邊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王爺的表情變化。

    李信發了一會兒呆纔回過神來,見陶匠有些緊張,便笑道:“沒什麼事了。你做得不錯,去找王貴領賞吧。”

    陶匠連連點頭,忙不迭地感謝王爺。楚王李信的慷慨是出了名的,只要說了給賞錢,那賞錢的數目就一定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笑著看陶匠走了,李信又發了一會兒呆,終於還是決定搞搞鐵。

    說實話,他對冶金這方面的知識並不熟悉,只是知道一點大略,具體的部分還要一點點去嘗試。

    以他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想要改良鍊鐵技術,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建全新的鍊鐵爐子。如今大唐用的高爐已經相當不錯,有著專門的鼓風裝置,但是這裝置卻是以人力或者畜力推動的,產能嚴重不足。

    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宋代有一種以水流為動力的鼓風裝置,名為水排。這東西建在湍急的水流邊上,鼓風效果可比傳統的裝置好太多了。有了這種東西以後,生鐵的產能肯定能跟上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