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年關
眨眼間便是年關了,關中也下了一場大雪。
李信一直覺得過年其實是一件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事情。
試想,人生在世,不過兩萬多個日日夜夜罷了。從本質上來說,今天和明天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分別。如此一想,人生實在是太枯燥漫長了。幸好,智者和先哲們透過觀察日月星辰執行的軌跡,把平淡無奇的人生劃分成了一個又一個名為“年”的片段,將生活在地面上的芸芸眾生與遙遠宇宙中運動不息的星辰聯絡在了一起。
每一個平淡的年末,渺小的人生都會和偉大的星辰重逢。這還不夠浪漫嗎?
人們就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裏,和家人們圍坐在一起,說說今年的歡笑與淚水,平息悲傷,積累力量,然後繼續向前,奔向下一個年。這是深深烙在每一個華夏人心中的小家情懷。即便是在後世年味淡薄的大城市裏,人們還是會因為無法在年夜與家人團聚而感到遺憾。這就是極好的佐證。
雖然很多民族都有類似的傳統,但坦白說,李信還是更喜歡咱們自己的年。比如西方的聖誕節,也是一家人團聚,圍著餐桌,桌上擺著一隻大火雞,喝酒吃肉,看起來似乎跟春節很相似,但是其核心卻是截然不同的:聖誕節是宗教節日,核心目的是爲了紀念耶穌的降生。但華夏的春節卻全然不是,它就是一個單純的世俗的節日,聽著它的名字,你就能清楚地嗅到滿滿的人間煙火味道。
李信不信神。即使是在經歷了重生之後,他依然不信。相比起虛無縹緲的神和宗教經文,他更喜歡擁抱這燦爛的人間。《聖經》說麪包和酒都是上帝的恩賜,對此,李信只想啐上一口,順便再罵上一句:狗屁不通。
華夏人的骨子裏就是不相信神的。太陽多了,親手用弓箭射幾個下來;想要火,親手用木頭和火絨鑽出來;想要獲取千萬種草藥的藥性,那就親口一種一種地試.......從來沒有什麼神蹟,也從來不需要什麼神蹟,有的只是人定勝天的決心和意志。所以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敬重先祖,注重祭祀。
難道人們真的不知道這些祭祀對於死者來說毫無意義嗎?其實不然。與其說這些祭祀活動是做給先祖看,倒不如說這些祭祀活動更是爲了生者而準備。它能提醒每一個人,眼下幸福的生活來自於先人篳路藍縷的努力,今人也應該繼承這樣的精神,為後人創造更好的生活。這種代代相傳的意志纔是華夏人的根源。
所以說,碰上過年這麼重大的事情,李信當然要放下手頭的事情來好好體會一番大唐的春節。畢竟這是他重生到大唐以來的第一個年。至於被他放下來的“手頭上的事情”嘛.......其實主要就是那本經濟學入門向著作啦。
爲了避免觸碰禁忌,他不得不將腦海中本來就不多的政治經濟學知識進行反覆地刪減和美化,最後才能落筆成文。這進度自然是快不了。大半個月來也就寫了三分之一的量,還害死了他不少腦細胞,選擇休息一下總不過分吧?
李信畢竟是皇室成員,而且還是男子,一到春節就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禮俗要參與。陳幼瀾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儘管是女兒身,一些特殊的儀式不需要她參加,但家裏幫幫忙總還是要的,亦不能出門亂跑。因此,明明是春節這段閒著的時間,兩人見面卻反而比平時少了。
算上前世的二十來年,李信攏共幾十年母胎單身,難得有了女朋友,幾天不見對方的麵便忍不住有些想念,於是親自下廚做了一些精緻的蘇式點心,命人送去了陳府,誰料卻被陳尹正好撞見。
堂堂王爺卻總在這點吃食下功夫,陳尹有些無語,但想到對方畢竟是李信這麼個大唐頭號怪人,他也就釋然了,只裝作不知道的樣子隨意地揮了揮手,讓下人趕緊將點心送去給陳幼瀾。儘管這裝點心的食盒看起來很厚實,但耽擱久了總歸會涼。
看著下人的背影消失在廊下的拐角處,陳尹笑著搖了搖頭。他雖是傳統的儒者,卻絕不迂腐。眼見得李信一個男子卻願意為自家女兒下廚做點心來討好,心情微妙地還是相當不錯。畢竟是做父親的,誰不希望自己女兒嫁個會疼人的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