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遷墳詭事之一
我國很多村子都以姓氏為村名,例如山東有名的周村。
這種以人名命名的村子大都是“官遷”村,就說我所在的山東省東營市一帶,大部分土地屬於黃河淤泥地,幾百上千年前還是一片海洋,據記載明朝洪武年年朝廷開始組織山西河南的人遷來居住,開墾種田,規模最大的還是明朝萬曆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的那次。
古代社會姓氏種族觀念很重,自己家族辛辛苦苦建了新村,當然會選擇以自己的姓為村名,所以中國有了很多例如“張家”、“王家”或者“韓家鋪子”、“李家莊”之類的村子。
韓家莊的村民大都姓韓,往上數十幾輩還都是一個祖宗,只是在當前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時代,都沒有宗族觀念了。
韓桂良告訴我,這兩家子從村裏歸墓就開始嘰歪,已經一個多月。
原來有個江蘇的大富商看上韓家莊的耕地,想整個承包下來,但前提是田地裏的墳墓必須弄走,當然富商很仗義,每個墳頭給五百元補助。
當前的農村,傳統的耕種形式已經被淘汰,實行土地流轉成了一種改革模式,村裏把耕地集中起來,然後流轉出去,再按人頭分錢,這樣可以用大量空閒時間外出打工或者做買賣。
吵架的雙方是鄰居,年齡大的叫韓永強,今年五十出頭,年齡小點的叫韓景濤,剛四十,雙方都說位於兩家墳地中間的大墳頭是對方的,理由是自己家譜上根本沒有記載。
理由倒是勉強說得過去。
農村的老人或許知道,像這種大家族,都有族譜延續下來,分家的時候,也會找人重新編寫族譜。墳頭的排列也是有嚴格規定的,在一片墳地裏,最東北側的一定是輩分和年齡最長的,他那一代人再按大小順序向西排列,兒孫輩以此往南,也是按年齡大小順序自東向西排列。
所以說,哪個墳頭下睡著哪位先人,一看族譜就知道。
清官難斷家務事,村支書協調過好幾次,甚至還打過110,眼看遷墳的最後期限就到了,剛纔一言不合雙方又吵吵了起來。
村支書叫韓家棟(小名老九),算起來血緣關係和韓永強家近,所以韓景濤根本不服氣,同樣情況,他找來村長作為公證人,村長的血緣上又和他家關係近一點,這樣韓永強也不服。
關鍵是村裏人是同宗同族,誰也不好插手。
我聽到人群裡一個老頭聲音喊道:“不行的話,就找個外村的,和誰都沒親戚的當公證人!”
另一個尖細聲音吼道:“對啊!不就是一個墳嘛!誰家的不行!”
眾人又是一片嚷嚷。
我小聲問韓桂良:“哥們,這畢竟屬於人家的家務事,怎麼好像整個村子的街坊都跟著著急?”
韓桂良輕聲回道:“你不知道,明天下午**再挪不走墳,開放商就走人了,這可影響到整個村子的一千五百口人。”
我倆正說著,一個老頭轉身看向我:“哎,你倆不是本村人吧?這位……這位還是個道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