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加木就是王莽
在正統的史書上,根本沒有出現過“古象國”三個字,只是在我國西部一些地方雜史上零星出現過,更多的見於野史。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關於古象國的文字記載都十分隱晦,而且奇特,這些考古學最後的結論:這是一個謎一樣的國家,僅僅存在了不到一百年。
經過分析,一群考古學家判斷,這個神秘的國家位置就在我國西部的羅布泊。
關於羅布泊,對於世界上很多喜歡探尋自然的探險家而言,簡直是一片神奇的地方。
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對於這隻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後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衝擊而成。洪水流進湖盆時,穿經沙漠,挾裹著大量泥沙,衝擊、溶蝕著原來的幹湖盆,並按水流前進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環狀條帶。
據我所知,關於羅布泊有幾個謎。
首先是它的形狀,透過衛星拍攝的照片看,它像一個巨大的耳朵,甚至有人說這裏就是地球的耳朵。
其次,是這片土地被稱為陸地上的“死亡三角”,千百年來從此經過的人和動物死亡率極高,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
最後是在這片土地上的一些詭事瞬間,尤其是上世紀彭加木事件。
最終成立了神秘現象研究會,也就有了彭加木他們在羅布泊的事情。
關於彭加木他們在羅布泊考察的事,和我之前瞭解到的差不多,就不再贅述。
不過口供中還提到了另一件更加離奇的事。
大BOSS說,他們之所以研究金屬雙魚雕刻,是因為他們堅信彭加木沒有死,而是穿越到了其它維度的世界裏。
雖然後來的實驗失敗了,但已經證明金屬雙魚雕刻可以開啟空間之門。
至於彭加木穿越到什麼空間,他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西漢末年。
看到這幾個字,驚得我差點把手裏的影印材料扔掉。
這它孃的不是穿越劇常用的劇情嘛!
更駭人的是根據他們的研究,還具體到了歷史上一位有名的人,那就是西漢和東漢之間復辟成功的王莽。
據史書記載王莽可是一位傳奇的人,他出生之時王政君已經是皇后,王家人的地位也是相當高,王莽的叔叔還是伯伯已經官至大司馬。
而王莽可能是因為父母早亡的緣故,自小特別懂事。
沒有富家子弟的那種驕傲放縱,而是異常謙遜,生活簡樸。
簡直是大人眼中的完美青年。他入仕為官到官至大司馬,從來都是這樣,官員對他都是讚不絕口
篡位成功後,其行為愈加荒唐,七年間四改幣制,就連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也重新制定。
前朝所用制度基本推翻,大張旗鼓的推行其效仿周朝的分封制,還一度把自己比做周公在世欲成天下美談。
由於他那些脫離實際且朝令昔改的“王莽改制”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更加激化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相互矛盾,加快了其走向滅亡的步伐。
當時彭加木失蹤的年份正是八十年代初,經歷了最動盪的年份,而王莽的改革內容和這一時期的政策很相似,所以纔有了王莽就是彭加木的說法!
讀到這裏我有些蒙圈,本以為是“探險劇”,沒想到演到最後成了“科幻片”。
當然口供中還列舉了他們認定王莽就是彭加木的一些證據,因為太過離奇,我讀了幾行,就再也讀不下去,而腦中卻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彭加木失蹤的羅布泊,假如真的穿越到了西漢末年,那麼我的父親叔叔去了羅布泊後,至今沒有回來,是不是也穿越了呢!
剛開始我還有意識剋制這種想法,可是越剋制越強烈,最後滿腦子都是這種想法。
當天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大概是兩三點的時候,一轉身忽然看到門口站著個人影,我一驚,頓時睡意全無。
不夠抽了兩眼,我便認了出來。
看佝僂的身影,這應該是個老頭。老顛,竟然是老顛!這老頭這幾次是咋回事,總是半夜裏不聲不響站到我門口,看來以後睡覺前,先得把店門關好。
“你……你嚇死我了,幹啥——大半夜的!”
那人乾笑一聲:“什麼老顛老瘋的,我是譚老你小子記性這麼差!”
譚老?之前跟著譚老進入到異度空間的記憶瞬間冒了出來,當時這老傢伙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突然不辭而別,怎麼大半夜又會回來了。
“譚老,你也太神出鬼沒了,怎麼總是半夜出現?”我深吸了兩口氣,試圖讓自己心情平復下來。
“沒辦法,只有子時過後,那扇門才能開啟。”
我又是一驚:“那箱子不是已經送回去了?你……你好像去另外一個空間幹嘛?”
譚老走到我床前,這時候我纔看清楚他的臉,煞白而且佈滿皺紋。
“我想驗證一個想法!”
“什麼想法?”
“靠時空穿梭可以回到過去!”
我一驚毛巾被滑到了地上。
“什麼?你是說穿越!”
聽我這麼一喊,譚老也感覺有點意外:“喲,你小子挺有悟性!還真就是這個意思!”
“怎麼證明?總不會穿越到過去找到小時候的你和我吧!”
其實我是故意這麼問的,這是一位科學家對時光穿梭錯誤的論證。
他說假如時光可以穿梭,一個人可以穿梭到過去,看到過去的自己,假如他殺死了小時候的自己,那麼就不應該存在成年後的自己,也就不應該殺死小時候的自己,這麼一推理,稍微一琢磨,還真能證明時光穿梭不成立。
沒想到我說完,譚老卻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