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六章:任務

    我們在一條小巷前停下,天色很暗。

    我環顧了一下四周,不禁感嘆“改朝換代”這四個字還真不是說說而已,昔日益州城的風貌可以說是蕩然無存,這條小巷的整體味道是非常典型的成都式古色古香,但我知道我看到的那些雕樑畫棟,牌匾門楣,幾乎都是後來翻修的。

    在那些掛著八角古鈴的飛簷下,就有非常現代化的空調外機。

    路邊多是榕樹,那些氣生根糾在一起,垂到地上,又長進土裏。

    很多有些年頭的房屋,爬山虎覆蓋了一整面牆,看起來非常愜意清涼。大部分店面的門首上幾乎都掛著燈籠或者青旗,對現在一些有名的歷史類旅遊城市來說,這是標配,頗有一種都市江湖味的氛圍,我是在這裏呆的時間長了,也就沒什麼感覺了。再說旅遊這件事情,不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呆膩了的地方呆著嗎?這裏的房子,往往一樓是店面,二樓就是住房。店裏有小孩子跑來跑去,街上有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喝茶,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而我們要去的,是一棟茶樓,聽九叔說,這樓館的雅號,叫什麼“憶鹿鳴”。

    我和九叔兩個人都穿著正裝,神情步態甚至還有些相似,都是一臉淡定從容作紳士狀,不知道的可能還會從背影判斷我們是父子,但是我知道他心裏一定懸著塊大石頭,做長輩的,後輩出事他們往往都要收拾爛攤子,更別說九叔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剛纔說跑路,那是開玩笑的,我能理解他的心情,因為我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這種活動來的多了,耳濡目染,知道有些地方是不好混的,再加上我查我爸那檔子事積累下來對這一行的瞭解,我很清楚我要做什麼,只是依然虛的很,汗出來一層又一層,但同時我又有點期待,心說我這算是初出茅廬了吧。

    我和九叔都有意趕著時間,也就一路無言。我們進了巷子,走了大概有五分多鐘,終於聽九叔喊停,“到了。”

    我抬起頭來,打量起這風雅之地。

    看了幾眼,我就覺得有些失望,這棟茶樓,在我看來實在是乏陳可述,青磚灰瓦,和這條街上其他店鋪別無二致,看起來不怎麼起眼,唯一讓我比較滿意的是門口攬客的小堂倌很熱情,一口一個“爺”叫的是比唱的和還好聽,對我們這種一看就沒來過的散客也不差一點兒禮節,我本來想給他塞點小費,但想想覺得不大合適,只好作罷。

    我們被人帶了進去,我一邊走一邊想著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先找到引茶人。

    所謂的“引茶人”,是行內的一句黑話,實際上是對體系內一種角色或者說一種職業的稱呼。

    倒茶這一行想要做大做強,需要不斷地收購土地或者是茶莊。很多時候,現有的茶葉產量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也就是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再加上不同地區的顧客有不同的喜好,不同品種的茶葉產出的季節也不盡相同,因此茶葉的產量是很重要的事,因此爲了商業利益,產業鏈裡的資本家往往需要開發新地區,而這些新地區,又往往是在一些深山老林裡。

    而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那批人,就有著“引茶人”這樣的一個稱呼。這批人的工作,主要是和山裏的勞作者談收茶或者是買地的事情,一旦生意談成手上就有了砝碼,只要是吃這口飯的人,都需要他們的資訊,這直接關係着錢往哪裏投的問題,也就是買哪裏的碗,因此這些人在行內的地位往往很高,舊社會時這些人只要一上門,那就是坐上賓的待遇。其實說明白點,有點兒類似於現在古董行裡的捐客。

    聽起來他們的身份很簡單,然而現實情況往往都會很複雜,主要是幾乎所有新立門戶和尚在發展期的商者都想要和引茶人合作,這種時候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出現的很早,隨著全國各地從事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於是在運營模式和方法上面因為意見的不同漸漸出現了很多分歧。

    其實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瞭解,門戶實在是太多了,但就目前趨勢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主流思想。

    一類是以華南、江南茶區的商者為主,他們講求利益,萬事“利”當頭,很多時候直接就是威逼利誘,用的手段也是一個“快、準、狠”;另外一類以江北茶區為典型代表,這一地區多行儒商之道,做事都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說白了求的就是一個“和”字。而我所在的西南這塊地兒,因為古蜀茶馬古道的關係,按道理說應該也是追求互利共贏,雙贏戰略,但事實上我知道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也不乏很多眼光毒辣,頗有手段的商人,他們的身上,又是江南那一派的氣質。

    說到這些,我有些感慨,想到歷史也是這樣,沒有非黑即白,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或者信仰。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