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災難來臨
小時候,我常常看見爸爸一個人坐在書房內看一本老舊的書,而且一坐就是六七個小時。後來,我稍微懂事後就問他:“爸爸你看得是什麼書啊?”
爸爸這個時候總是回一個甜甜的微笑,伸手輕輕摸了摸我的頭,“以後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
每當說完這句話後,他總會抬頭望向窗外的星空,臉色變得嚴肅,似乎有什麼事情將要發生一般。
後來,在我二十二歲大學畢業那年,爸爸來找我,與往常不一樣的是,他的面色是愁苦的,眼角還留有剛剛哭過的痕跡。
“爸爸,你怎麼了?”我擔憂的看向他問道。
“正言,爸爸要走了。”他抬頭望向遙遠的星空,“爸爸的家人來接我了。”
“那很好啊。”那時我還不明白爸爸說這句話的意思,從小我就沒有見過爸爸的親人,我曾經問過媽媽,可媽媽也不知道。後來媽媽過世了,我更不敢問。
“孩子,爸爸走後,可能我這輩子都不會再相見了。”爸爸言語中帶著激動。
我愣住了,可當我想開口的時候,爸爸已經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不見了。我拼命的在熟悉的地方尋找他,可是一點訊息都沒有。
我心情低落的回到家裏,走入那間他常常待著的書房,那本破舊的老書依舊放在他的書桌前,我好奇的拿起來看,書中記載地球在未來的十年後,即3018年將會有一場災難,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火星能晶轉化為磁場的公式,以及火星上記載的外星傳說。
那時,我覺得好笑,可是十年後,這卻是我最汗顏的一件事。
3018年,地球上的人類科學技術,商業發展快速,武器更新換代,其最為代表是航天母艦的成功研發。相反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卻在不斷喪失和被破壞,以至於地心的岩漿由於地下元素過於開採,地表破裂,涌現出來,吞噬了許多島嶼和房屋。在這之後,緊接著是地蹺運動劇烈,地球被強行拓寬幾米,質量隨著體積也加大。
據北斗衛星宇宙空間站觀測,地球由於質量增加,它與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突然增強,正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朝太陽靠近,約五年後地球將偏離現有的軌道,以每秒至少100米的速度飛向太陽。
隨之而來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因為地球的偏離,四季變化混亂,生長週期完全被打亂。各國首腦為此都焦慮不安,爲了拯救地球,也爲了拯救人類自己,派遣本國國內最頂尖的物理科學家齊聚北京科學院商討拯救地球的辦法。
“郭教授,該你發言了。”一旁的美國秘書艾米低聲用英語提醒我說道。
我抬頭,在場約上百名頂級科學家目光齊齊聚在我的臉上。
“不好意思,剛纔我……”我竟然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走神了。
艾米在一旁低聲用英語說道:“剛纔來自俄羅斯的彼得教授說,目前地球之所以會向太陽靠近,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地球質量的增加。他建議在南極或是北極投送殺傷力大的武器,炸燬哪裏,從而減輕地球的質量。來自美國的科恩教授則建議,放棄地球,傾全球的力量建造宇宙飛船逃離地球,前往太陽系其他星球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其他國家的教授現在分成這兩派,爭論不休,所以想請您提出您的觀點。”
我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
會場上所有人都沉默了,靜悄悄的,讓人感到害怕。
“我覺得無論是靠消除地球質量達到削弱太陽對地球萬有引力的吸引,還是集體逃離地球尋找新的星球,那都不是最佳的辦法。”
這話一出,立即引來彼得教授和科恩教授的不滿。彼得教授率先發難,咆哮的指著我喝道:“你說我的計劃不好,那你告訴我,你有什麼計劃?”
我正想開口,科恩教授搶先,冷著臉:“郭正言教授,雖然你在天體研究中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你還是太年輕,說話也不經過大腦想想。”
我微微一笑,科學界從來都不是論資排輩的地方,在這裏只有真理,事實勝於雄辯。
“彼得教授剛纔說要在南極或是北極投送殺傷力大的武器毀滅哪裏,減輕地球質量。我姑且不問這現實不現實,就算是可以,北極或南極的冰川一旦被毀,將全部融化為水。那時大洋的水面必定提高上百米,不用等地球偏離軌道,我們就會被海水給吞噬了。”
彼得教授面色通紅,沉默不語。
“至於科恩教授的提議,實現起來也極為難。地球上的人類目前已經有上百億人,別說吃了,就單單是住,要製造多少宇宙飛船纔夠?”
科恩沉默了,這確實不易實行。
“說了這麼多,郭正言教授您到底想出了什麼辦法來?”
“我……”我的腦海裏想起爸爸留下的那本古書,朝公文包伸去,那本古書是爸爸留給我的唯一遺物,我一直帶著身邊,冥冥之中,我感覺它與我有緣。
“郭正言教授……”科恩不滿的催促道。
我把那本古書拿出來,朝場內的所有科學院揚了揚,“這是我父親十年前留給我的,上面記錄著火星能量關係的轉化,或許這是目前拯救地球的最佳方案。”
我的話剛落,立即引來科恩的嘲笑,“十年前?郭教授你跟我們大夥開玩笑吧,你父親十年前就預料到今天的地球會發生這麼重的災難,難得他是神仙?”
這早就在我的預料之中,但是我不氣壘,雖然我不知道父親為什麼會在十年前就預測到今日這種情況,但是我相信他,也相信我的推斷。
“艾米,請你把我手裏的古書拿到投影儀哪裏,投影到大螢幕上,讓大夥看看。”
艾米拿著我的古書放在投影儀上,大螢幕裡顯露著古書上關於火星與地球能量轉化的公式,以及關於這個設想的來由。
科恩和彼得皺著眉頭盯著熒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