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坊的發展新方向

    在工匠們震驚的眼神中,朱盡忠笑而不語。

    朱盡忠以前看電視的聽說,明朝的百鍊鋼,其實有致命缺陷。

    鋼的軟硬,與其中碳素含量密切相關,含碳量高則比較硬,低則比較軟。刀劍這些冷兵器,最理想的狀態是外硬內軟(相對的),外硬則刃口鋒利不易捲刃,內軟則彈性好、不易折斷。

    百鍊鋼的問題之一,在鍛打的過程中,鋼的表面接觸空氣,高溫下碳被氧化,鋼質因碳含量降低而變軟;鋼的內部不與氧氣接觸,碳素相對錶麵氧化的少,則內部含碳量高於表面。這樣就產生了外軟內硬的結構,刃口軟不夠鋒利,劍身脆硬而不強韌。

    百鍊鋼的問題之二,是在加工中經過反覆摺疊鍛打,有時候要反覆摺疊幾十次,這樣層與層之間就形成了氧化膜,反覆的摺疊又會造成金屬疲勞,所以在變鋒利的同時,也變得非常脆,大力碰撞下容易崩壞。

    解決方法:古代無解,現代則是在冶煉的同時加入稀土元素,這樣能大幅度提高金屬抗疲勞的能力,所以古代隕鐵兵器基本都是碉堡的存在。

    誠然,百鍊鍛打有助於除去鋼鐵內部的渣滓,減少殘留渣滓的尺寸,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效能;但含碳量分佈不協調,是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百鍊鋼在鍊鋼加工中,因為反覆摺疊鍛打,層與層之間形成了氧化膜,多次摺疊後又造成金屬疲勞,所以鋒利的同時,就會變得很脆,經不起大力碰撞。

    而朱盡忠的那柄醜劍,因是用共析鋼淬火後,整個劍身形成堅硬的馬氏體,硬度極高,而在淬火後,重新加熱,使劍身加溫到500-600度,這叫做回火。淬火後再回火,鋼鐵內部形成回火索氏體,變得更加堅固、強韌、鋒利無匹,遠非百鍊鋼的硬度所能比。

    這種生產中把淬火及高溫回火的複合處熱處理工藝方法,在現代的鋼鐵生產中,有個專用術語,叫做調質。

    經過調質處理的共析鋼,跟漢朝就使用的百鍊鋼相比,在技術上超越了兩千年,他們的碰撞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不言而喻。

    只不過,因為這樣的知識太超越了這個時代,這些個基本上全都大字不認識一個的工匠們,要想要弄明白,還不是一時半會就行的,實在有些困難,故朱盡忠無法對他們詳說其中原理。只得含糊地告訴他們,這是自已以前碰到過一位高人,在其指點才得知的方法。

    這些工匠們都是些只管吸取經驗,倒也不會去細究根底的粗人,故朱盡忠這一番解釋,也得以糊弄過去。現在知道了朱盡忠這項嶄新的坩堝鍊鋼技術,作頭顏均等人皆是滿臉喜色。

    大家都知道,現在有了這項高碳鋼材生產技術,鐵龍城的鋼材產量可以大幅增加了,再不必象從前一樣,碰運氣才能出一塊好鋼。

    同樣滿面笑容的朱盡忠,向鐵廠管事問道:“現在鐵坊之中,從事鋼鐵生產的人數以及生產裝置情況,卻是如何?”

    鐵廠管事一臉自豪地急急答道;“回大人,自年初在大坪山帶回的流寇俘虜,大批補入鐵坊之後,現在這鐵坊中,共建有高爐八座,炒爐六座,每日的熟鐵產量,平均為四萬五千餘斤,現在我鐵坊之處所產鐵器,產量十分巨大,足以供應鳳陽府各處所用。”

    朱盡忠臉現微笑,心下亦十分歡喜。

    他知道,要知道明朝工商業達到鼎盛的萬曆中期,一年的全國總共出鐵量,也不過十八萬噸,鐵礦消耗四十至四十五萬噸左右。

    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但與後世鋼鐵廠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要知道在後世,隨便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生產量也都是在幾十萬斤噸,與明朝相比,堪稱天地之別,亦不為過。

    朱盡忠的鐵坊,現在每日的鋼鐵生產量,雖在跟後世相比微如毫芥,卻亦足以傲視整個明朝各地的鐵場與工坊。

    這些新生產出來的鋼材,則主要需要供給火炮與火槍研發所用。因為鋼材的延展性與耐用性,可以比用熟鐵製炮製銃強太多。

    朱盡忠打算,在現有鋼材可以足量供應的情況下,直接躍過原先用熟鐵打製火炮與火銃的階段,全部使用鋼材進行生產。

    對於朱盡忠的要求,鐵坊管事一口應諾,他向朱盡忠保證,一定會把這項鋼材生產工作,保質保量加以做好。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