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李喆薦賢
時間荏苒,半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進入了秋收的金色時節,在這段時間之中,不斷的有人從花鳥島以及北面的島上,被運送到怒蛟島和蓬萊島兩座大島去。
怒蛟島上的田地需要有人去耕種和照看,這是專業的事情,必須由專業的人去做。
戚英手下的這些當兵的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但是難免會影響他們的訓練,那些被俘虜的海賊,不太會做這樣的事,自然要由那些新過來的百姓去照看田地。
收貨的時候,花鳥島和蓬萊島都迎來了大豐收,高產的玉米和紅薯帶給戚家軍的,是大量的糧食收穫,這能夠滿足之後軍事行動的消耗。
尤其是蓬萊島,之前這個島上的百姓,還有些不太敢肯定種植這些南蠻人的東西,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收穫,沒想到這些神奇的種子,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的產出,這讓他們喜出望外。
畢竟現在他們需要繳納的稅收變得比之前少得多,現在他們的產出也變多了不少,這代表著他們之後有很大的希望,能夠一年之內都不餓肚子。
百姓的訴求非常簡單,有土地可以耕種,有衣服可以穿,有地方可以住。
戚英在蓬萊島上所做的一切,基本上滿足了他們的訴求,自然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
相對來說,怒蛟島上的產出就要少得多,不過也能夠保證一千多人一年的吃食。
之前吳平手下會經常到沿海去搶掠,其他的糧食供應基本都是搶來的,自己能夠產出千人一年的食物,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秋收大致完成,所有的糧食全部都收穫,並且所有的花鳥島兩島的居民,都爽快的繳完了稅之後,兩邊全面的搬遷工作就開始了。
花鳥島和北面小島人口的搬遷工作,最後還是有不同。
北面小島的人口全部都被挪到了蓬萊島上,那裏的人口基本都是原來浙江沿海一帶的普通百姓,相對來說比較傲嬌,不願意和海盜山賊待在一起,把他們搬到蓬萊島上,跟原來的村民一起居住,相對來說比較合適。
只不過在去了大幾百人之後,蓬萊鎮面臨的新的問題就是需要擴建。
好在原來規劃蓬萊鎮的時候,就已經在北面留了一個缺口,只需要將北面那段臨時城牆給拆除掉,就可以很容易的向着北面不斷的擴大土地範圍。
在新的區域建造完成之後,將那城牆給重新填上,就還是一個繼續擴張的缺口。
只不過之後不會再搬遷更多的人口來蓬萊島,這個島上的耕地也是有限的,現在已經達到了人口能夠供給的最大值,就算有著高產的玉米和紅薯,戚英也不想再增加人口。
在蓬萊島的未來規劃之中,仍然只不過是他進攻別處的跳板,甚至有可能之後,會主動將這座島還給高麗,沒有必要將這座島開發的太好。
怒蛟島經過大半年的休整,也已經能夠接納更多的人口,之前這裏就能夠容納五千海賊,現在只是搬遷過來三千左右的人口,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在怒蛟島上,已經根據之前在蓬萊島的經驗,重新規劃好了道路,房屋也是建得井井有條,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戚英也終於見到了波多結衣,這朝思夜想的人兒,之前一直忙於事務,當時沒有時間想着兒女情長之事,但真正再次相見時,卻發現還是在乎對方的,至於是哪方面,你懂的。
之後戚英好好的陪結衣跳舞,平時處理各種事務,也算是勞逸結合。
李喆算是最後來到怒蛟島上的,他之前還必須要處理花鳥島的各種政務,也要保證所有的糧食的安全,他才能夠放心。
他最晚到這裏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些不捨得花鳥島上的建設,雖說花鳥島上的民房已經全部都被拆除,變成了木料被運用到的怒蛟島。
但島上的各種肥沃的田地卻是無法帶走的,這是他已經工作了一年多的地方,也是他最開始處理各種政務的地方,多少會捨不得。
戚英已經派人秘密聯絡了戚繼光,花鳥島之後會被沿海的州縣接管,變成水軍屯兵的港口。
李喆來了之後,第一時間是帶著一個人前來拜見戚英。
“在下李喆,見過將軍……”
“見過將軍”
李喆進來就對著戚英一拜,另外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也是有樣學樣。
“兩位先生免禮。”
戚英心裏有些好奇的看著被帶過來的那個年輕人,那人一看知道是個文人,其身上穿著青衫,頭上扎著髮髻,只不過跟其他白淨的文人有些不同,這人的面板顯得有些黝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但是此人眼神清亮,非常睿智。
“李喆,不知道這位先生如何稱呼?”戚英問道。
“回將軍,這位先生姓黃,乃是福建人士,名為黃友賢。”
“福建人士,怎麼會到這海上來了?”有些奇怪的問題。
親,這麼說其實是對他身份有所懷疑,他也沒有想掩飾自己的懷疑,直接這麼問,相信只要是黃友賢是一個明白人,就知道自己想說的是何意。
“將軍,小人黃友賢,家傳老莊學說,不被主流學界所接受,更加無法考取功名,之前倭亂之中被倭寇俘虜,變成了俘虜。”
“你被倭寇抓住,變成俘虜?”
當對方說了這些,戚英反倒是有些相信他的身份,如果說是普通人,爲了能夠讓自己信任,就算是被倭寇俘虜過,應該也不會主動說出來,甚至會盡量去隱瞞。
這個人敢於說出自己被倭寇俘虜過,這纔是他可能被李喆帶過來見自己的可能的事態發展的軌跡,想必是被倭寇俘虜,之後送給了海賊,又被自己這邊解救,被李喆所發現。
至於其中他經歷的各種苦難之類,戚英不太關心。
“好了,既然你是被李喆帶過來的人,不管你之前有什麼樣的遭遇,我都相信你們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