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步行街
鄧長龍回頭一看,發現我的視線落在那排垃圾袋上,臉紅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最近天氣太冷了,一直開著暖氣縮在家裏,忘了扔垃圾。”
我走到沙發旁坐下來,過了一會兒鄧長龍端著飲料風風火火地跑過來,“剛榨的橙汁喝點吧,對了,這麼久沒見,你找我有什麼事?”
“鄧濤最近有沒有來找你?”我喝了一口橙汁,還挺甜的。
鄧長龍剛坐下拿起手機,頭微微偏了下,說道,“這貨忙著和張家林風流倜儻,哪有空找我。”
鄧長龍說的輕描淡寫,臉上沒一點表情,看來他還不知道張家林被殺的事。
我趁機證實一下謝賢說的話,“聽說張家林和鄧濤在市區合租了一家公寓,每天晚上出去混酒吧,這事,是不是真的?”
鄧長龍鄙夷的神色從臉上一閃而過,被我敏銳地抓住了,“他們的確在市區合租了一家公寓,前一週群裡還有他們發的泡妞照片,至於是不是每天晚上出去混酒吧,我就不知道了。”
鄧長龍說的很隱晦,應該顧忌寢室那點兄弟情,但他的語氣和臉色還是暴露了內心不滿的想法,看來謝賢說的話是真實的,張家林和鄧濤禍害的女生不在少數。
“鄧濤最近有聯繫你嗎?”我又問。
這會輪到鄧長龍疑惑了,“陳舟,我記得你和鄧濤不是很熟啊,難道他也欠你錢了?你急著找他討債。”
“啊?錢?”我立馬反應過來,順著他的話說,“對啊,他欠了我不少錢,到現在還沒還,難道他也問你借了錢?”
鄧長龍點點頭,“他前天問我借了五六百,我還納悶,他跟著張家林混,應該不缺錢的啊,我是不是被誆了?他跟張家林是不是鬧崩了?”
我眉頭一皺,前天不正是張家林死在電影院的時候嗎?鄧濤恰好在那天問鄧長龍借錢,看來是打算跑路啊,難道他真是兇手?
“他是怎麼聯絡你的?”我問。
“打電話啊,我給你看。”鄧長龍生怕鄧濤到時候不還錢,和我一樣四處聯絡人,立馬掏出手機翻出通話記錄,遞給我。
我瞄到鄧濤的手機號碼,心裏默記了幾遍,然後拿出自己手機,試著撥打過去,電話剛通,客服姐姐甜美的聲音便響起,“您好,您撥打的電話是空號……”
“我靠,這貨真打算不還錢啊!我可只存了他這麼一個電話號碼,他要不還錢,我這個月喝西北風啊。”鄧長龍聽到客服姐姐的聲音瞬間炸毛了,跳起來嚷道。
“他借錢的時候有跟你說他在哪嗎?或者說,他電話裡有過其他什麼聲音?”我皺著眉頭說道。
鄧長龍安靜下來,仔細地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說道,“他電話裡曾經出現過吹風機吹動的聲音,還有一些很吵的音樂,還有剪刀剪動的聲音。”
“洗剪吹店?”我盯著他,迅速說道。
“對對對,好像是。”鄧長龍趕緊點頭。
我立馬起身,往門口走去,濱海市大街小巷都有天網設下的天眼,如果天眼沒有識別到過鄧濤,他便只能躲去一些偏僻老舊的街道,小區,因為這些地方几乎沒有攝像頭,而這些地方確實也有幾家洗剪吹店。
我所知道的偏僻小區和街道,有一個地方便囊括了,就是張叔住的地方,那塊年代久遠,很多老房子亟待拆遷,加上住那裏的人,普通都很貧窮,攝像頭可以說,根本沒有過。
“哎哎,陳舟,你現在要去找他嗎?”鄧長林見我快走到門口,趕緊跑過來說,“如果你找到他了,記得和我說聲,我手機號碼是186xxxxx……跟他說下月底前一定要還我錢吶!”
我轉過身,點了點頭,然後開啟門離開鄧長龍家。
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雖然出了暖氣哄哄的房屋讓人感覺有些冷,但比忍受著屋子裏的怪味要好多了。
我匆匆走到街頭,見到路過的空出租車,立馬伸出手招停,然後鑽進車裏,迅速報了地名。找鄧濤的事情刻不容緩,趁他還在濱海市內避風頭,如果兇手真是他,等他找機會離開濱海市了,那在人海茫茫裡,就更難找到他了。
計程車很快到了這片即將拆遷的地方,下了車,一股老舊腐朽的氣息撲面而來,眼前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破碎水泥路,沿路兩旁是一座座土牆瓦片房。
街上零零散散的老人正在散步,幾個半大的孩子跟在身後嬉笑打鬧,右手邊不遠處,一間土房門外,看起來八九十歲的老人正躺在木製座椅上曬著太陽。一些婦女提著木桶,在露天的欄杆上晾曬衣物,鄰里間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這條街道,沒有我要找的理髮店,快步轉過街角,一塊巨大的黃石立在左手邊,上面用紅色字型寫著步行街三個字,我停下腳步,往裏面走去。
步行街實際上就是個供人逛街的地方,店開的特別多,如果放在市區,那是每天從早到晚,人流攢動,絡繹不絕,但在這片快拆遷的區域,很多店被關閉了,偌大的地方,空蕩蕩的,尤其是現在白天,更是沒幾個人在裡面逛街。
一路找過去,有開著的店,有掛了鎖的店,還有貼著店面轉讓的店,但沒有看到洗剪吹店,我有些納悶,就算再經歷不景氣的地方,剪頭髮這種小本生意店,怎麼着也有吧?
終於,在路的盡頭,最不起眼的地方,我看到了一家寫著“一剪梅”的洗剪吹店,此時店門大開正在營業,在店的後頭,有一塊比較空的地方,是一家幼兒園,幼兒園的門已經生鏽很久,但裡面還有幾個小孩子在玩僅有的滑滑梯。
“你好,你要剪頭髮嗎?十塊錢一次,包洗包吹!”一個拿著掃把正在掃頭髮的理髮師抬頭看見我,連忙問道。
我盯著眼前頭髮蓬鬆,五顏六色的理髮師,說道,“我想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