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詩詞感化
李讓眼神冷冽。看了一眼李賀,知道這個人不簡單。看起來雖然只是第五,可是這份心機絕不是曹棟樑可以相比的。開口就給自己扣上了一頂無視聖上的大帽子。
“你說的不假。俗話說衝動是魔鬼。可是我問你們可曾還有明辨是非的名字,一個大男人逼著一個小女子唱曲。我覺得只要還是一個男人。就看不下去吧。你們的血性呢。”李讓道。
“血性不是逞英雄。不是衝動。”李賀答道。
“一個男人眼看另一個男人欺負一個女子。在場這麼多人,居然沒有一個幫忙的。你們在怕什麼。不就是因為他是探花嗎?探花難道就比那位女子要高貴一些嗎?如果在場那麼多人有一個有這一點血性。我也不會出麵。虧你們都是所謂的國家棟梁,民族的未來。最基本的血性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棟樑,還怎麼去抵抗北方強敵的入侵。”李讓見對方都把聖上搬出來了。自己乾脆也把問題的高度上升一下。
“北方的胡人自然有哪些將領去抵抗。我等只要不要內亂就好了。”李賀說道。
“內亂個屁。你們知道你們的決定對於他們的影響有多大嗎?你是真傻還是腦殘。你媽生你的時候把人丟了把胎盤養大了吧。天生豬腦子。”李讓不屑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居然說和自己沒關係。不要內亂就好。呸。”李讓狠狠的道。
“說得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只聽一人喝道。
人群中所有人循聲望去。發現是以為衣著華麗的人所說。人群分開。那人走到了李讓身邊。“你就是李讓吧。不錯。京都果然不會亂傳。這見識比那些個讀書人強多了。”衣著華麗的男子說道。
“敢問閣下是?”李賀疑惑的問道。
“你不用管我是誰。我也是才聽說這裏有這種事。要不然就輪不到李兄出手了。我親自出手揍這個垃圾。”
“謝謝了。”李讓說道。
只是自從此人出現後。周羽的眼神就一直緊緊盯著這位男子。似乎是在暗示些什麼。
“還請公子不要插手。”李賀道。
“你不知道我都後悔了。我應該早點來的。不然也能幫忙打一下這人渣。”
“這麼說公子是執意要插手了?”李賀說道。
“這裏是發生了什麼事啊。”司馬季的聲音傳來。眾人紛紛讓開了一條路。
“小王爺也在這裏啊。”司馬季對著這衣著華麗的人說道。
眾人聽此人居然是小王爺。紛紛驚訝。看來今天曹棟樑的這個臉是丟大了。這李賀插了進去,只怕也好不到哪裏去。
李賀此刻也在心裏暗罵。早知道自己就不插手進來了。自己只不過是看曹棟樑遲早要當官。自己此時若是幫他肯定會留下很好的感情。到時候自己的仕途想必也會有幫助。可是卻橫空插進來一個小王爺。現在的小王爺都是這麼閒的嗎?
這個小王爺就是當今聖上的弟弟。定王的獨生子,李軒。李軒自幼習武。本就對戰事極為關注。也對朝廷之中的人極為不滿,一昧的只知道割地求和。對讀書人更是覺得不舒服。就會裝逼。今天是聽說有人在司馬季的壽辰上打架,一時好奇才過來。聽見李讓的那番言論。覺得很合自己的胃口。這纔出門準備幫忙。
曹棟樑此刻心中是極其的鬱悶。本來只是自己和這個稍有名氣的小人物的事情。現在小王爺居然插手進來了。能叫如此年輕的人叫小王爺。說明王爺的官位是**的。而整個月國朝廷**的王爺只有一位。那就是皇上的親弟弟,定王!這皇家的人插手進來了。那自然就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解決的。
可是曹棟樑是新科探花,自然是驕傲的。被李讓如此侮辱。根本咽不下這口氣。當下開口道:“司馬大人。學生曹棟樑在這裏給你請安了。”
“哦。曹棟樑啊。這是怎麼回事啊。”司馬季開口問道。
司馬季作為巡撫大人,手下管著這些新科學子。曹棟樑自然認識司馬季,而且從輩分上來說還是司馬季的學生。這才從京都趕來請安。只是沒想到卻遇到了這種事情。
“大人。學生從京都來就是爲了向您請安。只是沒想到卻遇到了這個無賴。白白羞辱於我。而且居然還在大人的壽辰上動手打人。”曹棟樑說道。
身旁的人暗示曹棟樑不要說了。可是曹棟樑卻不為所動。開口道:“大人,此事對我的侮辱極大。受此侮辱斷然是不能容忍的。否則會讓天下人恥笑。這人說讀書人都是廢物。不爲了自己也要為讀書人爭回一口氣。”曹棟樑決然的說道。
“你少給我扯淡。我早就聽說了。是你**人家小姑娘,李讓看不下去纔出手幫忙的。可惜了在場的沒有一個人有血性。都沒人出手,否則也不會讓李讓落到這般境地。”李軒說道。
“小王爺。我敬你是王爺。可是李讓這般羞辱與我。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大仇。就算是您要阻攔。我也必須得找回場子。”曹棟樑對小王爺說道。
一旁的王賀見這曹棟樑居然連小王爺都敢頂嘴。知道這貨已經是沒救了。當下悄悄地退回到了人群之中。曹棟樑察覺了卻也沒有說什麼,畢竟小王爺可不是一般人。沒有誰敢惹。對方剛纔為自己說話已經是足夠意思了。
“喲,還以為你只是一個只知道欺負女子的軟蛋。沒想到也有點血性啊。我倒是要重新看你了。”李軒說道。
“什麼血性啊。這就是被逼到絕路了,狗急跳牆而已。”李讓不屑的說道。
“李讓,你為何百般羞辱於我。我與你無冤無仇。何苦如此對我。”曹棟樑對著李讓說道。
“我們是無冤無仇,可是你百般刁難一個小女子又是為何。難道她就和你有仇有怨。一個唱小曲的小姑娘而已。怎麼會和你有交集。再者說,你爲了爭回自己的一點面子就想盡辦法激怒我。甚至辱罵母親。現在你成功了為何又要為自己找理由呢?識海之內皆你媽啊?誰都要慣著你?你罵我,我打你。就這麼簡單。”李讓說道。
“哈哈哈,有意思啊。識海之內皆你媽。的確啊,沒有誰會無理由的慣著誰。這話有意思,以後和別人吵架有的說了。”李軒笑道。
“你不過是一個小百姓。為何辱罵讀書人,就因為你讀過幾篇書。寫過幾首詩?當今世界有誰能有這本事。”曹棟樑說道。
“說你不要臉你還不信。居然偷換意思。我說的是讀書人沒做到的地方。何時辱罵過讀書人。你覺得你能代表天下所有讀書人?你有那個資格嗎。再者說了,我指出讀書人的不足有何不可。說起來我倒是希望天下人都能指出讀書人的不足,只有那樣才能讓讀書人進步。若是天下讀書人都像你這般故步自封,自我欺騙。那麼我國的未來堪憂啊。北方的胡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讓冷笑道。
“北方胡人和讀書人有什麼關係。那是武將的事情,何須扯上我們讀書人。”曹棟樑說道。
“好。既然你想聽。我就說,北方武將戰還是不戰。你們知道你們有多大的影響嗎?一片割地求和,以德報怨的聲音。混賬。別人把你媽殺了,把你媳婦搶了,把你女兒賣了。你還要口口聲聲的說你要努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你還是個人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要我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是正道。你罵我我就罵回去。罵不過就打回去,打到你不敢罵我為止,你打我我就打回去。打不過就投降,等到打得過了再打回去。一天吟詩作樂,**女子,看不起百姓。寫了幾首詩全是為作新詞強說愁。自以為自己的面子大過天,等到你吃不上飯的時候我看你的面子可還有那麼重要。你身為新科探花,說起來要為讀書人做表率纔對,可是你都幹了些什麼,**女子。小肚雞腸。惹是生非。不是你惹到我了我都懶得打你這種垃圾。”李讓一席話說完,只覺得胸口的悶氣終於是發泄完了。當下對著司馬季揮手道:“大人,我喝多了頭暈回去休息休息。給你添麻煩抱歉了,回頭請你吃飯。”說完李讓就準備走。
曹棟樑只感覺自己就像是被一雙大手給包裹起來。而那雙大手的主人就是李讓。讓自己快要窒息,死死的。透不過氣。
李讓這番話說出來。可以說是讓大多數讀書人很不舒服。這是什麼話。天下讀書人在他眼中真有那麼不堪嗎?在場的幾乎都是讀書人。沒有誰不識字。此刻的李讓可以說是站在了所有讀書人的對立面。
司馬季都走過來了。所有的大小官員自然都全部聚集在此。可是認識李讓的只有司馬季一個人,認識曹棟樑的也不多。可還是有那麼幾個,畢竟曹棟樑在成為探花後還是走動了一番。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叫人直接攆出去了就好。可是卻沒有,眼前這二人看上去很面生。曹棟樑雖然是探花,卻也僅僅是一個探花而已。他對面的人更是沒人認識,可是小王爺卻站在他身邊。小王爺大家都知道崇尚武道。為人本就隨意。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可是他身旁的那人卻是當今皇上的掌上明珠。居然也站在了他旁邊。在朝為官的人若是連自己上司的女兒都不知道什麼樣,那麼白混了。當下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事情的不簡單。
再一問。那李讓居然就是做出那些詩詞。名動京都的人,據說國學府裡的老師們甚至覺得李讓說是第一才子也不為過。當下更覺得事情更有意思了。
“你既然這麼說,想必已經是才高八斗。無人能比了?”曹棟樑笑道。只是眼中的陰霾一閃而逝。
“我說你是不是腦子被狗吃了啊。我說了我才高八斗天下第一了嗎?難道我非要能裝水才能評判一個水桶的好壞嗎?至於詩詞。十個你也不是我對手。”李讓冷笑著說道。
說完李讓走到了一張書桌前。既然在場的都是讀書人。吟詩作對什麼的自然是很喜好。司馬季也在這院子之中了好幾處書桌。
“周羽姑娘。麻煩了。”李讓對著身旁的周羽小聲道。
周羽點點頭。在李讓身邊開始緩緩的開始磨墨。若是在外人看來,才子佳人,你磨墨來我寫詩。多麼美好的一幅景象。
見司馬季沒有開口說話阻攔,反而是一副期待的模樣看著。紛紛猜不透司馬季的想法,沒有說話。也對著李讓殷殷期待起來。李讓的名氣他們或多或少也聽過一些。也好奇這李讓到底是真的有幾把刷子還是說只是虛名而已。
提筆蘸墨。李讓的眼中只有那張紙,揮手而書。一行字已經出現在了白紙上。
“這……”圍觀的官員都紛紛驚訝且尷尬。
“李讓也沒辦法,自己的字醜自己知道。可是自己卻沒辦法,別人的字都是從小就開始練習的。而自己只是偶爾接觸。所以根本沒有可比性。”
一旁的的司馬季似乎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也不說話,只是在仔細的看著李讓所寫的內容。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自己好好看,好好想。心疼聖上啊。”李讓說道。
司馬季看了一眼李讓。身為天下讀書人老師的他又怎會看不出李讓這篇作品表達的意思。這是一首描寫邊塞的詩詞。通篇雖然沒有說百姓愁,詩人苦。卻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願,希望邊疆戰事平息,百姓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我年輕的時候跟老和尚走南闖北。偶然去過邊疆。知道哪裏的生活。知道爲了百姓安居樂業。付出了多少努力。這首詩也是偶感所作。”
在場的都是浸淫在詩詞一道幾十年的老司機。自然知道李讓這首詩表達的意思。這首詩表達的是對敵人的蔑視,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和當今朝代的割地求和以德報怨企圖感化的旋律格格不入。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這首詩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已經算是一片上佳之作。
可是問題是。這首詩是透過對古代的名將回顧。指責了邊疆戰士的無能。可是邊疆卻未曾打仗,那指責的是誰呢?更加奇妙的是,這首詩所包含的情懷。真的是眼前這個不過二十出頭的人所作?他是經歷了什麼纔會有如此深的悲憤之情。
曹棟樑看了這首詩。久久無言。
司馬季看完這首詩。感嘆道:“好一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後生可畏啊!”
在場所有人見司馬季居然發出了這種感嘆,無一不是深深吃驚。紛紛上前圍觀李讓新作的這首詩。李讓以前所作的詩他們都看過,可是今天卻是親眼看到李讓提筆作詩。這種震撼不是聽別人說出李讓的詩詞可以替代的。
看了李讓的詩後。這些個讀書人的臉上紛紛露出了一些羞愧。別人憂國憂民。希望邊疆無戰事,可是自己確在這裏觀花賞月,什麼都沒有見過,卻是滿腔的愁,也不知道愁什麼。感嘆什麼。他們第一次感覺到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是如此的強烈。
“曹棟樑是吧。你身為探花。更是表率,豈可如此心胸。單獨送你一首詞。”李讓說這又在白紙上揮筆寫著。
眾人經過剛剛的震撼,對李讓這正在迴避技術的詩詞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紛紛上前看著。那些個官員更是好奇。目不轉睛的看著揮動的筆尖。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更樓,愛上更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這首詞我就寫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不寫也罷。”李讓嘆道。
在場的眾人看了之後。看向曹棟樑的目光變得很是奇怪。少年不知愁滋味。說的不就是這曹棟樑嗎?曹棟樑寫的詩詩出了名的愁。通篇都是愁。不是登高樓就是觀察百姓,憂國憂民,寢食難安。愁得不像話。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胸襟。可是現在看來你不過是一個年輕人,面色紅潤,欺負女子。哪裏像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在場的很多人也是寫過這種詩詞。可是自己確實吃好喝好的。哪裏有那種感覺。這為賦新詞強說愁說的不也是自己嗎,金榜題名,人生纔剛剛起步。何來的愁,要說愁也是愁的自己仕途。
此刻。曹棟樑的臉色慘白。眼中熱淚不停地滾滾落下。
“希望你能夠懂得一些東西,也不枉我為你做了這首詩。”李讓感嘆道。
曹棟樑看著李讓,眼神迷離。忽然一蹬。居然是昏了過去。
“來人,給他抬到客房。好好休息一下。”司馬季說道。
此刻司馬季也是有點心疼這個曹棟樑。還希望今天的事情不要給他留下什麼陰影。看向李讓的時候更是欣喜。想必這首詩,又要成為天下讀書人所傳唱的一首佳作。
“李讓。你這首詩可有名字。”司馬季問道。
“就叫《邊塞》吧。如果這首詩能夠引起百姓對於邊疆的關注。那麼這也是一件好事,有著大功德的好事。”李讓說道。
“你就肯定自己這首詩可以廣為傳唱?”司馬季開玩笑的問道。
“我有信心?這天底下總會有識貨人。哈哈哈”李讓笑道。
眾人見司馬季居然和李讓打笑。紛紛好奇李讓的身份起來。這年紀,莫不是李讓是這司馬季的私生子?一定是的了,否則怎麼會這麼向着李讓。可是這李讓說話也確實是猖狂。莫不是說看不出這首詩好的人都是不識貨的人。
“好一個信心。不錯不錯。你若是去考取功名就好了。”司馬季說道。
“我這字想必考官也不認識吧!就算看了估計也不看內容就給我丟了。”李讓笑道。
“也對,你這字實在是醜。要不要我找人來專門教一下你。”司馬季開玩笑道。
“這就不用了。我沒讀過書。都是老和尚帶。現在叫我認字實在是太晚了一點。”
“什麼!”眾人聽聞李讓沒讀過書都驚呆了。李讓的文采他們還在猜測是出自哪位民師。想必是司馬季用自己的關係給李讓找的。可是聽李讓說自己沒有讀過書,而且是跟一個老頭子四處漂泊。更是吃驚。細細想來,哪位和尚也肯定是得道高僧。否則怎麼可能帶得出如此出色的弟子。
想必若干年後,史書上還會記載今天的一切。李讓一首邊塞引起了百姓對於邊疆的管住,無數熱血男兒自告奮勇去到邊疆當兵。守護國家,護國慾望空前高漲。導致兵部最後不得不提高招兵的要求。文人墨客也都前往邊關,希望真實的感受邊疆的生活,感受戰爭的殘酷。感受邊疆的一切。無數文人墨客到邊疆都會吟這首詩。甚至有說沒有吟過這首詩都不算到過邊疆。當然,這都是後話。
此刻,場中的官員才子。都在關注著李讓。身旁有著公主王爺,司馬季大力誇讚。才高八斗,每一首詩都能引起轟動。這樣的人想被埋沒都困難。想必日後肯定大有作為。都在暗自盤算著一會要怎麼去套上驚呼,說上幾句話。
一旁的周羽此刻只是呆呆的看著李讓,她的文采自然是沒的說。在京都也是大有名氣。可是此刻的李讓和自己平時所見的根本不一樣。這首詩雖然看上去簡單。可是給人的震撼顯而易見。李讓在他眼中的形象。開始慢慢的變化。他從來沒有這麼想了解過一個人。想知道李讓的思想,知道他會什麼,知道他的過去,知道他的一切。
一旁的李軒。見李讓一首詩就把眼前這人給弄暈了。大呼神奇。之前怎麼打都沒暈,此刻卻暈了過去。這重新整理了他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