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吳蜀爭霸
孫夫人離開蜀國之後,吳蜀兩國的關係,就如同眾人所想的,日益緊張惡化。
並不是孫夫人沒有信守承諾,而是吳蜀兩國日積月累的種種政治因素,使得孫夫人就算再怎麼努力,充其量也只能壓抑自家兄長不主動找蜀國挑釁,但卻無法讓兩國的關係好轉。
其中讓兩國關係緊張到達極點的導火線,是關於荊州的主權。
荊州當初雖然是蜀國美其名向吳國所“借”的,但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在荊州雖然名義上是吳國所有,但實質的主權卻是在蜀國手中。吳國多次派人跟蜀國交涉荊州問題,但都得不到實質的迴應,因此漸漸地,吳國對蜀國的敵意日深,而蜀國也因為吳國多次催討,爲了鞏固荊州的政權,劉備遂要義弟關羽鎮守荊州。
爲了更容易防守,關羽決定出兵攻下目前由魏國統領的軍事要地,樊城。如此一來,就算吳國想出兵打回荊州,也要先經過樊城,就算想跟魏國聯手,也必須花上多一倍的時間取得聯絡。換句話說,攻下樊城,不但更容易防守荊州,也更容易掌握吳、魏兩國的動向和情況。
然而吳國也非常明白這些道理,也明白關羽是如何盤算,因此,便秘密地差人送信給蓸操以及樊城的守將曹仁,與之說明吳國願意派兵援助魏國。
而關羽雖不知道吳、魏兩國秘密談論合作的事,但是也想到兩國有合作的可能性。只是,關羽對於攻下樊城有十足的把握,並且自認能夠在吳國援軍到達之前拿下樊城,因此便沒有打算要在開戰之初請求援軍。
連日的豪雨,彷彿是在為即將引發的戰爭哭泣似的,關羽看準樊城的地勢,以及連日大雨的天候,於是決定用水攻,這是攻下樊城,最快速的方式。
關羽率兵到樊城城下時,發現守將曹仁果然鞏固防守,若是要強行進攻,只怕會花上很多時間。因此立刻決定分一路人馬,向位於樊城西方的水門前進,由於水門的地勢較樊城為高,一旦破壞水門,大水加上豪雨,一併會衝向地勢較低的樊城!到時就算曹仁的防守再怎麼固若金湯,也沒辦法守住被水淹沒的樊城。
曹仁也知道關羽的盤算,但是因為兵力有限,而且樊城也不能夠完全無守兵,因此魏軍在佈陣上,樊城與水門的防衛是均等的。然而曹仁很清楚,如果關羽集中兵力攻打水門的話,水門的守兵是沒辦法抵擋的。唯今之計,也只有命眾將們死守樊城,可以的話儘可能拖住關羽行軍的步調,減弱蜀軍的兵力,直到吳軍的增援到來,纔有反敗爲勝的轉機。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關羽、曹仁的意料之外。
一開始關羽就把重點放在水門的攻略上,在滂沱大雨之中,並不強行攻擊樊城的守軍,而只是與魏軍做最低限度的交戰,主力部隊則是朝著水門進軍。
相對於主力集中的蜀軍,兵力分散的魏軍當然不是對手,很快地,水門便落入蜀軍的手中。關羽見水門陷落,也毫不猶豫地下令開啟水門,讓樊城下的守軍不攻自破。
直至目前為止,一切都在關羽的計劃之中,而曹仁也作了最壞的打算,只是就在水淹樊城之後,蜀軍正要向樊城進軍時,卻傳來吳國的援軍不久便要到達樊城的訊息!果然不久後,由陸遜、呂蒙所率領的吳軍趕到了樊城,此時蜀軍正向樊城行進中,正好與魏、吳聯軍正面衝突!
原本,勝利該是屬於蜀軍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吳軍其實比書信中要早了三天出發,因此纔會在關羽正要攻打樊城的關鍵時刻出現,而使得情勢一下子逆轉!雖然水攻讓樊城受到不小的打擊,但是魏國和吳國的兵力仍是勝過蜀國,而關羽開戰之初又未請求任何的援助,因此在以寡敵眾的情況下,縱然關羽有萬夫莫敵之勇,也難以將此戰導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