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求仙之人
十年前,本已隕落的落塵重回修仙界,帶走了龍女東方瑤,和他的兩個弟子,從此仙蹤縹緲,再不露面,傳聞說他要歷劫破鏡,以突破妖皇之位。
一旦進階到妖皇,便是另一番天地,何況,東方瑤、木靈、金弦均為妖尊頂階,若是這些人全部進階到妖皇,整個修仙界原有的格局和平衡都要被打破。
因為和落塵結下善緣,老仙在修仙界中,也變得舉足輕重,再沒有人打他的主意,畢竟他現在已經修成化神後期,沾染了龍女與木靈、金弦的本源之力,使得他的修為大進,再非吳下阿蒙,如今儼然一派高手風範,有不少天資不錯的散修,都拜入他的門下。
後來,老仙一尋思,乾脆自己開宗立派,積蓄人氣和力量。
便喚作黑山劍派。
本來,老仙並不擅長用劍,奈何落塵當年鑿通黑山之時,留下六道劍意,被老仙體悟多年,竟然頗有心得,他將黑玉扳指煉化成一柄仙劍,名曰繞指柔,頗有幾分大虛空劍意的雛形,曾與丹靈宗的韓天宇交手一次,也不落下風,頓時宣告大漲,十年間,也手下十幾個徒弟,有了點宗門的意思。
這一日,黑山老仙正在新開闢的仙府中打坐,忽然聽到弟子前來報訊,說是在山腳下,有一個凡人少年前來拜師。
在修仙界中,很多大宗門,都是隻收凡人弟子,優中選優,根本不會考慮帶藝投師這種事情。
因為凡人弟子心無旁騖,一旦入門之後,歸屬感極強,也可避免奸細混入。
但老仙不同,他那有那麼多時間去培養凡人弟子,所以,這十年間所收的弟子,均是根骨不錯,至少為元嬰初期的散修,以壯聲勢。
聽弟子說,有凡人來投師,老仙還真是吃了一驚,但也來了興致,當即點點頭,道:“我已知曉,你先退下吧。”
見師尊沒有發出明示,那弟子也不好多問,就把那凡人丟在山門之下,不管不問了。
這來投師的凡人,乃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眉宇之中蘊含煞氣,臉頰之上有一刀疤,就像蜈蚣一樣爬過,顯得猙獰可怖。
此人名叫韓倉,自小全家被仇人所殺,臉上這道傷疤便是仇人所留,他也真是命大,竟然從屍體堆裡爬了出來,僥倖未死。
這些年,韓倉歷經風塵,拜訪名師,將人間的武藝修煉到決定,可惜的是,他的仇人乃是修仙者,便是那修仙者的門徒,彈指間,都可將他滅殺幾個來回。
按理來說,韓倉這個年紀已經錯過了修行的最佳時機,但他卻不死心,走遍名山大川,想要投入修仙者門下,均碰壁而回。
韓倉是個非常堅韌的人,他聽聞黑山劍派的掌教黑山老仙有教無類,便覺得這是個機會,這纔過來拜師。
其實,修仙門派當中,同樣是良莠不齊,有些小宗門的門主,也不過元嬰初期的境界,甚至在人間俗世裡面,連元嬰期境界都沒有達到的門主,也比比皆是。
別看韓倉不會道法神通,但他眼力卻好,也曾誤投幾個濫竽充數的修仙門派,見學不到有用的東西,便斷然捨棄。
就在黑山的山門之外,韓倉跪立在山腳之下,等待答覆。
那守門的弟子去給他通稟了,然後,就沒有然後,韓倉很有耐心,便靜靜等待,這一等,便是一天一夜。
韓倉畢竟是個凡人,而且血氣方剛,總不吃食這身體也受不了,好在他人間武藝已是大成,倒也能捱得住。
兩天過去了,黑山之中,還是沒有人給他答覆。
那個負責守門的弟子給韓倉通稟之後,被另一弟子拉去參悟道法,就把這事給忘了,等他從入定中醒轉過來,這纔想起門外還有個痴兒在苦等,走出山門一看,韓倉依然跪在那裏,宛若泥塑一般,雖然面容枯槁,但雙目卻炯炯有神。
守門弟子心中也是敬佩,來到韓倉近前,道:“你怎麼還沒走?我三天前已經和師尊稟告過了,他沒說什麼,你還是先回去吧,等把身體養好,未嘗沒有機會。”
韓倉得了答覆,便緩緩站起身形,衣躬掃地,施禮之後,便託著疲憊的身子下山去了。
也就是相隔一天,韓倉便將身體養好,再度過來拜山。
守門弟子對韓倉的執著到是頗為讚許,因為韓倉的這種堅持,並不顯得討厭,也不會死賴著不走,本來麼,老仙也未置可否,這守門弟子也不好自作主張。
見韓倉又跪下,請他去代為通稟,守門弟子一想,我師尊倒也不是不好說話的人,我就再去通稟一次,看著凡間之人,求道之心甚切,我也不好壞了他的仙緣,免得結下因果。
這樣一想,守門弟子就來見老仙。
畢竟黑山劍派只是個小宗門,大貓小貓三兩隻,想擺譜也沒的擺,誰想見師尊都是直接就去了,十分方便。
老仙對山門之外的事情早已知曉,見弟子前來稟報,依然是點頭道:“好,此事我已知曉,你退下吧。”
那守門弟子往回走的時候,也呵呵直笑,看來,師尊對這個凡間小子還是有點想法的,就看著小子能不能把握住了。
回到山門處,守門弟子來到韓倉近前,輕輕嘆了口氣,這才說道:“我已和掌教稟告過了,他已知曉此事,卻沒有其他吩咐。”
韓倉對守門弟子施了一禮,說道:“有勞仙長通稟,之前上山途中,我巧遇一株藥草,也不知其藥性,便獻於仙長,聊表寸心。”
別看這韓倉面容粗鄙,但心細如髮,他從懷裏取出一根老山參,上面還粘著土,果然是新挖出來的,看年份也有兩個甲子。
守門弟子微微一笑,也沒有客氣,就把這人蔘收下了,對於他來說,這東西還真不是如何珍貴,念在自己連續跑了兩次腿,用這東西當做謝禮,再合適不過。
見守門弟子收下人蔘,韓倉再此施禮,轉身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