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懸案
阿達也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色,“你說的這種功法,就連陸地上的高手都很少有人會用,這些原始土著人不太可能懂得這麼高深的法門吧?”
嚮導見我們低聲討論著,不由急道滿頭大汗,衝着我們只是打手勢,示意我們別出聲,生怕驚動了樹下的土著人。
說話間那頭巨熊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之力,四肢都被粗大的繩索捆了個結實,動彈不得。
土人們歡呼一聲,然後一起發力將這頭幾十噸重的巨獸抬了起來,朝著森林的深處漸行漸遠。
四十多個人就能輕鬆抬走幾十噸重的巨熊,他們的力量果然遠超普通人類,嚮導說的沒錯,這是一個極為強悍的原始種族。
等這群土人走遠之後,嚮導這才鬆了一口氣,抹了一把冷汗說道:“諸位祖宗啊,你們稍微尊重一下別人好吧,這裏畢竟是別人的地盤啊,剛纔要是被他們發現了就很難脫身了。”
黃茜跳下樹後,不屑的說道:“不就是長得高大,有一身蠻力而已嗎,我看他們的修為也高不到哪裏去,有你說的那麼可怕嗎?”
嚮導苦笑道:“諸位實力高強,我是知道的,但這岐邪族總共有十幾萬人呢,只要驚動了一小群,他們一旦出聲召喚同伴,我們要面對的可是十萬大軍啊!”
黃茜這才吐了吐舌頭,“那還是少惹為妙。”
經過了這段小小的插曲後,我們繼續上路,朝著前方進發。
在嚮導的帶領下,我們在濃霧瀰漫的森林中走了半日,終於在太陽落山之前找到了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在茂密的森林中居然有一座廢棄的神廟。
這座神廟規模不大,只有三間破敗不堪的房子,中間一個大殿中供奉著一尊殘缺不全的神像,兩邊各有一個偏殿。
神廟中廢棄已久,滿是灰塵和蛛網,地面上殘留著一些動物的毛髮和糞便,髒亂不堪。
我們動手打掃了一下,清理出了一間偏殿作為晚上休息的場所,並且架起一堆篝火烘烤食物取暖。
在吃東西的時候,黃茜好奇的問道:“這座神廟是當地土著修建的嗎?為什麼又廢棄了?”
嚮導尚未回答,香曇已經率先說道:“從這座建築的規模大小來看,應該不是當地土著修建的,因為他們身材高大,如果是他們修建的,應該更加宏大才對。”
其實我也注意到了,這座神廟的門只有兩米多高,那些岐邪族人身高都在三米以上,他們進來都要彎腰低頭,明顯不是他們修建的。
阿達也點頭道:“我也注意到了,這座神廟雖然破敗,但建築工藝高超,不像是那些披著獸皮的原始人能擁有的建築水平。可這裏是幽暗森林,這裏還有別的種族生存嗎?”
嚮導豎起大拇指,讚道:“兩位真的是智慧過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神廟確實不是土著人修建的,他們崇尚自然,信仰的是大黑木神,其實也就是一顆黑色的古樹,所以沒有修建神廟的習慣。”
黃茜追問道:“那這座神廟是什麼人修建的?”
嚮導回答道:“關於這座神廟,還有一個故事呢,如果各位感興趣的話,我就當做是消遣,說來與諸位聽聽吧。”
在我們的攛掇之下,嚮導開始講述起關於這座神廟的故事。
故事並不久遠,就發生在四百年前。當時有一箇中部大領主,據說還是滿天星的高層,不知道他出於什麼目的,派出了一隻規模龐大的商隊前往神山腳下。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大領主派出的這隻商隊,目的地並不是神山,而是神山的腳下,準確的說就是這片幽暗森林。
這隻商隊有兩萬大軍護送,還有數百個五級以上的高手,以及帶隊的十幾個六級強者。另外還有數千人的商隊,護送著一千輛馬車的貨物,走過了天路的前半段,來到了這座幽暗森林。
按道理一般前往神山的商隊,都是去跟神山上的種族進行貿易,很少有人會在這可怕的幽暗森林裏停留,可這隻規模龐大的商隊卻停在了這裏,他們貿易的物件竟然就是岐邪族人。
可外人並不知道他們想要跟岐邪族人交換什麼貨物,因為岐邪族人從來都是充當著攔路打劫的地頭蛇角色,從不跟陸地上的人進行貿易往來。
雙方是如何進行接觸的,又談了些什麼,只有他們雙方的高層才知道。
總之後來雙方談崩了,貿易沒有達成,可這還不算完,岐邪族人發揮了他們雁過拔毛的地頭蛇本性,面對這一千多輛馬車的貨物,起了貪心。
於是這隻龐大的商隊被岐邪族十幾萬人圍困在了幽暗森林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因為這個世界的通訊手段極度落後,這隻龐大商隊被困的訊息直到五年後才傳回了中部大陸,又過了兩年那個大領主才帶著五萬大軍和無數的高手前來營救。
可當那個大領主帶人度過天路,來到幽暗森林的時候,他的數萬手下全都失蹤了。
沒錯,那隻兩萬多人組成的龐大商隊,最後一根毛都沒有剩下,所有人和貨物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黃茜不由驚道:“是不是被當地土著全都殺害了?貨物被搶走了?”
嚮導搖了搖頭,神秘兮兮的回答道:“沒有,當時那個大領主帶領大軍殺到了岐邪族人的聚居地,但他們找遍了土著人的營地,卻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土著人也不承認殺死了那些人,搶走貨物。這件事最終成了一樁懸案,至今為止,都沒人知道那兩萬多人和貨物究竟去哪兒了。”
黃茜看了看破敗的神廟,“那這個故事跟這個神廟又有什麼關係?”
嚮導回答道:“這座神廟就是那隻商隊修建的,也是他們留在幽暗森林中唯一的線索。時隔多年,這樁懸案最終不了了之,只留下這座破敗的神廟,表明那群人曾經在這裏生活過。”